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数学试卷命题的套路是什么)
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
数学课在小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怎样使小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是摆在广大教师
面前的一个难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项措施,收效明显。
1 对症下药,从基础入手
很多小学生感觉数学难学,主要原因是基础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激励、启发,可以“对症下药”,采用“开小灶”的方法给他们补课,
使他们逐渐把基础打好。例如,讲讲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爱迪生
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他的基础很差,只上过3个月的学,但他
并不自卑,而是耐心钻研,有决心,有信心,经过艰苦的努力,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
多种,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教师应该经常用这样的话勉励小学生:“相信你,你能行!”
2 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
对数学课感觉枯燥是小学生的共性。教师应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时不
怕困难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历史上的
数学家的故事,讲他们怎样克服困难,以困难为乐。他们怎样有毅力,不怕一次次的失败,
从失败中寻找经验教训,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取得成功,成为世人瞩目的数学家。如祖
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鼓励小学生动脑筋,常言道: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活。
通过在板报上出一些思考题、“动脑筋”等题目,开发他们的智力,同时也让他们享受成
功的快乐。鼓励他们课外多阅读一些科学家成材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 举一反三,挖掘出内在潜力
小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可使他们变得更聪明,对今后的
发展更为有利。通过举一反三,有时需要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
能力。每学完一节课本上的内容后,都适当出一些综合创新的题目,开始时可以给学生提
示做法,逐渐让他们自己独立解决。这样,可养成小学生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从而充分
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但切忌拔苗助长,一定要有序、有度、循序渐进,使他们的内在潜
力得到最大发挥。
4 亡羊补牢,建立错题“集锦”
这一项措施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重视运用此措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提高得很快。
方法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16开白纸本,从中间画一条竖线,将每页纵向分为两部分。
在线的左边抄上做错的原题及错误的答案,写出错误的原因;在线的右边对应做出正确的
答案,简单写上心得体会即找出错误的原因。不论大题、小题,都记录在本子上。对待重
复出现的错误应该注明,常抽出时间来翻一翻、看一看,尤其到考试前重新看一下这些题
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错题集本一定要保持工整、清楚、
整洁,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己对错题一目了然,还可以养成小学生认真细致、卷面整洁的好
习惯。
5 主次分明,重视重点题“集萃”
重点题集的建立,可使学生抓住重点,稳步提高数学成绩。方法是:学生每人准备一
个硬塑皮本,把平时自己认为易错、难记或重点的定义、规则、题目等工整的抄在上面,
对一些解题中的心得、技巧或一些题目的分类、类型等都一一随手记在本子上。同时也经
常拿出来看一看、翻一翻,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
6 持之以恒,认真搞好“试卷集”
“试卷集”是对课程的综合概括。抓好试卷的集订工作,其效果显著。方法很简单,
就是把每次的考试试卷装订起来,到考试前拿出来重新复习。试卷可保持原样,也可做适
当的整理。
7 要求学生多阅读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据,应加以充分利用。在课堂上
应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课后复习也应要求学
生自觉阅读数学教材。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效率。
首先,现行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义教版的小
学数学课本中每个小节有“复习”“新授”“做一做”“练习”几个部分,这不就是一堂
精心设置的数学课吗?还有“想一想”的有关内容,可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每个单元结束后都有“整理和复习”,学生在阅读中弄清楚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就可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其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应多作示范,让学生
感到认真阅读益处大,自觉地拿起教材,进行认真地阅读教材。
第三,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必须加强对数学教材的阅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每
年必须达到七十万字的阅读量,才算达到要求。只有进行各学科全方位阅读,才能最终培
养学生养成正确、全面的阅读习惯,达到全面增长学生知识视野的要求。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呢?
7.1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差,教师应耐心地边阅读边讲解,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边读
边思考,直至理解。对于重点、难点、关键的字词可指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形式
去阅读,去理解。
7.2 中高年级学生可运用已掌握阅读方法去阅读教材。教师布置课前预习,要求学生
把学过的知识读懂,没学习的有疑难的在旁边注明,以便听课时引起注意。这样,可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
7.3 在新课结束之后,学生作业之前,也要留出学生阅读教材的时间。要求把这节课
所学的知识完整、仔细地阅读,让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有疑问的地方可让学生
提问,教师集体答疑或个别辅导。
7.4 课后布置作业,也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再做作业。这样解题就有一定的依据和方
向,不至于走弯路,浪费时间,也便于全面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巩固所学知识。
更多推荐
学生,阅读,教材,数学,要求,教师,重点,题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