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大班数学试卷的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十大重点题十大易错题
【易错题1】
600×5=300
【错因分析】
口算时积的末尾添“0”不足,认为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思路点拨】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都是先转化成表内乘法,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和乘数末尾个数同样多的“0”。这道题中6乘5得30,要在30的末尾添两个“0”,所以积的末尾一共有3个“0”。正确解答:600×5=3000。
【易错题2】
用竖式计算240×7=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
错误解答错在简便算法计算时,忘了将三位数末尾的0落下来。
【思路点拨】
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正确解答:
【易错题3】
比较大小:500克○5千克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
错误解答错在只关注了数的大小,却忽略了单位,未统一单位就比较大小。
【思路点拨】
质量单位不同时,要先将两个单位统一,再比较大小。5千克=5000克,500<5000,所以500克<5千克。
正确解答:<
【易错题4】
一个杯子装满水后连杯共重860克,倒出一半的水后,连杯共重460克,杯子里原来的水重多少克?这个杯子重多少克?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860-460=400(克)
460-400=60(克)
答:杯子里原来的水重400克,这个杯子重60克。
杯子重和水重放在一起,有些同学就搞不清了,没有理清题目中“倒出一半的水”的意思。
【思路点拨】
倒出一半水,少了860-460=400(克),因此一半的水重400克,整杯水重400×2=800(克);杯子重860-800=60(克)。
正确解答:
860-460=400(克)
400×2=800(克)
860-800=60(克)
答:杯子里原来的水重800克,这个杯子重60克。
【易错题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分米,宽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4+6=10(厘米)
10×2=20(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20厘米。
本题中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在解答时忽略了单位的不同。
【思路点拨】
本题单位不同,首先要将单位进行统一,然后再列式计算。本题先将4分米化成40厘米。
正确解答:4分米=40厘米
40+6=46(厘米)
46×2=92(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92厘米。
【易错题6】
选择:如图所示,甲、乙两部分相比,周长( )。
①甲长一些 ②乙长一些 ③一样长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②
这类题第一次做特别容易错,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乙”,其实那是把周长跟面积混淆了。
【思路点拨】
仔细观察下图,甲的周长为a+b+c,乙的周长也是a+b+c,因此,它们的周长相等。
正确解答:③
【易错题7】
如图所示,这是由5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拼成的一个大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求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12÷4=3(厘米)
12+3=15(厘米)
15×5=75(厘米)
答: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75厘米。
错在没有仔细观察,误将图中的图形的周长当成是5个小长方形周长的和了。
【思路点拨】
大长方形的一边为12厘米,另一边为一个长加一个宽,宽是多少厘米呢?我们看最上方的长方形,从上面看它是一个长,从下面看它是4个宽的和,因此,4个宽等于一个长,一个宽为12÷4=3(厘米),即大长方形的另一边为12+3=15(厘米)。
正确解答:12÷4=3(厘米)
12+3=15(厘米)
15+12=27(厘米)
27×2=54(厘米)
答: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54厘米。
【易错题8】
用竖式计算:753÷5=。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753÷5=150
在十位商5除尽后,个位上的3不够商1,应商0,并把个位上的3移下来作为余数,错误解答错在没有把个位上的3移下来。
【思路点拨】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又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么就不必再除,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移下来作为余数。
【易错题9】
超市上午运来25箱梨,下午运来一些苹果,如果再运来14箱苹果,那么运来的苹果的箱数就是梨的4倍。下午运来多少箱苹果?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25×4=100(箱)
100+14=114(箱)
答:下午运来114箱苹果。
受习惯性思维的干扰,错误解答错在没有深入理解题意,看到“再运来”三个字就习惯性地用加法计算。
