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漳州质检中考数学试卷)

历史沿革

在厦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众多教育大家和学术名流,如林语堂、顾颉刚、鲁迅、陈景润、余光中等都和该校具有渊源。厦门大学从创建起就卓尔不凡,站在一个极高的起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和民族使命感。 1919年7月,在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中,陈嘉庚慷慨陈词:“救亡图存,匹夫有责”,“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正因为有这种使命感和几代“厦大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厦门大学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影响力而成为当时中国少数名牌大学之一。[4]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1921年04月06日厦门大学开学典礼,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博士及其夫人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说。

1923年,厦门大学便开始聘请俄籍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赖特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厦门大学在1951-195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损失极为巨大,厦门大学大量院系先后被调出或参与组建为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与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国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并称为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

1924年06月,厦大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当时刚卸任的原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与前厦门大学教授王毓祥等人共同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位置对调,既表示是经由厦大嬗变而来的,又寓“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后来的华东师范大学。

1924年,《厦门大学组织大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厦大建校之后,很快形成文、理、教育、商、工、法六科,下设国文、教育、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经济学等十九系。

1926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1926年04月0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来函,邀请厦大代表中国参加6月美国费城世博会。挑选标准是:选取各省区各学校出品之较为优美者,“盖为发扬国光起见”。在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厦门大学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东南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清华学校等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大学一起,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参展,并一起获得世博会最高荣誉奖章(甲等大奖)。

1940年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蝉联冠军。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誉为“南方之强”。

1944年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雷立克,美国地质地理学家葛德石,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博士等先后来校考察和学术访问,称赞“厦门大学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好的大学”。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称之为“东南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 大夏大学建校27年,培养学生近20,000名,毕业生6,000余人。 20世纪40年代末,大夏大学部分教员及学生南下香港,在香港复校,定名光夏书院。1956年6月,光夏、平正、华侨、广侨及文化五所书院合并成立“联合书院”,定址香港坚道147号。1963年,联合书院加盟香港中文大学。

1937年12月至1945年07月,厦大内迁福建省西部的长汀办学,办学条件艰苦,但成就巨大。学校延聘许多优秀学者,在校生达到了1044人,学系从9个发展到15个。厦大学生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组织成立“国立厦门大学学生救国服务团”等团体;另一方面勤勉学习,发奋攻读,务期求得真正学问。私立厦门大学于1937年07月01日正式被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国立厦门大学。07月06日,教育部任命清华教授萨本栋博士为

厦大校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厦大生物大楼被摧毁,于是迁校的计划被提上议程。9月4日,厦大借闽西职业学校在临时办公处继续办公,并在鼓浪屿借得英华中学和毓德女校的部分校舍,但鼓浪屿还是处于战火严重威胁下,所以萨校长多方考虑,与省主席陈仪商定将厦大迁往长汀。萨校长委派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语言学家周辨明博士去福建内地选址。周博士的父亲周之德牧师(福建惠安人)自1892年始即在长汀传播基督教,遂选定长汀为厦大内迁的校址。省政府拨给的迁校经费只有5000元。 厦门大学于1937年12月20日停课,准备迁移。全校师生从24日起分批出发,至1938年1月12日人员安全抵达。校本部和大礼堂设在县城的文庙。 1938年迁汀后,共计学生239名,教职员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 ,助教14人。当时厦大规模甚小,是国立大学中得到中央政府迁校经费最少的,但萨校长实行质重于量的办学方针,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到1940年,学校发展为4学院13系,学生发展到600余人。教育部于1940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取得最好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 ,第二届竞试蝉联第一。1941年厦大51名教授中,有47名来自清华大学。在1943年联合国论文竞赛中,也获得第一名。厦大刚来到长汀的时候,学校只有3院8系,分别是文学院、商学院、理学院,学生为284名,教师83名。到1944年,全校发展为4学院15系,在校学生已有800余人。1945年抗战胜利时,全校发展为4院15系,教授、副教授94人,学生达到1044人。内迁长汀这段历史,使厦大赢得了“南方之强”的声誉。

1945年,按照教育复员计划,战后全国应有国立大学二十九所,对于少数国立大学,要求最高理想之达成。其中第一类国立大学共十所,分别是:东区: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6]),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区:国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北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区:重庆大学;中区:武汉大学。

