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湖北高考2018数学试卷)
数与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算式中蕴含的数学规律。2、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3、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重点: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难点:通过数形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用解决问题,并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学具:课件、正方形卡纸。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学生既聪明又可爱,老师特别喜欢你们,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字会读吗?读出来生:嗨师:没动作,加上动作怎么读呢?生:(读)师:来和屏幕打个招呼生:嗨,数学师:嗨,孩子们,咱们从小就学习数学,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是“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呢生:(略)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在座的老师是怎么看待数学的?生:想师:一起读一下师:研究数量关系重点就是研究的数,研究空间形式重点研究的就是形,数学就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下面就和我一起走进数与形的世界。二、探究新知。师:昨天老师去一年级做了一个小调研,我给他们一个数,他们根据这个数画了各式各样的图形,特别有意思,我们来看一下,有一个要求,你们看到图形猜一猜我给他们什么数吗?生:(学生看图猜数)师:最有发言权的是我,我给他们的数就是35。刚才咱们根据这些图形找到了一个数,说明数与形是有关系的。想不想进一步研究研究。生:想1、从1开始的n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师:n个是几个?生:无数个。师:这个n代表多少?可以代表300吗?生:可以。
师:有可能是300个,有没有可能是30个?有没有可能是3个?也就是说,它的个数是不固定的。那它的个数不固定,它的和呢?生:也不固定。师:可见这个和必定和这个才能知道它有什么联系?师:你有方法吗?想一想你有没有好的思路?生:可以自己先算一算。师:怎么算?生:先算出10个,然后再进行推算。师:真好。他的意思是把n先假定在10个以内,对吗?很好的策略。复杂的问题往往要从简单的开始。那我们就听你的,把n的个数假定在10个以内,举一些例子来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联系。几个最简单?生:1个。师:1个最简单,那我们来看。如果有是1,和也是1。师:如果有两个这样的奇数相加,那算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生:1+3
师:对吗?和呢?生:4
师:它们是不是有联系?继续。生:1+3+5
师:同意吗?和呢?3个。1个这样的奇数那算式也只能n有关系。那它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怎么
生:9
师:再来一个。生:1+3+5+7
师:同意吗?和是?生:16.
师:我想是不是有同学观察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说说你的发现,关键是下面的算式是不是都有这个规律?任选一个验证一下。师:(巡视指导)任选一个验证一下,看看下面的算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规律应该是有连续性的。2、小组汇报交流。师:同学们有发现吗?谁来说一下你有什么发现。生:每个后面的数都是加2,而且都是奇数。生:后面得的这个数都是前面这个数的平方倍。师:你能找一个数解释一下吗?生:5,算式是1+3+5+7+9=25
师:那你说一下5和25的关系。生:25是5的平方倍。师:25是5的平方。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发现?你们验证的是哪一个?生:我们验证的是6.
师:6,6个这样的奇数相加是多少?生:36.
师:算式是1+3+5+7+9+11=36,也有这个规律。那大家再来看这些是不是都有这个规律?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将算式先隐藏起来,大家看一看,确认一下,有这个规律吗?3、小结。师:按照刚才这个同学的说法,当有1个这样的奇数相加的时候,它的和就是1×1;也就是1的平方;当有2个这样的奇数相加,它的和4就是2的平方;9呢?3的平方;16呢?4的平方;25呢?5的平方。依次这样下去,看来真的有这样的规律。以此类推,如果有20个这样的连续奇数相加,你觉得它的和应该是多少?生:400.
师:怎么算的?生:20×20=400
师:那如果有100个这样的连续奇数的和应该是多少?生:100×100=10000.
师:以此类推,如果有生:n的平方。师:齐读。生:从1开始的n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n的平方。师:这个规律有意思吗?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它的和竟然可以n个这样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应该是多少?用它的个数的平方来算。你觉得奇怪吗?你不奇怪能不能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连续奇数相加是它的和可以用个数的平方来算?生:比如说5,就是5个数相加,它的和就是5的平方。
生: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试试。10个连续奇数,可以看做是1+19,3+17,5+15,7+13,9+11,就是5个20相加。师:你用了另一种算法,但是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它们的和要用个数的平方来算。4、小组交流。师:说实话,同学们,如果这个道理从数的道理来解释,还真的不太好解释,那该怎么办?华罗庚说过:“不懂就画图”,我们为了让大家听得更清楚,老师准备了一幅画,我们来拼图。我来做个示范。哪个最简单?生:1
