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5.3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期中考试顺利完毕了,题型根本上是意料之中的,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情况来看,比年前的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进步又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做以下分析:

这一部分我们平常训练的很多,题型都不陌生,再一个在考试之前,我们就所学的前十六课的字词进展了重点复习。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

第一题看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虽然说这是较简单的题目,但我感觉越是简单的就越容易失误,我仔细数了一下,全对的仅有五名同学。可能我在复习的时候,几个词语没有重视起来,比方:脊梁的“脊”,学生很多项选择了一声;狂风怒号的“号”和挑着旗的“挑”学生的错误率也很高,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应该做的再细些!

第二题,总体上学生做的比较好,但是得分不太高,引起我注意的是“御”和“寨”俩字的写法,尽管这两个字考前我强调过,眼高手低的毛病学生们是不好改掉的。

第三题,诗词园地。老生常谈!诗句背过了,但默写时错别字魅力无穷,势不可挡!学生啊,给我一千个愁人的理由。

第四题,成语格言的积累,平时教学中我比较重视,但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细致。复习到了春天的成语,但是稳固的力度缺乏!对于格言,学生似乎概念不清晰,有个别同学竟答上了谚语或古诗名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系统性地带着学生进展归类复习!

课内阅读,失分不是太多。课外阅读,失分相对教多,学生积累比较少,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会做,做不好!这也带给我新的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把书的名字写出来告诉大家。”好多同学只写历史故事的名字或只写书的名字。学生的审题一定要强化。如何让学生更细心些?在主观性题目上,我平时反复训练学生把话说简洁而且完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阅读有畏难情绪。答题非常粗糙,仅仅走马观花,欠全面思考。

大部分学生得分比较低,我分析了一下,一方面是学生的谋篇布局有待于加强,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书写需要我继续指导好,字写认真了,我想不仅是习作分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会认真!

反思:我要从以下方面做起,力争让学生有所得。

1、把“端端正正地写字,写端端正正的字”落到实处,教育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2、利用好阅读课,“认真读书、勤于思考”。课下或周末回家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读物,让自己能与书为伴,为自己的安康成长保驾护航!

3、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推荐工作,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甜滋味。一方面创造时机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在其他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另一方面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优秀习作向学校网站投稿。

4、关注“后进生”,消除他们学习上的畏难心理,课堂上多给他们时机,平时给他们一份关爱,想尽一切减少“后进生”。通过辅导我们班的彭冰冰和付一璠,我发现他们也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的学习态度也很端正,只是长期的不被重视,没有科学的方法,使得他们的根底很差,他们也很努力,面对他们,只有反复练习,为他们抓紧辅导!面对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及时的给予鼓励,尽管他们爬行的很慢,但作为老师不能对他们丧失信心!

我们这第一批北海学子如今他们大多数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不过在他们的身上,还是缺少一种自主学习的动力!考了个“优”(85分以上),就满足的不得了,根本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让我哭笑不得!尽管我们也反复教育,尤其我班的学生,玩心特重,头脑灵活,但不够沉稳!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鼓励机制,让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压转为自主学习,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以后一定多向各位同行学习!

决心只是开始,重要的是行动!我相信只要我跟孩子们肯付出,定然有收获!

期中考试后大部分学校都会进展试卷分析,学校的试卷分析需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彻底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

在吸取前几年试卷命题经历的根底上,今年,我市小学数学六年级质量检测试卷命题一方面强调对教材的尊重,强调对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考查;另一方面,跳出题型模仿的框框,力求在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等可持续开展品质的培养上对学生作出引领,力争使试卷为今后的教学工作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1、试卷构造与题型安排合理。

知识块面的构造分配力求大体均衡,题型力求丰富,题型格式大致稳定在近几年的模式上。主要设置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含口算、解方程、简便计算、求积等)、操作题、应用题等题型。灵活多样的题型能够较全面地考察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完成试题的兴趣。

2、试卷内容覆盖面大,全面考察学生能力

本试卷中的内容力求覆盖小学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全面考查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试卷信息量大,内容多。

第一至三大项中,以考查根本概念为主,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到一、二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填空第4、15、16、17小题,选择题第4、5小题,这些题有一定的难度,既考查了学生根底知识,又综合考查了学生分析、比较、辨析、推理等综合思维能力。

第四项中的第6题是求半圆中三角形的面积。此题利用圆与三角形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直观地得到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数据,也有一定的综合性。

第五项重在考查学生的根本画图能力。第1至3小题按要求画圆、画半径、画角、画垂线,是最根本的作图要求。第4小题要求学生根据画出的三角形,验一验,量一量,算一算,进展猜想、验证。操作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必须读懂题意与较准确地画图。

第六大项为应用题。本次试卷应用题题量大,类型多,整体难度与去年相当。既考查了学生的根底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七项考查了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与计算,需要理解图意,全面考虑,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3、注重表达了以下几点:

(1)把握平衡,表达适度性。

尊重教材,活用教材。

教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命题时我们不能脱离教材而另起炉灶。这份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围绕教材,推陈出新,例如填空题中的第11题、第14题,应用题中的第5题等都是据教材相关内容改编而来。应用题第6题是教材中的原题,这也正是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教材是不可抛弃的。

同时,试卷并不拘泥于教材,通过设计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和探索性问题,力求引导学生拓宽视野,跳出教材。

生活化与数学化并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选择鲜活的生活素材,因此,命题不能太数学化,否那么会让学生觉得是为了解题而解题。但是,命题也不能太生活化,如果照搬生活中的实际情节,可能会让学生在无关的环节上浪费时间。本次命题,我们对选取的生活素材进展了适度加工。例如应用题第7题将 话费的话题编入试题,通过计算话费考查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的信息呈现是生活化的,价格表虽然也是生活化的,但是已经作了简化处理,这样便于学生抓住根本数量关系分析、比较,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关注数学思考,表达策略性。