1951年5月,厦大、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

1952年学校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并称为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厦大海洋系师生转入山东大学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厦大的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江大学;厦大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参与组建南京工学院,即东南大学;厦大水利专业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即河海大学;厦大俄语专业合并入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学生同时转入;厦大土木系、建筑系先后并入同济大学。1953年厦大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1953年厦门大学的法律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现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195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国内十余所高校共同创建内蒙古大学。大连海运学院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即为从厦大分出的航务专科。

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后,使得福建省理工科人才奇缺,所以当时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就决定,保护仅存的厦大理工科师资,就决定建立福州大学。将厦门大学的大部分理科全都转到福州大学。叶飞一面指挥战斗,一面组织筹建大学,还多次亲赴数家大学的一些名教授家,请他们来福大工作,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就是在他的力邀下,出山担任了福大副校长。

1958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创办福州大学。张孤梅为福州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当时在厦门大学工作,后曾经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嘉锡教授,受命来到福州大学,担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在创建福州大学的同时,亲手创办了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后来,为了支持福州大学的发展,卢嘉锡带领厦门大学的全国院系被调整后剩下的理科中的再一半迁往福大。

福州大学数学系创办于1958年10月,原名数学力学系,是福州大学创建初期最早设立的五个系之一。当时开设数学、计算数学和力学三个专业,教师队伍主要由厦门大学数学系

的计算数学、力学和微分方程等专业的教师搬迁而来。1962年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数学专业。

福建的理工科还有一定实力,就是老辈福建省领导努力的结果。

福州大学、中科院福建物构所:1960年,为筹办福州大学与物质结构研究所,卢嘉锡院士赴榕任职,化学一所和化学系一大批教师随之迁往福州;1960年,从厦门大学物理系调出林星等数十名教师组建福州大学物理系。厦门大学的整个电子物理专业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也同时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厦大物理系参与组建福州大学物理系,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相当于厦大物理系的2/3)同时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当于厦大数学系的3/4)转入福州大学。[9]也就是说,为了创立福州大学,厦大分出了全国院系被调整后剩下的理科的再一半。

1963年厦门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1972年厦门大学水产相关系调出成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调往上海,后发展为上海海洋大学

1986年厦门大学试办研究生院。

1995年厦门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6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厦大建立研究生院。

2001年厦门大学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校园环境

概况

厦门大学本部位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厦门岛南端,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约2500多亩。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滨海风光,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云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这是对厦门大学最美的概括。

背靠五老峰,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为邻,出了白城校门就是海滨浴场。校园建筑独特,风景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校园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库等景点,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厦门大学的旧建筑多为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清水墙、琉璃顶极富特色,被喻为“穿西装、戴斗笠”(比喻中西建筑风格结合),尤其是建南大礼堂和上弦场相当宏伟。

厦门大学克立楼不远处,就是嘉庚楼群的21层行政大楼,学校始建于1921年,厦门大学将主楼建成21层含有双关意蕴。楼前就是人工造的芙蓉湖,登上21层顶楼可以向四周俯瞰,可以看到厦门大学四周的景点鼓浪屿、南普陀寺、植物园、大嶝岛、沿海大桥、造型奇特的船型桥、厦门大学职工宿舍区、学生公寓区、博士楼群、教学区楼群等,群贤楼群、建南楼群、化学楼群、艺术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演武田径场、厦门大学水库、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陈嘉庚纪念堂和纪念碑、钟美林广场、图书馆、陈嘉庚与学生雕塑群、鲁迅雕像、鲁迅纪念馆、教师之家、学生公寓区、厦门软件园尽收眼底。

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

厦门大学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是厦大的标志性建筑。校内楼房的命名也颇有讲究,如凌云、凌峰、映雪、囊萤、群贤、芙蓉等。

南校门

南校门是厦门大学的主校门,并不是因为它在学校的南边,只是因为毗邻南普陀寺而得名。

西校门

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厦门大学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岩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校门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嘉庚楼群

该楼群以厦门大学的创办人、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它是厦门大学建筑系师生自已设计,由五个相连的楼组成,位于风景秀丽的芙蓉湖畔,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景观。

嘉庚楼群的风格是西式的,以对称性突出的凯思楼巍巍壮观。凯思楼下有八个如被斜刀削了的竹子形圆柱,上面书写着“自强不息,止於至善”八个大字,这是厦大的“校训”。

群贤群楼群

群贤群楼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该楼群以居中建筑,装饰最考究,面积也最大,作为学校办公楼使用,以群贤为名。东边为集美楼、映雪楼,西边为同安楼、囊萤楼,建于1921-1922年,楼群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囊萤楼、映雪楼很长时间作为学生宿舍,后来调整与同安楼、集美楼一样做教学、科研用房。该楼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楼梯石板悬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图案式。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为此,1989年后厦门市把它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

