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沛县面试数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教材解读(表一)

——学段及学期目标

五 年级 上 期 成员: 解读时间: 9月12日

填写说明:此表为教材解读的第一份表格,是教材再度学习“新课标”的简要的成果呈现。表格的填写是在自己学习消化 “新课标的基础上,对年级和学期目标简明扼要的表达”。

学段目标

知识

技能

1、 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 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

3、 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4、 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5、 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学期目标

1、 经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探索画平移图形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移的特征的理解。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形。

3、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高,会用三角尺画这三种图形的高。

4、 在用割补等方法探索图形面积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这三种图形的面积,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了解组合图形,经历用割补法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6、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成都列五中学南华实验学校教材解读(表二)

——单元解读

五 年级 上 期 成员: 陈晓平 刘冬梅 王国军 解读时间: 9月12日

填表说明:此表在教师对学期目标进行把握后完成,是教师教学时从总体到知识点解读的成果体现。

板块 单元(或主题)

数与第一单元

代数 小数的除法

目标

1. 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交流算法过程。

2. 能运用小数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 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

4. 了解循环小数,养成检验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1、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探索画平移图形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移的特征的理解。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重、难点

1.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 能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4. 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突破方式

1结合元角分、直观图、商不变的规律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过程。

2.结合生活实际,对比三种求近似数:第一种对小数直接取近似值,第二种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第三种根据要求求取近似值。

图形与几何

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1、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 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1、 图形的平移过程中,强调先移点,再连线。

2、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学生不亲自操作会误认为是轴对称图形。

简单的图形。

数与第三单元

代数 倍数与因数

1. 能找一个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

2. 在100以内找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 了解2、3、5的倍数特征,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4.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5. 能筛选出100以内的质数。

1.能找一个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

2.在100以内找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4.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1、结合生活,设定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数的认识保持兴趣。

2.在活动中让学生观察、讨论总结。

3.看展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感受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图形与几何

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1、 经历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图形1、 认识并会作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梯形的高。

验数方格及割补法在图形面积2、 利用转化思想探索图形面积过程中,探究中的应用,积累探索图形面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积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3、 会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高,会用三角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尺画这三种图形的高。 题。

3、 在用割补等方法探索图形面积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这三种图形的面积,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能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1.理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2. 会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表示的量也不同。

3. 能找出10以内两个正整数的公2.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

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4. 能找出100以内两个正整数的数。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 会对分数进行约分和通分。

1、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各种图形卡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割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认识底与高中,注意强调高与底互相对应。

3、 让学生学会画草图解决实际问题,在草图上标记出对应底与高的数据。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1.借助情境让学生参与“说一说”“画一画”的活动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

2.对于学生的“量一量”“填一填”的活动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活动中多采取小组合作,合理搭配优化组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归纳能力。

图形与几何

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1、 在解决与图形面积相关的问题1、 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注重在1、 数格子中,强调不满一格的都当半格。

中,了解组合图形,经历用割补方格纸上数方格方法的运用。 2、 估计中让孩子将不规则图形看成近似的法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过程,2、 能正确运用“分割”、“割补”、“添补”一个或几个基本图形。

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等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 充分利用辅助线让孩子看清楚“分割”或2、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3、 对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理“割补”成其他的基本图形。

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解,并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大小,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的等可能性,能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2.能对简单的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判断,并能进行交流。

3.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结合生活经验与游戏中的数据让学生感受事则的公平性。 件发生的可能性,并通过设计游戏验证等可能难点:1.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性事件。

2.经历游戏过程,培养学生分析、

推理、总结、应用的能力。

概率与统计

第七单元

可能性

数学好玩

数学好玩

1.通过让学生设计旅游的路线,景点,费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他们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讨论、概括的过程中探索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的规律知识,获取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归纳与概括能力。

重点:1.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一个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找到探索这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

3.借助鸡兔同笼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法、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列表法。

难点:1.用语言描述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找到这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用字母公式表示出图形中的规律,并说出这样列式的算理。

通过游戏,交流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为学生创设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中去比较,在比较中筛选,在筛选中完善,从而逼近知识的本质。


更多推荐

图形,学生,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