师:我用1个红色的正方形来代表1,1行而且1个,1乘1还是1,1+3行不行?下一个1+3,你能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出来吗?拼出个大家小组内都有这样的小正方形,拼一拼。(巡视指导)5、小组展示。师:请问,这可以表示1+3吗?(指着横排成一排的)师:“1”在哪里?(红色)“3”呢?(黄色)这个是不是可以表示1+3?师:这个正方形可以表示生:可以。师:“1”在哪里?(红色)“3”呢?(黄色)。这都表示是我们不光是能够表示1+3.关键1+3吗?1+3,还要解释1+3为什么用2×2来算。那
哪一个图形既能表示1+3,又能表示2×2呢?师:说一说,2×2在哪里?生:每行有两个,有两个2,就是2×2。2×2。看来,拼成正方形,就可师:有两列,而且有两行,就表示以表示从1开始的这样的连续奇数相加,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平方。这样的1+3是不是也可以用2×2来算?那下一个,1+3+5又该怎么拼?你来试试看。(学生拼图:1+3+5,教师巡视。)6、师:大家看,你们拼成一个正方形了吗?我看到大家拼的正方形的样子都不太一样,颜色的排列不同,这位同学排的好不好?好在哪里?生:最小的数量在最里面,中间的数量在中间,最大的数量在最外边。师:对,大家虽然都拼成了正方形,但是我们数学上要讲究顺序、规律、条理,这位同学拼的非常好。这样,你能解释1+3+5用3的平方来算呢?生:因为他们横着竖着都是三个。师:横着每行有三个,而且有三行,所以可以用3的平方来计算。那1+3+5+7你会拼了吗?方块已经没有了,让我们来想一想,如果在这个(1+3+5)的基础上再加上7个,你觉得这7个可以怎么摆?生:按照原来的方法再摆一层。师:继续想,拼完之后又是什么图形?生:正方形。
师:这个正方形的每条边上有几个小方块?有几行?的颜色),这些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几?为什么的平方来算?(课件演示不同1+3+5+7可以用4生:因为这几个不同颜色的方块拼在一起就组成了大大的正方形,个正方形可以拼成4行,每行有4个,可以用4的平方来计算。师:同学们,如果继续这样拼下去,再加上一个奇数,个奇数?而且小正方形每条边上的个数也变成这9,现在有几5个,而且有这样的5行,所以它的和可以用5的平方来算。那,继续这样拼下去,再增加一个奇数,11,它的总和可以用6的平方来算。再来一行呢?可以用7的平方,以此类推,如果有平方来算。师:这个规律你现在弄明白了吗?我们是怎么弄明白的?生:在我们不懂得时候就可以用形状来解。生:形可以很简便的了解不会的问题。7、小结师:是的,数是很抽象的,很多道理我们需要借助形的力量来理解,把数化成形之后,可以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更加的清楚、明白,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做“化数为形”,然后以形来助数,帮助理解数量关系。8、师:那数的规律可以借助图形来帮助思考,隐藏着数的规律呢?那形的变化背后是不是也n个这样的连续奇数,那就可以用n的
师:我来口述一个问题,大家来思考。用火柴棒摆正方形,摆一个用四根,摆两个用7根,摆三个用10根,这样摆100个正方形用多少根火柴棒?师:你听懂了吗?其实这个事挺简单的,但是用话说却说不明白,你们有没有好的方法?生:画图。师:如果画出来的话,(课件演示)小组讨论交流,把答案写在作业纸上。(小组讨论交流。)师:小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做法。师:请你借助图形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师:我想问一下,这是一个图形的问题,为什么你们不去画图,却用数来算呢?生:老师我感觉画图太麻烦了,因为它有100个正方形。师:对,画图太麻烦了,这时候需要借助数的力量,把形的计算问题用数来做会更加的快速、简便而且准确。那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做化形为数,然后以数来解形。(板书)师:同学们,回顾这两个例子,在第一个例子当中,数的问题可以借助图形来思考,而第二个例子当中,形的知识可以借助数来计算,数和形各有优点,它们一一对应而且可以互相转化,互为补充,这就意味着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一种重要的思想,就叫“数形结合思想”。这在数学上是
师:对于“数形结合”,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有一段话非常好。让我们一起读一遍:生: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师:数形结合百般好,可是怎样做到数与形的结合呢?我想,这既然是一种思想,那我们还是要落脚到这两个数上,“思”和“想”,也就是要见“数”思“形”,见“形”想“数”。到。9、巩固练习师:有这样一个数90°你能够想到什么图形?生:我能想到直角。师:大家说有没有道理?可见数的变化背后却是隐藏着形。师:再来看,这是一位同学画的一副图形,你觉得它是那一个数呢?生:5-2=3
10、师:1+3+5
那这样的一个算是又可以用几的平方来表示?生:应该是3的平方,师:那3的平方你又能想到什么图形?生:可以想象出一个正方形。师:这样一个图形,你会想到什么算式?生:1+3+5+7
试试你能不能够做
师:几点平方?生:4的平方师:如果把上边的算式合起来,和应该是多少?师:想一想,3的平方等于几?4的平方等于几?9+16=25,是5的平方师:5的平方你又能想到什么图形?生:边长都是5厘米的正方形。师:大家看,一个有趣的算式出现了,3的平方加4的平方等于5的平方,这个有趣的算式背后还隐藏着有趣的图形,大家看,直角三角形它的一条直角边如果是3,另一条直角边是4,那他的斜边就一定是5,这是我们初中要学的一个重要的定理,叫做勾股定理。师:大家看,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但从小学阶段一直在陪伴着我们,更重的是对于我们初中乃至以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讲这样一节课的目的和价值所在。大家介绍一些有意思的数。像当中的这些书化成图形都是正方形,我们就把这样的数叫做“正方我想,这下面给形数”;按照这样的叫法,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这些可以叫“梯形数”这些呢?“五边形数”,像这样的数还有很多。我们现在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数。你觉得这些数它还只是数吗?它有形状吗?这些形它还只是形吗?它有数吗?数和形,形和数能分得开吗?所以数学上也没把他们分开,我们就把这样有形状的数叫做“形数”,知道形数是谁发现的吗?他叫“毕达哥拉斯”,他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他认为
更多推荐
规律,图形,问题,正方形,结合,大家,奇数,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