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浏阳2023中考数学试卷)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 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 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 怎样比较的 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
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 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平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 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 圆形和正方形呢 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 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 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 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深入引导..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
②认识1平方厘米
拿一拿:从学具中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同时出示1平方厘米教具
量一量: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生汇报师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画一画:在练习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大拇指指甲的面积
估一估:一块橡皮的上表面大约有几平方厘米
③ 认识1平方分米
拿一拿:从学具中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时出示1平方分米的教具
量一量: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生汇报师板书: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画一画:在练习本上画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估一估:一本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有几平方分米
④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面积是1平方米正方形有多大 学生可用手势比划一下
量一量:师直接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找一学生用米尺上来量一量..生汇报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1平方米能站几人
试一试:找几个同学上来站在1平方米的教具上;数出大约站了几人..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
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拿一拿、量一量、画一画、找一找、估一估、试一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4、回顾内容;揭示课题
通过学习、操作、探究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智慧大闯关: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纽扣的面积大约是1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4
3、数学配套练习册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 4课桌高7
4、学校操场的面积是720 . 一棵大树高12
①大楼高20 .
.
.
课件出示小故事“放学回家后;小马哈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石子吧小马哈那颗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小马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医院跑去……”
学生找出故事中的错误;并修改正确..
2 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 小资料:
① 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
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 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
更多推荐
面积,学生,单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