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芭比老师数学试卷)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实施
摘要:伴随着小学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深度学习这一理念被广大教师充分关注起来。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不断的发展,推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形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数学单元整体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整体课程内容的探究学习以及深度理解,推动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展开了关于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探析。
关键词:深度学习;单元;整合资源;架构;运用
引言
深度学习视野下,单元整体设计的效果会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案,根据整个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对方案内容进行设计。老师要遵循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做好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连接,全面提高单元整体设计的效果。
1借助对分教学践行单元整体设计
对分教学以教师的知识简述为教学引子,帮助小学生浅层次地感知数学知识,初步理解课程知识的基本范畴、大体脉络以及粗略框架,并以此作为小学生的探究起点,开启小学生的自主思考、互助交流与整合探究,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再次进行查漏补缺。可见,对分教学凝结着教师的聪明智慧与教学设计,能够实现教师对小学生的科学指导与精心辅助,大力优化小学生认知环境的设计性、主体性以及拓展性,实现深度学习与高效探究,进而高质量地掌握数学教材内容。在三年级上册第二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对分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将课程知识内容分为“万以内的加法”与“万以内的减法”两部分探究活动,然后为小学生简述“十进制”与“借一来十”的基本计算法则,并借助示例为小
学生演示具体的计算过程。其次;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个性探究、信息剖析以及知识萃取等活动,进而开展小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灵感交汇、思想交融、方法沟通等互助活动,科学开发小学生群体的团队智慧。这样,小学生就会利用“十进制”与“借一来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主观验证与实践强化,并在集思广益中整合群体智慧与探究方法。最后,教师在课堂小结中对小学生的个人探究与群体交流进行直接点评与查漏补缺。因此,对分教学以教师智慧为科学指导、以主体活力为探究核心,借助生命能动实现深度学习。
2全面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单元学习的学习成效
在实施单元综合的过程中,应从总体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剖析,掌握其认识的规律,认识其接纳的程度,从而增强其教学的目标和效果。比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单元中,要进行学情的解析,让孩子们对分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分数的组成、名称、分数的比较,以及对分数的简单的加法、减法等等。因此,在进行数学规划时,应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指导其重视成绩的重要性,加强其对成绩的理性理解,理解其内涵,进而达到掌握其操作的技术与手段。另外,小学生的思维主要集中在形象思维上,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仍然很难学会,因此,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用生动、直观、生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3深度学习
1)“深”在理解——侧重批判性地理解浅层学习是指机械理解教材中的例题和文字,而深度学习则要求学生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以怀疑的态度对教材中的例题、概念等进行思考,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批判性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2)“深”在整合——强调新旧知识整合深度学习要求学生找到不同零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将其进行整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快速地进行思考。如学生可以将求不同规则图形面积的公式整合到同一知识体系中。这样,当学生在求不规则图形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规则图形,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深”在应用——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深度
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学生在参与深度学习活动期间,需要探索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引发认知冲突,确定单元活动
建构主义情景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被彻底理解。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知识,知识脱离了具体使用情境,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同时,斯皮罗的认知弹性论中也指出,知识的意义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与新的问题结合并灵活运用于新的情况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紧密联系现代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将数学知识藏于问题背景,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产生高阶思维。
5运用有效的方式与设备来进行整合的内容的呈现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相关的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运用有效的方式或工具来进行整合的内容的呈现,在推动学生进行更为投入且高效的深度学习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地展开对于整合课程内容的实际思考以及探究,将整合的内容进行更为多角度以及全方位的呈现,使学生被丰富的单元内容所吸引,并投入到其中展开深度的探索与学习。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识水平来进行教学方式的选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例如,在进行以“立体图形”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将所学习过的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体进行一个整合性的呈现,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内容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奠定基础,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以及了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现有的感知以及知识的回顾,将不同类型物体的表面积或是体积的公式进行相应的呈现,帮助学生感知不同物体间存在的共性或不同特点,增加学生对于整体知识内容的把握;其次,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些相关的实际运用题,让学生结合整体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度的探索与研究,充分掌握不同类型物体的实际运用方式以及价值,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有意义的发展。总之,运用有效的方式与设备来进行整合内容的呈现,在实现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变得更具实效方面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其形式的教学可以将单元整体内容进行一个多
维度的展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感知以及学习。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以及挖掘有效的方式与设备来进行整合的内容的呈现,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刻,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这点,并结合数学学科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深度学习理念为导向,实现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创新,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具系统化和连贯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卓素娥.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J].亚太教育,2022(9):148-150.
[2]李海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思考[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2(4):51-52.
[3]金岚.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以六年级“比的认识”单元为例[J].求知导刊,2021(32):85-86.
[4]杨明媚.跨越盲区:重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22(5):92-95.
[5]王康.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析[J].华夏教师,2022(2):63-65.
更多推荐
学生,进行,学习,单元,数学,深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