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7日发(作者:鹰潭单招数学试卷答案大全)
介绍数学家笛卡尔的演讲稿
笛卡尔的一生笛卡尔生在十六世纪末年,死在十七世纪中叶。在他活动的时期,新兴的资
产阶级已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在积聚力量,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而斗争。在少数先进地
区,例如英国和荷兰,资产阶级已经初步取得政权;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封建势力还占统治地位,
资产阶级还处在被压迫的无权状态中,笛卡尔的祖国法国就是这样。法国的资产阶级比英国
和荷兰的资产阶级幼小,但并不是软弱无能或怯懦退缩。这个初生之犊满怀希望,跃跃欲试,
已经看出封建制度日薄西山的颓势了。在笛卡尔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他出身贵族,父亲是布勒丹省法院的法官,把他送人著名的拉?弗来施(La F1eche)公学,
接受耶稣会士的正规传统教育,希望他接贵族的班。但是他完全没有做官当老爷的意思,一心
扑在新科学上,父亲一死就把采地卖光,将所得款项投资,靠红利过活了。
这就是说,他已经自觉地改变成分,在思想上、社会上、以至经济上都变成了资产阶级分
子。法国资产阶级以它的远大前程吸引了笛卡尔的加人。笛卡尔能够干这种事情,而且干得
很利索,正说明他不但有眼光,而且很勇敢。他的言论很谨慎,这并不是怯懦,而是处在强大敌
人的面前需要讲究一点策略。如果真是胆小怕事,他本来完全有条件安享荣华富贵,又何必单
枪匹马地挺而走险呢?从八岁到十六岁,笛卡尔在学校读书。拉·弗来施公学是当时欧洲最著
名的学校,讲授各种古典学科。笛卡尔非常好学,攻读了古典语文、历史、文学、修辞、神学、
哲学、法学、医学等等,仍不满足,课外还读了大量希奇古怪的书,其中也包括一些宣传新思
想的科学书,甚至禁书。正是这种广泛的阅读开阔了他的眼界,照亮了他的心扉,他不再像传
统所要求的那样把圣经贤传当作绝对的权威崇拜,开始采取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了。他在很
年轻的时候就大胆地认为,传统的学问实在无用:神学教人升天,一味强调天启,贬低智力,我
们这些普通人当然学不进去;哲学在经过千百年最杰出的能人钻研之后,仍然没有一点不在
争论中,只是煞有介事地无所不谈,打着真理的招牌骗取浅人的轻信而已。
至于其他的学问,既然是从这样的哲学借来原则的,基础不牢,当然不能建立起什么结实
可靠的东西来。只有数学,他认为推理确切明了基础牢固,但是一向只用于机械技术,并没有
在上面建立起崇高的楼阁。因此在毕业之后,他就完全抛弃了书本的研究,走向实际。他决心
向世界这本大书学习,收集各种经验,随时随地用自己的理性来加以思考,以便从中取得教益。
为了认识世界,他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曾经以志愿兵的身分参加了日耳曼的三十年战争。他
的体格不强,冲锋陷阵的事是没有份的,只是干些文职工作,因而结识了来自各国的一些科学
家。军务并不繁忙,倒是有功夫从事科学活动。他并不仅仅收集资料,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
分析、综合的理解活动上。他不爱早起,常常在床上躺一个上午,仔细琢磨着科学问题。他的
解析几何学,基本上就是靠在枕头上发明的。他同时还研究了天文学、地球学、气象学等方
面的问题。笛卡尔倾心于新科学,因为他认清了宗教迷信和经院哲学对人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只有科学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
在这一点上,他和弗兰西斯·培根是一致的。因此他们被称为近代科学的两位伟大的旗手。
笛卡尔明白科学的发明可以帮助各种技艺,减轻人类的辛劳,但是他决不止于为生产技术而
研究科学,而要追究科学的原则,认识科学的底蕴。因此他不限于追求经验,利用经验,还要追
问人是怎样研究科学的,这就是要提高到世界观的水平,建立新的科学的哲学。他认为只有这
样才能真正造福人类。关于这一点,他在他的处女作《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
里寻求真理的方法》一书(1637)中讲得非常明白。这本书不用过去学者习用的高头讲章体
