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考研数学试卷试题类型有哪些)

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总结出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应注意的问题,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在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能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乘法竖式的简便算法和写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大海的无限风光,并且见到了大海给予我们的馈赠,现在我们一起再到海产品加工厂看看吧!请看大屏幕。

师:通过观察这幅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平均每小时加工102千克。

预设2:平均每个车间加工820千克。

师: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预设1: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预设2:2个车间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一)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1.学生自主列式。

102×4=

2.学生估算。

师:同学们,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估算的方法,现在咱们先估一估。你是怎么估的?把你估的过程给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在计算之前先估算的习惯,既锻炼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也能判断后面竖式计算的对与错。

3.学生独立尝试并列竖式。

1 0 2

× 4 (十位上为什么是0 ?)

4 0 8

师:咱们今天学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特点?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5.教师小结: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算式,竖式计算时从右到左依次计算。

遇到0时注意:0乘任何数都等于0。

6.小练习:102×8=

师:积的十位应该写几?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题增加了难度,和例题进行对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中间有零的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7.计算比赛我能行。

203×3= 102×4= 805×3= 608×5=

(二)解决“2个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1.学生自主列式。

820×2=

2.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

3.教师巡视,并观察学生列竖式的情况。

4.展示学生不同的列竖式的方法,并交流、比较两种列竖式的方法。

预设:

8 2 0 8 2 0

× 2 × 2

1 6 4 0 1 6 4 0

5.末尾有零的竖式计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6.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7.教师小结: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算式,用竖式计算时让0前面的数对齐,算的时候先不管0,乘完之后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几个0,我们也可以用以前的竖式乘法的方法计算。

8.计算比赛我能行。

180×4= 520×7= 370×6= 680×9=

【设计意图】教学实施步骤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有0)乘法竖式的简便算法和写法,但也应注意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回顾梳理

师: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样进行探究学习的。(课件演示)

三、拓展延伸,体会应用。

火眼金睛辩对错。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课后第6题,练习时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算一算。

【设计意图】练习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并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回顾整理,提升认识。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进位和不进位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特殊情形,学生计算时往往把积的书写位置对错,或是丢了末尾的0,所以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处理好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计算时胆大心细,正确率就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知识经验来看,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能熟练并熟悉的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从学习方式来看,在一、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经验。

从学习能力看,学生能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中来。

效果分析

1.学生的课堂教学常规较好,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课堂上的各项数学活动。

2.学生原有的一位数乘多位数的除法基础也不错,从练习情况来看掌握很好。

3.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算理,达到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学 生自己生成了笔算的不同方法,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经历和发现总结笔算方法的过程。

4.练习设计很有针对性,能够结合探究问题的题型,及时加以训练,遵循由易到难,考虑不同性,起到一例一个作用的目的。

5.教师的教态比较自然,能够和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堂间的巡视也比较勤,能够及时查看到学生试做的情况。

6.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是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前两个红点教学的知识内容。该信息窗的情境图以带鱼加工车间为背景,以工人谈话的方式,提供了一些数学信息:每小时加工102千克,平均每个车间加工820千克。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2个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分别引入对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学习。在课程实施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突出算理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理解算理,逐步归纳出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获得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在 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总结出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应注意的问题,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在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能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乘法竖式的简便算法和写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有0)乘法竖式的简便算法和写法,并理解算理。

评测练习

1.因数中间有零:102×8=

2. 因数末尾有零:650×4=

3.计算比赛我能行。行 1 0 2 8 2 0 8 2 0

28000

2 0 3 1 0 2 8 0 5 6 0 8

× 3 × 8 × 7 × 5

4.计算比赛我能行。

1 8 0 5 2 0 3 7 0 6 8 0

× 4 × 2 × 6 × 9

5. 火眼金睛辩对错。

2 0 6 6 0 5

× 3 × 8

6 0 8 3 6 3 0

4

4 8 0 3 2 0

× 2 × 5 × 2 × 2

4 0 9 69899 1 6 0 1 6 4 0 1 6 4 0

答:能加工408千克。 答:能加工1640千克。 答:够了。

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

课后反思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的笔算学生已学过,对于笔算方法学生已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白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时积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十位是0,二是个位相乘满几十,十位就是几。末尾有零的两种算法,一种是一般算法,一种是简便算法。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紧紧围绕重点进行以下教学。

在学习新知识时,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主题图,并介绍说:“这是一幅工人叔叔在车间加工带鱼的场景。图中有什么信息?(平均每小时加工102千克,平均每个车间加工820千克。)请一位学生读一读。接着让学生提出第一个红点问题。(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 怎样列式?我这样快速引导学生从主题中找出问题,列出算式,是为了节约时间完成计算方法的学习。“102×4你会笔算吗?”“会”学生信心满满。“在本上算一算吧!”学生顺利的完成了计算过程,请你把自己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个位2×4=8在个位写8,十位0×4=4,在十位写0.百位1×4=4.在百位写4.)你真棒,老师还没教呢,你怎么就会说呢?“老师,和前面学习的方法一样。”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为什么十位上是0呢?”“0乘任何数都得0,十位0×4=0.所以在十位写0.”理解表达的都很到位。那么请笔算805×3=?学生在练习本上快速写了起来。最后得出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分两种情况:(1)个位相乘不满十的,十位不管0乘几都在十位写0.(2)个位相乘满几十,就在十位进几,就写几。

看到学生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学的轻松,对于下面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充满了信心。对于820

×2的教学,就让学生直接在练习本上写竖式计算,又出现了两种情况,再把它和第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这种方法更简便。并且告诉学生,在这样的竖式里,两个因数的相同数位也允许不对齐。引导学生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然后趁热打铁,我又让学生以计算比赛的形式用简便方法练习了四道竖式计算。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了这种方法的简便之处,大家都为自己学会简便方法而高兴。当然,教学完这种写法后,仍然有一小部分同学还是喜欢采用第一种写法,需要在接下来的练习课中加强巩固练习与熟练运用。

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是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二、课标解读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进位和不进位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不仅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了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好准备,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注重对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探索乘法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设计一些可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自主探索出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谈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计算,三位数,方法,过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