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沭阳如东初一数学试卷)
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在课程改革与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中国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训练,通过“问题提出”,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推理,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影响因素
一、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概述
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体现的是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一些西方学者将提问能力与学生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并将提问的流畅性(提问的数量)、灵活性(提问的类型的多少)和独特性(提问答案的特异性)作为衡量学生创造力的标准。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是指对学生的提问等级或水平的一种评估,其评估的层次是从量到质的角度来衡量的。
二、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学习动机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了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人格特征等,它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出人的潜力,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强化、维持等作用。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subel Asubel)认为,学习成功的动力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认识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辅助性内驱力。
(二)对数学的焦虑
与焦虑症不同,数学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是一种较为本能的反应,学者们通常认为:数学焦虑是在有数学学习行为时,或者在面对一个数学情境时,产生并与数学学科相关的特殊心理变化与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的情绪体验。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既是一个领导者,又是一个执行者和组织者。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中,不同的老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除了老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态度之外,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直接的影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的提问方式,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处理方式,都可能对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老师要给学生设定清晰、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找出学习的意义,让他们热爱数学,明白为何而学,让他们拥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基本的数学素质,让他们加强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让他们在数学上有更好的表现,让他们从数学上获得更多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其次,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通过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多样化的、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敢提问”,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最后,老师要善于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转换成内在动力,提升他们的自我内驱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
(二)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焦虑
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那么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对于数学学习自信较低的学生,更需要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直接的成功,老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设置有层次、有坡度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
让学生逐步地、由浅入深地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大部分的学生会对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够理想感到担忧,他们也会因为数学成绩而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评判。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们正确地认识考试,因为考试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它也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后,老师也要帮助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归因。特别是当学生在多次考试中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时,他们会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老师要在学生学习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自我定位,让他们把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努力上,而不是自己的智商和学习能力上,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和理性的认知,让他们有一种积极性的感觉,让他们重拾对数学的自信,有一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提出”的重要作用,并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民主的问题提问气氛,使他们“敢问”。学生不敢提问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害怕会影响到老师的上课进度,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也有可能是害怕自己的问题过于幼稚,会被同学们嘲笑。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不嘲笑、不讽刺、不批评,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质疑环境,让学生们不害怕回答和提问,从而消除他们的胆怯,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老师们也要认真地聆听,并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提问意识。
(四)传授学生提问的技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把问题提得像个任务一样,只能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机械地完成。在阅卷过程中,一些学生缺少提问的方式,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课堂上,老师们很少有提问的方式和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更多的发问机会外,还应教授他们发问的方式和技巧,使他们由“敢提问”向“会提问”转变。
四、结语
问题的产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单独的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胜过授人以渔”,老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传授学生问题产生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产生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茹寒雁. 初中生基于情境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2] 边翠华. 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 河南科技学院,2022.
[3] 罗成凤. 提升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1.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问题,能力,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