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三年级作业数学试卷上册)

永远沉浸的童年梦——雪雁书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高尔基在《给孩子们以文学读物》中说道:“我们的书不应该是板着面孔教训人的。我们也需要那种能发展儿童幽默感

的愉快有趣的书。应该创造出新的幽默的人物,使他们成为成套的儿童读物的主人公。”

读书明理,亦能陶冶性情。如今,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选择高质量、高水平的书,则成了许

多父母甚为关心的话题。虽然我们给孩子选书的方式有很多种,然而无容置疑地是,重视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肯定是极

有效的一种方式。

《大而美的名著》系列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其他版本不同地是,它选用了大开本,字体适中,而且名家名译,插

画精美,在高颜值的同时确保了高品质的阅读效果,让人读起来赏心悦目,精神愉悦,心里还不免涌起一股收藏的快

意。

英国儿童文学,自1744年纽伯瑞在伦敦出版《给汤姆和波丽以知识和娱乐的小书》开始,专为儿童出版的文学性书籍开

始大规模出现,儿童文学的发展由自发阶段跃入自觉阶段。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麦克唐纳、王尔德、夏洛特·容、罗

德雅德·吉卜林等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的出现,英国儿童文学开始逐渐摒弃说教性质,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开启了“英国

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塑造的小姑娘爱丽丝在奇境中的一番游历,成为文学史上一个鲜明的里程

碑,率先支撑起这个黄金时代。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于1865年首次出版,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在全世界风行不衰。

这个故事不仅孩子们喜欢阅读,就连大人也奉为经典,其中包括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和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甚

至在19世纪,模仿之作层出不穷。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爱丽丝,由于追逐一只兔子掉入兔子洞,从而来到

奇境之中。在这里,她喝口水可以变大,吃块蘑菇可以变小。随后遇到各色各样的动物,包括抽水烟的大青虫、咧嘴笑

的柴郡猫,还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三月兔和制帽匠的疯子茶会,在古怪的扑克牌王国里用火烈鸟打槌球,出庭作证……然

而,最后的最后,她才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是她枕在姐姐膝盖上做的一个奇妙之梦。

作者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本名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原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名数学讲师(相当于现在的

教授),以校在家27年,终身未婚。童年时代的卡洛尔,和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一样,是一个制作并戏耍木偶的好手,

曾模仿莎士比亚悲剧为木偶戏写剧本。虽然成年的他脾性怪癖,但他却拥有一颗童心,尤其喜欢与孩子亲近。卡洛尔特

别喜欢牛津基督教会教长的次女——爱丽丝·哈特·李德尔,他常常在泰晤士河岸草垛旁喝茶时给她讲故事。

由于《爱丽丝》的故事充满了妙不可言的奇幻意境,爱丽丝听得意犹未尽,便请求卡洛尔写下来。于是,1862年的盛

夏,卡洛尔熬夜写出18000字的《爱丽丝地下历险记》,送给小爱丽丝。后来,来到牧师家作客的亨利·金丝莱看过手稿

后,大喜过望,竭力劝卡洛尔送去出版。卡洛尔为此还专门征询麦克唐纳的意见,虽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但谨慎的他

仍不愿送去出版。直到英国著名画家约翰·坦尼尔答应为之插画,他才扩充、改写《历险记》,形成50000字的《爱丽丝

漫游奇境记》。于是,整整三年之后,1865年盛夏,这本书由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自费出版。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百年来经久不衰,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这绝不是偶然的。19世纪初,数学在英国社会占据

突出地位,对英语的发展思维和逻辑推理的作用相当显著。有着数学和逻辑学术背景的卡洛尔,在创作时完美而单纯地

结合了数学的深奥,并将技巧引入写作,大量运用具有多种释义的符号文字,利用戏仿、双关、典故、讽刺、谜语和错

误推理等方式,营造出无与伦比的幽默效果。

除了文字本身的技巧,这部作品还对传统童话进行了颠覆。西方传统童话总是以“很久很久以前”作为开始,这是因为时

间上的久远能营造出合理的幻想,从而在离奇的故事情节中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而《爱丽丝梦游奇境记》打破了对儿

童进行说教式的创作方式,以孩子为本位,通过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即时转换,完成了荒诞的描述与丰富的想象。

当然最重要地,还是因为卡洛尔通过可爱、正直、善良的爱丽丝的奇幻游历,无情地嘲笑了他身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

会现象。彼时随着资产阶级的富有化,英国一面向外殖民扩张,一面对内压榨工人阶级,爱丽丝闯入的世界,有着过分

拘于教条体制的生活,也被陈旧荒诞的法律所困囿。但她经过反思,能够建立起人与动物之间的平等互信的关系,追求

自由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虽然这并非讽刺小说,但不能摒弃作者的创作时代和思想背景,从而引发读者对自我和

