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小学万唯数学试卷讲解推荐)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一览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

和动手操作,认识

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感受

第一单元

位置

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

后、左右描述物体

的相对位置。

3.在具体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

体的位置。

1.使学生经历与

他人交流各自算

法的过程,能够比

较熟练地口算20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

会用加法和减法

解决简单的问题。

1.掌握20以内

退位减法的口

算方法,并能熟

练口算;

加法和减法解

决简单的问题。

正确解答求和、求

剩余、求减数问

题。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

学习。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

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

学,掌握想加算减的方法。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

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

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

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6个位置的

基本含义,会描

述和确定物体

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如何突破

1.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

的特点安排教学。

①上下、前后让学生独立判

断。重点是理解位置的相对

性。

②左右要引导学生从以自

我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物

为标志进行辨别。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正确的答案上面画√。

题型示例 备注

我是小刚

书和铅笔盒在小军的

( )边,在小刚

的( )边。

我是小军

1、17-9= 7+( )=15 ( )-8=8

2、

我用(左、右)手打电话。

小鸭还要捉几条小鱼?

妈妈,我捉的小鱼,够

吗?

还不够,一共要捉

15条呢

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

1.通过操作活动,掌握长方形、正

使学生体会平面

图形的特征,能用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

自己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边

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

使学生初步感知

图形之间的关系。

1.能够正确地数

出100以内的物体

的个数,知道这些

数是由几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掌

握100以内数的顺

序,会比较100以

内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

的认识

位的意义,能够正

确地、熟练地读写

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

使学生会计算整

十数加一位数和

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

使学生感受100以

内数的意义,会用

100以内的数表示

日常生活中的事

物,并进行简单的

1、100以内数的

概念:数数、数

的组成、读数写

数、数位意义、

数的顺序、比较

大小

2、会计算整十

数加一位数和

相应的减法。

1.估数的方法

2.用词语比较并

描述物体数量的

多少

1、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

的数感。

2、充分利用练习中的好素

材──p36百球图、p37第5

题、p42第1题、p43第4题等。

十位 个位

一。

④67后面连续4个数是( )。

⑤百位是1,其它数位是0,这个数是( ),它里面有( )个十,这个数

是由( )个一组成的,它比最大的两位数多( )。

⑥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二年级三班有三十七名学生( ),一本故

事书有一百页( ),口算题一共有六十八道( )。

●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这些数中三位数是( ),它里面有( )个十。

●这些数中( )比30多一些,( )最接近70。

⑦猜一猜

①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

方形边的特征,

感知图形之间

的关系。

图形间的互相转

换。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

形的变换。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

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

关系。

6个 可以拼成一个( ),最少再拼()

个这样的 ,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新课标第一网

这个数是(),十位是(),表示()个();

个位是(),表示()个()。相邻数是()

和()。

③()个一和()个十是75。100里面有()个十。100里面有()个

新课标第一

右边的筐里大约有多少个苹

果?

15个( )

35个( )

20个

80个( )

估计和交流。

1.认识人民币单

位,知道元角分之

间的换算。

2.认识各种面值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

认识

人民币,会进行简

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

体会人民币在社

会生活、商品交换

中的功能作用,爱

护人民币。

掌握人民币单

位间的进率和

简单的计算。

人民币的简单计

算。

1.注意通过摆、换等活动认

识人民币。

2.把握好教学要求。

1、填空 :

1元=( )分 20角 ○ 1元 30元+8角○38元

5角 + 7角 =( )元( )角 3.14元=()元()角()分

2、

解决问题.

9.20元 0.50元 30.00元 9.80元 0.50元

(1)姐姐买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10元,应找回()钱。

(2)弟弟有2张1元钱,能买( )个笔记本。

(3)一顶帽子比一个魔方便宜( )钱。

(4)估计一下,买一顶帽子、一个魔方和一只小熊,用50元够吗

1.使学生会口算

100以内整十数

加、减整十数和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

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

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

加法和减

1.掌握100以内

整十数加、减整

十数和两位数

加、减一位数和

2.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

1.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的口算。

2.正确解答求减

数、求被减数、求

差、连加和连减的

实际问题。

1.在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基

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想加

算减”的口算方法。

2.增加计算训练的时间,熟

练计算技能。

3.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

题,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

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④妈妈拿着一张去商店。

被减数

44

76

减数

27

8

20

8

整十数的口算。 加数、求两数相

②85-7= 20+67= 6+7+50= 96—40—7=

③5+23○73 73○80-3

●妈妈先买了一个书包,售货员找了10元,这个书包多少钱?

●妈妈用剩下的钱,又给小明买了一本8元的故事书。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

●这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一页,看到40天时,他发现正好看了书的一半,这

本故事书共多少页?

体育

用品

原有

卖出

还剩

26

8

15

6

18

9

⑥妈妈买回12个苹果,红红吃了几个,吃完后数了数还剩9个,红红吃了几

个苹果?

⑦杨树高17米,柳树高9米,杨树比柳树高多少米?

1.使学生会读、

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

=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时间的意识和习

惯。

1.认识任意时

间。

2.掌握时间单

位间的进率,会

根据经过时间

推算出起止时

间。

1.认识任意时间。 1.注意通过直观操作认识

2.会根据经过时

间推算出起止时

间。

几时几分。

2.经常做一些认几时多

(差)一些的练习,分清在

几时多(或少)时,时针的

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

: 时 分

在表盘上画出你中午吃饭的时间。再过5分钟是()

时()分。

1.使学生通过观

察、实验、猜测、

推理等活动发现

图形和数字简单

第八单元

找规律

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

的观察、推理能

力。

3.培养学生发现

和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

能够发现图形

和数字简单的

排列规律。

能够发现图形和

数字简单的排列

规律。

1.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规

律”的含义。

2.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

多种活动方式去发现、表示

规律。

3.注意采取先独立思考、

探索,再小组交流的学习方

式。

1、画一画、写一写

32、28、24、20、( )、( )

2、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1.使学生初步体

验数据的收集、整

理、描述和分析的

过程,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整理数

据。

2.使学生初步认

识条形统计图和

简单的统计表,能

根据统计图表中

第九单元

统计

的数据提出并回

答简单的问题。

1.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整理

数据。

2.初步认识条

形统计图和简

单的统计表,能

根据统计图表

中的数据提出

并回答简单的

问题。

根据统计图表中

的数据提出并回

答简单的问题。

1.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

式学习。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

选取素材进行教学和练习。

一年级一班学生喜欢的课程:

科目 数学 语文

人数 10人 6人

涂一涂:

音乐

11人

体育

18人

新课标第一

(1)喜欢上( )课的人最多,喜欢上( )课的人最少。

(2)喜欢体育课的比数学课的多几人?


更多推荐

学生,认识,计算,教学,图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