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大班的期中数学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1、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5、实践活动

必背知识点

加法

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数位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2、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3、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比大小多少

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

认时间

1、时针短,分针长。

1时=60分60分=1时1刻=15分

2、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

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凑十歌

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位置

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左手按,右手写,上下楼梯靠右走,位置认清不能错!

加减列竖式 数位对齐,先个(位)后十(位)。写上加减,再算数值。

其他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

2、尺子上的起点用0来表示。

3、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4、求数字前面的那个数减1,求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加1。

5、任何数加0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和也增加几;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了几,和也减少几。

6、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差是0。

7、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 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差越大。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221817······

单数:1、3、5、7、9······双数:2、4、6、8、10······

5个5个地数:0、5、10、15、20 2、数数

可以边做记号边数,数完后再数一遍。

3、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 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 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19的前面是18,19的后面是20,······,与19相邻的数是18和20。

三、比一比 1,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大,B比C大,那么可以得到A比C大。A最大,C最小。

A比B大,A比C大,只能得到A最大,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小。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一个数加0还等于这个数.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读作:3加13等于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读作:19减6等于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了解以下规律(不是重点)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 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 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记熟练和是11、12、13…

五、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 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六、认识钟表

1、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2、画指针 指针要画直,必须比着直尺画,时针短,分针长。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3、认识左、右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9-0=94-4=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如图:

2、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写法:

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9加几计算方法: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更多推荐

认识,计算,表示,加法,物体,减法,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