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荔园小学特色数学试卷答案)
2016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和体会
赵弘扬
摘 要:数学综合与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具蕴含 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要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精心准备,巧妙设计,让学生充 分探究生活,提高动手实践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为本
导
引 言:实践与综合活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具体的 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认识及教学普 遍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周围许多教师不 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认为综合与实践难以开展和实 施,将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
或复习课。
2011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开设综合与 实践。”综合与实践”设置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必然。针对此种情况,本人 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
知识性趣味性综合性有效指
般的数学课、兴趣课
1
2016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一、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形式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 生而进行,学生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设计“综合与实践
“活动就要根据学生 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奇妙的 密铺世界》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图案 是由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辅成的?学生略加思考后,纷纷举手,有的说:铺好 的木地板、人行横道上铺好的花砖、裙 摆上美丽的花边……。接着再问:你能 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平面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吗?在老师语言的刺激和欣赏美 丽图片视觉的冲击下,个个兴趣盎然,都迫不及待,想一试身手。当学生们设 计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展示作品并说说“你们是怎样铺的呢?铺的时候有空隙 吗?他们重叠了吗?”学生在老师几个问题的指引下很容 易发现铺时没有空隙
也没有重叠,最后教师再统一密铺的含义:像这样把相同的平面图形不重叠、 中间没有空隙的铺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的密铺。在教学 过程中,我
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想要探究数学知识 的欲望。其实实践也证明只有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发现的知识,是他们最愿 着
接受的,同时掌握也是最为牢固的。因此,在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教师要转变 教学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妥善处理活动中的知识性问题
上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可能会出现哪
些问题、教学中需要采用哪些教学方式都要有预设,要处理好数学实践活动与 数学知识的关系,不能把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成普通的数学新授课,也不 能在教学中一味的让学生实践而或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教师要善于在活 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对实际问题解决 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整理与总结,在数学活动中有所收获,体验乐趣,从
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时,教
2
2016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学时我安排了 “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等环节展开教学,“说一说”先让学
生组内相互说一句带数字的 话,再请学生汇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猜一猜”的环节,让学生合作,用小量
杯分别装满蚕豆、花生和黄豆,先 让学生猜一猜各有多少粒,在组内数一数记
录结果,分组汇报,再让学生观察猜的结果和数的结果,能发现什么?学生们
听了老师的提问,自发的讨论交流了起来, 在老师的引导下多数学生能够发
现:猜的时候可能比实际的多,也可能比实际少。数完后发现装的黄豆最多,
蚕豆最少。这时我进一步问:“同样的小容器,为什么 黄豆装的最多,蚕豆装
的最少呢?”学生们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个个踊跃发言,从而明白了 “同样的容
器,物体大装的就少,物体小装的就多”的道理。通过这样的 设计,让学生不
但认识到学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还发现了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使数学知识 变得不再高深莫测。
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 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 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 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在数学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 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给学生设计了如下情境: 播放《中国达人秀》中一段通过人体组合,再利用光线投射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 图案影子的视频。学生们一边观看一边发出 啧啧的称赞声,此时我再向学生们 介绍:“其实这样的技能你们也会,只要借助一些学过的图形,你就能拼出生动 形象的实物图案来。这不小明就给我们创作了几副 美丽的图案(课件展示)”。
学生们欣赏着美丽的图案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时我再进一步问:“你发现这
些图案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学生们发言十
有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时我再介绍:
分踊跃,多数学生说:
“像这样有正方形、平行四边
3
2016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形和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就是十分神奇的七巧板了, 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神奇的七巧板。”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七巧板的神奇,使学生更愿意 去认识并接受七巧板,然后让学生自主合作拼摆七巧板,自由设计图 案,整节
课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愉快的参与,使学生“学数学、玩数学”变得不再 是一种口号。
四、搞好活动的综合性,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011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综合与实践重在综合,重在教 学。“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 数学内部知识之 间、数学与其他学 科的联系,还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教师 组织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去探究、 实践、设计、总结、交流,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活动中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 学生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如:教学《奇妙的密铺世界》时,学生 知道哪些相同平面图形能够 单独密铺后,我适时提问:“老师给你一个量角器, 你能发现能够单独密铺的奥秘吗?”学生们求知的欲望被点燃, 探究的积极性一
下被调动起来,个个拿着量角器 在比划着,测量着,忙着不亦乐乎,班级交流 讨论的氛围十分和谐,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能够发现:单独密铺的平面图 形在密铺时都会出现一个公共的点, 以 这个点为顶点的角的度数和都为 360。; 还有的学生说:单独密铺的平面图形的内角和都为 180。的倍数。学生们精彩纷 呈的发言让我十分的惊喜,看来在综合 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知 识和利用已掌握的基本技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习惯。
五、加强活动的有效指导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起着指导与辅导的作用。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教 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此教师在 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指
4
2016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导学生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并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使综合与实践活动 能够真正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 于发现学生的长
处与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案,教学中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 极性。例如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我们可选择趣味性强,易于操 作的活动
内容,如:一年级小学生刚刚学习人民币,我们安排了《小小商店》活动,在教 学中,我设计了 “小小售货员”的活动。首先请学生们相互交流在购物时应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班级讨论,
该
再进行实际活动,活动时请
一位学生扮演售货员,佩戴标志,再请学生扮演顾客,老师作全程指导,整个过 程 使学生不但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 学生交往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爱惜人民 币的好习惯。
再如:教学六年级《大树有多高》实践活动时,我把全班学生每 8人分成一 组,活动前给学生出示活动指导学习单:(1)活动时我们要做好那些准 备?(2) 小组成员要进行怎样的分工? ( 3)你测量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 4)会出现什么 问题?学生在学习单的指引下,亲身参与到实际测量中去,兴趣高昂, 解决出 现的问题时,通过讨论交流,能较轻松得到必须在“同时同地”的前提下, 才有 影长与杆高的比值不变的特征。
总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 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它是一种以学 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教 学活动,要想开展好实属不易,以上只是我在平 时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实际教
反 学中要使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得到有效开展还需广大同行进一步的努力、
思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隹》,教育科学出版也011年。
[2]李铁安:《小学数学案例式解读》,浙江教育出版抽012年版。
[3]
路晓丹:《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设计案例百
14年
[4]唐艳:《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实施现状研究》2007年
5
2016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6
更多推荐
学生,实践,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