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幼儿小班下册数学试卷)

找规律,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并不陌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得生活经验。其实不用上他们也能找出两样物体,三样物体重复出现的规律。既然知道了规律是不是就不用上了。那么教材中安排了这一个内容有什么意图呢?

一、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学生在刚开始表述发现的规律是语言是凌乱的,重复的,繁琐的。真如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窥视到规律的真正意思。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提炼,精确语言,从而达到明白规律的本质的目的。指导师曾告诉过去我:学生不知道一定说不出来,能说出来就表示已经理解了。所以,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多讲多说,并帮助他们引导总结。

二、寻求数学的本质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物质的本质。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很顺利的描述出一串事物的规律。但在描述中只在意表面的现象,将表面呈现的东西表述出来。并没有看到规律的本质。通过语言的引导就是为了,使学生明白规律到底是什么。规律不是简单的A、B、A、B、A、B……,而是这样的一组事物的重复呈现。

三、学习解题策略

数学学习的是一种方法。当学生只会说接下来是什么物体时就截然而止,认为可以了的话,不去研究数学的本质,遇到难的题目就不能解决。知道了规律的本质,就是学会了一种方法。难的题目,只要掌握了数学的根,就不会畏惧了。

找规律填空。

(1)1,3,5,7,( ),11,( )

(2)35,( ),21,14,( ),0

(3)36、32、28、24、( )、( )

(4)0、1、3、6、10、15、( )、( )

(1) (2) (3)确定方法和前

(4) (5) (6)


更多推荐

规律,本质,学生,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