社会的进一步思考。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英国流传50多年后,1916年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孙毓修在1916年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欧美小

说丛谈》中,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卡洛尔和这部作品。六年后,在“五四”新文化的推进下,赵元任先生把这部名著第一

次译成汉语出版。由于卡洛尔的文字符号游戏,书中大量的谐音、双关和藏头诗大大增加了翻译难度,使得后来的译者

不敢轻易触碰该书,其优秀译本更显凤毛麟角。

不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经过一辈又一辈的翻译家及文学家为之努力,使得这本童话在问世后100多年,终于受到

读者广泛的认可和欢迎。《大而美的文学名著系列》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著名的翻译家马爱农老师之作,她落笔

文字精炼,意蕴传神,对字词的把握和斟酌极为精确,读来令人轻松愉悦。

马爱农,当代翻译家,因和妹妹合作翻译《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而出名。1993年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编辑室任编

辑,2000年评为副编审。除了《哈利·波特》,她还翻译了《绿山墙的安妮》、《古堡里的月亮公主》、《爱伦·坡短篇

小说选》等大量世界名著。

在这里,我们来简单体会一下马爱农老师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译文处理。

首先是开篇的序诗——“在那金色的下午时光/我们悠闲地泛舟荡漾/小小的手臂多么笨拙/划着那沉重的双桨/几只小手随

意地指点/我们漫无目的地游荡”,这首诗被均匀地划分为六排一节,通篇押ang韵,读来朗朗上口,童趣盎然。

然后是卡洛尔大玩文字游戏的地方,这也是本书极为难译之处。一是双关,包括同音异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等。第三章老鼠说“这是一个又长又悲哀的故事(tale)”,而爱丽丝却回

答“这个尾巴(tail)确实很长”,译者遵循原文翻译,通过脚注给予了详细而必要的解释。

二是故意使用错误词汇。第九章假乌龟介绍学校的课程时,它原本想说“reading and writing(阅读和写作)”,但说成了

读音相近的“reeling and writhing(缠绕和扭曲)”,译文作了变通,处理成“孤独和协作”。很明显,译文是在遵循原文的

前提下,选择了与中文“阅读和写作”音近的词语。

三是对英文生造词的处理。第七章睡鼠在讲到三个小姑娘画画的故事时说:“‘M’开头的东西,比如毛鼠夹,毛月亮,毛

呢帽,毛估估——”,原文此处是以M开头的一系列生造词,分别是mouse-traps,moon,memory,muchness。如果严

格按照原文翻译,只能是毫无意义,生涩难懂,而译者统一在前面加上“毛”字,显得俏皮可爱,又融会贯通原文的意

义。

尽管名著版本众多,然而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译者往往会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因为他们在翻译时除了准确遵循原

文字义之外,还尽可能地美化语言,传达出更为深远的文化表达,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名家名译作品的最重要

的原因。

本书绘者格里格·希尔德布兰特,与双胞胎兄弟蒂姆于1939年1月23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他们二人自20岁

起,便以“希尔德布兰特兄弟”的名义发表作品,其插画风格深受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影响,成为世人广泛认可的幻想及漫

画书籍插画家。

希尔德布兰特兄弟曾为英国作家托尔金的《魔戒》创作插画。另外,他们还受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之托,为电影《星球

大战》设计海报。如今,格里格又以童书插画家的身份为人们熟知。他凭借自己的实力荣获切斯利终身成就奖,这是由

美国科幻和幻想艺术家协会设立于1985年的奖项。

本书的插画颜色鲜艳,纤毫毕现。仔细看来,尤其是对人物形态的把握,其凝聚的眼神、惊讶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

等,无不烘托出更为具体和完整的故事情景,方便读者深入理解和体会,更方便孩子进行自我阅读,独立思考。

阅读文学经典名著,能够站在精神世界的高地体会人类进步的文明。徜徉在充满哲性和寓意的文字中,或欣喜,或悲

伤,或自由,或批判,除了精神层面的畅快和愉悦,更重要地是能够加强文学熏陶,提升自身修养,利于心理素质的培

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要引导孩子阅读世界名著,阅读文字优美、插画精致的世界名著。

参考文献:

[1]韦苇.支撑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一根柱石——卡洛尔和他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4).[2]张群星.语言的艺术:卡罗尔的“胡话”[J].语文学刊,2019(6).

[3]康佳佳.论爱丽丝漫游奇境对传统童话创作的颠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6).

[4]王觅.《绿野仙踪》适合儿童阅读的要素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4(6).


更多推荐

阅读,英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