建南楼群

建南楼群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先生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

鲁迅纪念馆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在厦门大学集美楼,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鲁迅在厦门期间曾寓居于此。1952年在此设立厦门大学鲁迅纪念室。

该馆共有五室,其中四室以六百多件文物和资料、照片分别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在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各历史时期的战斗历程,其中在厦门部分是展出重点。

食宿条件

厦门大学所有学生公寓楼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实施标准化保洁、绿化、维序、维修作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倡导学生民主参与、自律管理、自助服务,共同营造文明、整洁、安全、温馨的“学生之家”。学生公寓楼按相关标准建造,实现住宿功能区分,通讯、网络入户,配用组合式家具及智能化用电管理等;宿舍区的洗浴、洗衣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每间学生宿舍都配备校园网及宽带网接口。

宿舍内的硬件设施齐全:宿舍按床位分为本科生四人间、研究生二人间、博士生一人间,安装一台独立空调;每人配有一个带密码锁的保险柜;卫生间里都安装着热水器(部分老宿舍楼如芙蓉楼宿舍内并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厕所);防盗门边装着可视门铃。

厦门大学拥有专门从事餐饮管理服务的厦门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承担着校本部及漳州校区师生的日常用餐服务。学校食堂免费供应米饭,教学楼和图书馆提供免费纯净水,厕所配有免费卫生纸,宿舍园区内提供免费开水,并有洗衣机。

办学规模

概况

截至2012年3月,厦门大学拥有1800多台电脑的公共计算机教室,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向学生开放。各学院装备的8000多台计算机,可供学生上机、上网学习。学校有塑胶田径场4个(其中400米标准田径场3个,非标准田径场1个),标准足球场4个,篮球场69个,排球场28个,网球场18个,羽毛球场10个,游泳池5个,室内体育馆4个,高尔夫球练习场2个。学校建有为全校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所需的场地,包括琴房、音乐厅、排练房、可容纳4000多观众的建南大礼堂等设施。

学科建设

截至2012年3月,厦门大学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学科门类

经济学

理学

管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

0201

0202

0703

0707

1202

所属一级学科

法学

教育学

历史学

数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物学

工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030109

040106

060105

070101

070205

071002

071004

071009

083001

一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化学

海洋科学

工商管理

学科、专业名称

国际法学

高等教育学

专门史

基础数学

凝聚态物理

动物学

水生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环境科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学科门类

法学

教育学

历史学

理学

重点实验室

截至2012年3月,厦门大学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4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4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湿地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批准研究所室

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物理化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南洋研究院、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海外华人及台湾汉语言文化教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亚热带海洋研究所、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台湾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

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知名校友

李光前

鲁迅

林语堂

余光中

易中天

杨振宁

李政道

李远哲

连战

李敖

卢嘉锡

陈景润

爱国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的大女婿,从1927年到21世纪,李氏家族持之以恒地支持厦大建设

诗人、学者、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学者、翻译家、厦大文学院院长、教授

诗人、散文家、厦大客座教授,1948-1949年在厦大就读

文化学者、厦大教授

厦门大学名誉教授

厦门大学名誉教授

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厦门大学名誉博士

厦门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长、院士、化学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厦大教授、副校长

数学家、中科院院士

学校排名

整体排名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两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这份报告中,厦门大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所有科研机构第9名。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显示,厦门大学位列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第六位。

学科排名

截至2011年3月,在教育部学科测评中,厦门大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国参评院校前十:分别是化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海洋科学、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其中,海洋科学排名第2,应用经济学排名第3,民族学排名第4。

游客须知

从2012年12月17日起,游客到厦大得看时辰,还要带二代身份证。

根据《厦门大学校园参观管理规定公告》,17日开始,周一到周五,厦大思明校区每天开放两个时段给游客入校参观,分别是:12:00-14:00以及17:00-24:00,其中在12:00-14:00,两个校门入校游客限额1000人(大南门700人,群贤门300人)。简而言之,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厦大闭门谢客。不过,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正常对外开放。此外,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公务活动、事务办理和探访亲友等不在此限。

时间

厦大思明校区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12:00-14:00

17:00-24:00;

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正常开放

入口

游客只能从大南和群贤校门进入

进门

游客凭二代身份证刷卡进校,师生员工凭校园卡、工作证、学生证、校徽等有效证件进校


更多推荐

厦大,楼群,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