【思路点拨】
本题中下午运来的苹果的箱数实际上比梨的箱数的4倍少14箱。
正确解答:25×4=100(箱)
100-14=86(箱)
答:下午运来86箱苹果。
【易错题10】
填空:把一根木料锯成4段,需要锯( )次。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4
未找准锯木头问题中段数与次数的关系。错误解答错在以为锯的次数与段数相等。
【思路点拨】
正确解答:3
实际上锯的次数比段数少1。如图:
三年级十大易错题
【易错题1】
判断:6千克的棉花比6千克的铁轻一些。( )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
对轻重和质量单位的理解不准确。
【思路点拨】
错误解答错在判断时受到相同体积的铁比棉花重的生活经验的影响,忽视了已知两者的质量相等。
正确解答:×
【易错题2】
小红和小明比赛爬楼梯,小红已经爬到了4楼,小明的速度是小红的2倍,小明爬到了几楼?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4×2=8(楼)
答:小明爬到了8楼。
未考虑爬楼梯时一楼不要爬。错误解答错在认为1楼也要爬。
【思路点拨】
小红爬到4楼其实只爬了3层,所以不能直接用4乘2求出小明爬到的楼层。
正确解答:4-1=3(层)
3×2=6(层)
6+1=7(楼)
答:小明爬到了7楼。
【易错题3】
判断: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
对正方形的特征把握不全面。错误解答错在只注意了正方形边的特征,忽略了角的特征。
【思路点拨】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形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它的四条边是不是相等;二是看它的四个角是不是都是直角。要注意:这两个标准缺一不可。
正确解答:×
【易错题4】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
错误解答错在没有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思路点拨】
长方形是封闭图形,必须具备四条直边和四个直角。
正确解答:×
【易错题5】
判断题: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也一定都一样。( )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
有的同学看到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就认为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这是因为对周长的定义理解不透彻。
【思路点拨】
周长指的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它和形状没有关系,周长相等的图形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正确解答:×
【易错题6】
如图,长方形表示420,涂色部分表示多少?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420÷7=60
答:涂色部分表示60。
对平均分成的份数判断失误,将长方形看成7个同样大的三角形。
【思路点拨】
长方形虽然被分成7个三角形,但这7个三角形并不一样大,最左边和最右边的2个小三角形可以合并成1个和涂色部分同样大的三角形,所以长方形里只有6个这样的三角形。
正确解答:420÷6=70
答:涂色部分表示70。
【易错题7】
48个同学排成一行,报数后15号至32号离开了队伍,队伍里还有多少人?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32-15=17(人)
48-17=31(人)
答:队伍里还有31人。
当我们将32减15时,其实第15号那个同学也被减去了,因此要加上1,即离开队伍的有18人。
【思路点拨】
根据条件“报数后15号至32号离开了队伍”,那么我们应该要知道15号至32号里一共有多少人。
正确解答:32-15=17(人)
17+1=18(人)
48-18=30(人)
答:队伍里还有30人。
【易错题8】
小朋友们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小丽排在第4个;从右往左数,小丽排在第6个。你知道这一排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吗?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4+6=10(个)
答:这一排小朋友一共有10个。
排队问题中要防止某个人被重复数到,错误解答错在把小丽多算了一次。
【思路点拨】
4个小朋友中包括小丽,6个小朋友中也包括小丽。解答此类题时可以先画图,再解答。
正确解答:
4-1+6=9(个)或4+6-1=9(个)
答:这一排小朋友一共有9个。
【易错题9】
冬冬看一本96页的书,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5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25+5=30(页)
96-30=66(页)
答:两天一共看了66页。
错误解答错在将数量关系理解错了。
【思路点拨】
求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就是把第一天看的页数和第二天看的页数相加,与这本书的总页数无关。
正确解答:25+5=30(页)
25+30=55(页)
答:两天一共看了55页。
【易错题10】
判断:把1块月饼分成2份,每人分得1份,就是1/2个。( )
【错因分析】
错误解答:√
本题没有说明是平均分,因此每一份不一定是1/2个。
【思路点拨】
这道题中没有说明是平均分,若不是平均分,则不能用1/2表示。
正确解答:×
更多推荐
解答,错误,周长,没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