数学教学应该在引导学生在稳固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本次命题时,我们对此特别关注。例如填空题中的第4题改变了以往对分数意义的一般考查形式,通过图形的呈现,表达数形结合的思想;第19题让学生观察一组算式后找出规律;选择题中第4题对随机事件可能性的考查;第七题图表题对统计意识、统计技能的考查,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统计图表题,加大了对信息收集、分析能力考查的力度,不让统计意识、统计技能的考查流于形式。

这份试卷还适当考查了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凸显试题的数学味。

(3)丰富呈现形式,表达趣味性。

在命题时,我们改变以往题目纯文字化的呈现模式,将情境图、统计表等形式有机编入试题,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详细情境中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应用题第5题把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唤起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相关情境的记忆。填空第18题把对运算定律的考查建立在有趣味的故事形式上,防止了繁琐的运算,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4)拓展思维空间,表达开展性。

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要求我们也要做到让不同的人考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考试中得到不同的开展。本次试卷命题,我们注意以思路的多元延展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开展空间,使不同的学生有可能获得不同的开展。例如,填空第18题对学生来说,有着广阔的思维空间。要得出与9638同样的结果,只须所编拟的算式中避开数字9就行了。应用题第7题除了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外,还给了学生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自由空间,对第三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解答。

总之,本次数学试卷命题,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开展。

全市参考人数9879人,统分人数9385人,市人均分107.33分,得分率为89.44%,优秀率为85.82%,及格率为99.5%。前20%学生市均分为117.78分,末20%学生市均分为90.52分。乡镇中,得分率最高94.58%,最低为76.92%。前20%学生均分最高为118.88分,最低为111.75分;末20%学生均分最高为103.58分,最低为65.73分。

对试题失分情况的分析

从试卷的量化分析结果来看,失分较多的相对集中在某些题目上,下面就详细题目分析失分原因。

●填空题

第4题中的第二空与第一空相比,单位1的量已经变化,有许多学生未能注意到,从而造成失分。第14小题,这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了学生对时间的计算,然后根据路程,求每小时行的路程。第15题,要求这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是度或度。此题有一定难度。当这两个角都是锐角的时候,最小的角是15度;当这两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时候,最小的角应该是18度。第二种情况答对的很少,抽样的错误率达38.9%,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有局限性。另外这一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是造成失分的原因之一。第17题,综合运用了几何知识与分数应用题的知识,学生不知道阴影A与阴影B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无法找到6平方厘米的分率,错误率高达41.2%。

●判断题

第5题,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认为提价与减价的分率一样,没有注意到两个分率的单位1并不相同。实际上,只要老师平时教给学生赋值计算的方法,是可以作出准确判断的。

●选择题

第1题、第4题抽样错误率分别22.5%,76.7%,第1题因为部分学生对一些重大节日不够清楚,造成失分。第4题因为受前面条件干扰,认为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大于正面向上的可能性,从而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计算题方面

大部分学校的正确率在90%以上,失分的原因要分析是过失失分。第6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失分原因是学生没有能够看懂图意,不知道半圆的两条半径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操作题

小学阶段的画图要求不高。我们设想把理解题意、正确画图、观察、判断结合起来。此题第4小题错误率为23.7%。各校反响的错率有高有低。说明学生间的差距是存在的。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根据要求正确画出三角形和AB边上的高,不清楚三角形AOB是等腰钝角三角形,两个底角都是30度,最后没有把30度和90度归结到三角形AOC中综合起来思考,导致失分率较高。

●应用题

应用题中整体失分率不算高。错率稍高的是第1题中的第2小题和第2题中的7、8小题。第1题中的第2小题失分原因时学生未能掌握和运用画图理解题意这种解题策略。第2题中的第7小题因为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分析问题没有条理,思维不严密,表述不清楚、不完整,失分率高。第8小题因为有一定的深度和综合性,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不强而造成失分。

●图表题

第5小题因为学生对题意不太理解,对射中一枪与两枪的情况考虑不周全,失分较多,抽样失分率达54.2%。

1、应关注新课改理念下双基的内涵,切实加强双基教学,在帮助学生获得根底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把一个点一个点的教学,连接成平面、立体,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利用教材,又要走出教材,重视对教材例题、习题资源的开发;同时,又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丰富数学教学,以表达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要切实加强对差生的辅导,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分析差生的原因,确保每单元每阶段根本过关。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帮助学困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的助手。

4、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细、抓实。

5、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老师要努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备情境以激发兴趣,要重视迁移规律的运用以形成方法。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过程教学要到位,给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注意不同阶段的练习作用,让学生练有目的,练得有趣,练有所得。通过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1.本次测试试题都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为依据。题量及难易程度适中,区分度不太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2.从试卷来看,本次测试试卷内容涵盖了第一、二单元的知识,试题灵活,较好的表达了新课程理念,试卷从“填空、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四个方面对学生进展了检测。

四1有41人,参考人数41人,从测试的整体情况来看,均分85点多.

1.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根底知识、根本概念、根本方法、根本数学思想掌握较好。少数学生还需加强对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训练。

2.少数学生不注意答题的格式,卷面不工整、清洁,以后将对学生数学格式作出更严格的要求。

1.部分学生粗心大意,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导致有些简单的问题也会出错。

2.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解决问题。

3.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导致答题是错漏的比较多。

1.继续认真、扎实地抓好根底知识、根本概念、根本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根底知识的根本数学思想,鼓励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2.更加重视对学困生的鼓励和帮助,教学中要在时间与精力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3.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学中,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懂得数学生活,又用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知识,考查,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