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中考抚州2022数学试卷)
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提高试题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
千米=
( )
米
5
分米=
( )
厘米
4000
千克=
( )
吨
60
毫米=
( )
厘米
180
分=
( )
时
2
分=
( )
秒
2
.萌萌
7
:
50
从家出发去上学,路上用了
15
分钟,她到达学校的时间是
( )
。
3
.在估算
68×7
时,应把
68
看作
( )
,乘积大约是
( )
;
360×5
的积的末尾有
( )
个
0
。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
1
)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
1000( )
。
(
2
)《数学补充习题》封面的周长大约是
7( )
。
(
3
)一枚
1
角的硬币大约重
3( )
。
5
.笔算加减法时应
( )
对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 )
。有余数的
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
( )
小。
6
.在计算
650
-
340
时,其实就是
( )
个
( )
减
( )
个
( )
。
7
.文艺小学三年级有
106
人要去河南省博物院,租
2
辆这样的大巴车够吗?
( )
(填
“
够
”
或
“
不够
”
)。
8
.一台平板售价
998
元,买
4
台大约要花
( )
元。
二、选择题
9
.把一根
4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8
段,每段占全长的(
)分之一,写作:
段长(
)分米。
10
.
100
千克面粉、
1
吨棉花和
1000
克盐相比,(
)最重。
A
.
100
千克面粉
A
.打一场篮球比赛
B
.
1
吨棉花
B
.步行一千米
C
.
1000
克盐
C
.计算
10
道口算题
D
.上一节数学课
11
.你认为
1
分钟最有可能完成下列哪件事( )。
12
.
18
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优优排在第
8
,从右往左数,阳阳排在第
4
,优
优和阳阳之间有
( )
人。
13
.
140×5
的积的末尾有(
)个
0
。
A
.
1 B
.
2 C
.
3 D
.
0
14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250×4
积的末尾只有
1
个
0
。
B
.小亮到奶奶家有
25
千米,他去看奶奶步行就可以了。
,每
1
C
.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
3
次,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
8
15
.电视台向
100
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
62
人看过
cctv
-
3
,
34
人看过
cctv
-
5
,
11
人两个频道都看过。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
)人。
A
.
17
A
.
C
.
17
.直接写出得数。
203
+
15
=
600×2
=
90
-
9
=
495×3≈
B
.
7
B
.
D
.
C
.
15
16
.按每条线段上的点折起来,能围成长方形的是(
)。
13
2
460
-
250
=
+=
1
-=
624
+
135
=
3
55
72÷8×3
=
(
538
-
508
)
×6
=
8÷
(
60
-
52
)=
18
.我会竖式计算。
365
+
825
=
340
-
153
=
905×9
=
19
.脱式计算。
259
+(
804
-
546
)
(
1000
-
498
)
×5
507×
(
72÷9
)
9×
(
468
+
153
)
20
.在方格纸中画一个长
5
厘米,周长是
14
厘米的长方形。
21
.学校组织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观看电影。一年级有
398
人,二年级有
289
人,三年
级有
276
人。电影院有
1000
个座位,够坐吗?
22
.王叔叔去进货,大米
660
千克,面粉
340
千克,花生油
970
千克,用一辆载重是
2
吨
的小卡车来运,能一次运完吗?
23
.
198×7
=
1080
这题算的对吗?请你写出判断的方法,并计算出正确结果。
24
.
(
1
)笔袋的价钱是直尺的几倍?
(
2
)彩色铅笔的价格是直尺的
8
倍,一盒彩色铅笔多少钱?
(
3
)钢笔的价钱是笔袋的一半,一支钢笔多少钱?
2
3
25
.明明看一本童话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
8
8
(
1
)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
2
)如果这本书一共
72
页,明明这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26
.李伯伯要在墙边围一块长
50
米,宽
20
米的长方形地养鸡,这块地一边靠墙,另外三
边用篱笆围,有两种围法可以选择(如图),哪一种围法用的篱笆少一些?少用多少米?
27
.五(
1
)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有:李新宇,杨梅林,黄洋洋,杨博然,万耀志,罗浩
文,程嘉阳,陈勋,潘昌杰,姚盼盼,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有:赵语涵,张倩倩,蔡诗
琪,徐丽娟,李新宇,万耀志,罗红,罗浩文,宋玲玲,杨奇峰,薛德成,李家政。
(
1
)既参加合唱又参加美术的有(
)人。
(
2
)五(
1
)参加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
3
)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
3000 50 4 6 3 120
【解析】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
1000
,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
10
,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
1000
,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
10
,分和时之间的进率是
60
,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是
60
,
据此解答。
3
千米=
3000
米
5
分米=
50
厘米
4000
千克=
4
吨
60
毫米=
6
厘米
180
分=
3
时
2
分=
120
秒
【点睛】
本题考查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
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2
.
8
:
05
【解析】
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用
7
时
50
分加上
15
分,求出她到达学校的时
间。
7
时
50
分+
15
分=
8
时
5
分
则她到达学校的时间是
8
:
05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3
.