裁,而用通俗易懂的自传方式写成,也不用学究的拉丁文,而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文,写得
丝丝入扣,娓娓动听,在散文文学中也是上品,因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给人深刻印象,被公认为
近代哲学的宣言书。
Discours de la methode pour bien conduire sa raison et chercher la verite dans
les sciences,CEuvres de Descartes, et y,Paris,1897一
1910,tome Vl,lere partie,简称《谈谈方法》。1629年笛卡尔由于在法国遇到的干扰较多,
不利于科学研究,于是卖掉祖传的采地,避居荷兰,在那里一共住了二十年。他在隐居生活中
写下他的绝大部分著作,首先是《世界,或论光》,采取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观点,讨论物理学
和天文学问题。他还没有写完这部书,就鉴于伽利略因为持太阳中心说而被罗马教廷审讯迫
害的情况,恐怕遭到物议,决定不予发表。这件事一般认为是他胆怯的证据,其实只足以说明
宗教顽固势力的淫威还大,笛卡尔即使藏在学术思想比较自由的荷兰,也不能不加以考虑。为
了安全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避免遭到正面冲突可能惹来的无谓牺牲。事实表明他这样考
虑是对的,因为在十年之后,他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排斥,荷兰的教权派宣布禁止讲授他的
学说。笛卡尔当时的谨慎使他赢得了工作条件,他只是暂时隐蔽,并未改变主张,他那些主张
还是原原本本地写在他以后的著作中。
1637年他发表《谈谈方法》,这是他第一次发表的著作,影响很大。书中着重论述了他
的方法论思想,并且附有三篇附录:《几何学》,《折光学》和《气象学》,作为使用他的新方
法的例子。其实这也就是《世界》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的《几何学》是数学史上打开新
纪元的解析几何。他的主要著作《第一哲学沉思集》发表于1641年。这部书详细论述了
他的基本哲学思想。在发表之前,他把抄本托人分送当时的各派著名哲学家,例如神学家加泰
鲁、唯物论者霍布斯和原子论者伽桑狄等,请提批评意见,然后把收集来的意见加以整理,一
一写出答辩,收人书中作为附录。
这个办法倒很新鲜,有人认为笛卡尔有心计,把别人的意见哄出来了,在出版之前就作好
反驳,抢先一步,占了便宜。不过这样一来倒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当时思想斗争的原始记录,
十分难得。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后来译成法文,题为Les meditations
metaphysiques。接着他在1644年发表了他的系统哲学著作《哲学原理》。这部书是他
的全部思想的总括,物理学部分的内容尤其丰富,而且在后来发表的法文译本中又补充了一
些新的材料,可以说是笛卡尔哲学的最终定型。可惜这书的英文译本只选译了一部分,中文译
本又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许多重要材料在我国还没多少人知道。Principia philosophiae,
法文译本题为Les principes de la philosophie。笛卡尔的最后一部著作《论灵魂的感情》
发表于1649年,讨论心理学问题,特别是身心关系问题。Traite des passions del 1649年
瑞典女王克里斯丁娜(Christina)通过法国大使山虞(Chanut)邀请笛卡尔到斯德哥尔摩给她
讲哲学。这位号称开明君主的女王为了表明自己重视学术,派了一艘军舰迎接他前往。本来
不好社交的笛卡尔居然接受邀请,于1649年9月到达这个寒冷的北国,大概是由于当时他在
荷兰不大顺心。在瑞典宫廷里要每天清晨五点讲课,大大违反他的晚起习惯,非常辛苦。北国
的严寒终于使这位体格屏弱的哲学家得了肺炎,死于1650年2月。笛卡尔的著作还有早年
的逻辑作品《指导心智的规则》,以及一部生理学作品《论胎儿的形成》,此外还留下一些书
信和短文。他的传记有1901年出版的巴叶著《笛卡尔先生传》。
更多推荐
科学,荷兰,发表,哲学,资产阶级,法国,认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