70 490 2
【解析】
把
68
看作
70
,
70×7
=
490
;
360×5
=
1800
,即可知道
360×5
的积的末尾有几个
0
。
在估算
68×7
时,应把
68
看作
70
,乘积大约是
490
;
360×5
的积的末尾有
2
个
0
。
【点睛】
估算时,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4
.
千克
##kg
分米
##dm
克
##g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计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部电梯的载重量用
“
千克
”
作
单位,计量《数学补充习题》封面的周长用
“
分米
”
作单位,计量一枚
1
角的硬币的质量用
“
克
”
作单位。
(
1
)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
1000
千克。
(
2
)《数学补充习题》封面的周长大约是
7
分米。
(
3
)一枚
1
角的硬币大约重
3
克。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
灵活地选择。
5
.
相同数位
1
除数
【解析】
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据此填空即可。有余数的除
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一;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应用。
6
.
65
十
34
十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
650
是
65
个十,
340
是
34
个十,所以计算
“650
-
340”
,其实求就是
65
个
十减
34
个十是多少;据此解题即可。
根据分析可知:
计算
“650
-
340”
时,其实就是
65
个十减
34
个十;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够
【解析】
55
乘
2
等于
2
辆大巴车可坐人数,再与
106
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55×2
=
110
(人)
110
>
106
,租
2
辆这样的大巴车够坐。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
2
辆大巴车可坐人数,再作进一步解答。
8
.
4000
【解析】
要求买
4
台大约要花多少元,先把
998
看成
1000
,用
1000
乘
4
即可解答。
998×4
≈1000×4
=
4000
(元)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1
9
.八;;
5
8
【解析】
1
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
8
段,每段占全长的八分之一,即。米和分
8
米之间的进率是
10
,据此将绳子长度换算成分米,再用绳子长度除以
8
,可求出每段长
度。
1
把一根
4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8
段,每段占全长的八分之一,写作:。
8
4
米=
40
分米
40÷8
=
5
(分米)
则每段长
5
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
是要表示的份数。
10
.
B
解析:
B
【解析】
把三个物品的质量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后再比较大小。
1
吨=
1000
千克,
1000
克=
1
千克;
1000
千克>
100
千克>
1
千克,所以
1
吨>
100
千克>
1000
克,
1
吨棉花最重。
故答案为: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单位换算知识的掌握。
11
.
C
解析:
C
【解析】
根据对
1
分钟时间实际有多长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即可进行选择。
A
.打一场篮球比赛需要
50
分钟,不符合题意;
B
.步行一千米大约需要
20
分钟,不符合题意;
C
.计算
10
道口算题大约需要
1
分钟,符合题意;
D
.上一节数学课需要
40
分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睛】
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2
.
6
【解析】
从左往右数,优优排在第
8
,即包括优优在内左边有
8
人;从右往左数,阳阳排在第
4
,即
包括阳阳在内右边有
4
人,要求优优和阳阳之间有几人,用
18
-
8
-
4
计算即可。
18
-
8
-
4
=
10
-
4
=
6
(人)
【点睛】
解答本题要注意从左往右数,或从右往左数,优优和阳阳的位置。
13
.
B
解析:
B
【解析】
计算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
,就
在积的末尾添几个
0
。据此求出
140×5
的积,再看积的末尾有几个
0
。
140×5
=
700
,则积的末尾有
2
个
0
。
故答案为:
B
【点睛】
判断两个数的乘积末尾
0
的个数,可以先求出乘积,即可得出结论。
14
.
C
解析:
C
【解析】
对各个说法进行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即可解答。
A
.
250×4
=
1000
,积的末尾有
3
个
0
,原说法错误。
B
.小亮到奶奶家有
25
千米,距离比较远,所以乘车去比较合适,原说法错误。
1
C
.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
3
次,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8
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原
8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生活常识和分数意义的掌握。
15
.
C
解析:
C
【解析】
用看过
cctv
-
3
的人数加上看过
cctv
-
5
的人数,减去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数,求出看过这
两个频道的人数。用被调查的总人数减去看过这两个频道的人数,求出两个频道都没看过
的人数。
62
+
34
-
11
=
96
-
11
=
85
(人)
100
-
85
=
15
(人)
则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
15
人。
故答案为:
C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问题,用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求出实际总量。本题中的实际总量是
看过这两个频道的人数。
16
.
C
解析:
C
【解析】
根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征,解答此题即可。
按每条线段上的点折起来,能围成长方形的是:
。
故答案为:
C
【点睛】
熟练掌握长方形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
218
;
1200
;
81
;
1500
4
1
210
;;;
759
3
5
27
;
180
;
1
【解析】
18
.
1190
;
187
;
8145
【解析】
根据整数加减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365
+
825
=
1190
340
-
153
=
187
905×9
=
8145
更多推荐
单位,解答,计算,考查,时间,实际,本题,阳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