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数学试卷期中总结)

读《我就是数学》有感

暑假期间经朋友介绍专门去书城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便是华应龙教授撰写的教育随

笔《我就是数学》,本想随意翻翻,但这一翻让我沉迷,让我定心下来细细品味这小随笔中

的真谛,整本著作是由一个个发生在他身边小故事组成的,事情都很小,但融入了华教授

的心得体会,是那么的真切,那么的到位,让我爱不释手,勾勾画画已经读了一遍。没过

几天,再次拿出来细细品了一次,让我有所感触。

“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

封面上的话语让我心一颤,确实如此,农业是中国发展的基础,中国哪怕不发展工业,

不发展商业,也不能不发展农业,农业是立足的根本。教育亦是如此,如今国家对教育愈

来愈重视,不管如何改革,教育都在向高质高效高水平的方向进步,虽然国内教育还存在

着缺陷,但是态度决定一切,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希望在自己的工作上有所突破,希望

精心教育好祖国的未来,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使教

育层次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善待差错”

我们老师往往容不得学生犯一丁点错误,经常会急不可待的对孩子进行训斥,“过分的

照顾帮助,太多的言传身教,一味的指责惩罚,钳制了学生的大脑、双手和嘴巴,牵制了

学生的独立思考,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趣,封杀了学生自我锻炼、

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会,无利于学生的求知和发展,最终将有碍于学生日后适应社会。”

这番话字字珠玑,同时给我巨大的触动,原来老师不恰当的做法会引起对学生如此之大的

伤害,这让我思考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在批评学生之前停一停,听听学生的话,即使是辩

解之词。我们现在孩子也许真的需要多一些的倾听,有时候我多一些时间去和学生聊天,

他们都会觉得我很亲近,敢和我说上一两句,而不是见到我就躲的远远的,或是没有什么

好说的。现在的家长也确实心疼子女,一味的包办所有的事务,这使得学生在学校中应该

得到更多的锻炼,所以我觉得,有些事情即使他做的很慢,很笨拙,很木讷,也不应该抢

过来帮他做掉,反而应该细心的陪伴着他,给他指导,督促他很好的完成。往往老师应该

充当这样的角色,而不是责备和包办。对于学生的错误,应该可以给予宽容,尽量的鼓励

他们多动脑筋多做事,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指出,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

节”。教师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学生差错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

因素,多给学生“尝试——差错——完善”的机会。华教授说到应该让学生不要因为惧怕

差错而畏首畏尾,这也是怀特黑德说的“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学生

的动机,尊重他们的认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给以恰当的处理。恩格斯说:“要明确

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理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去学习。”所以对

待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给予宽容,将他们犯的错误经过合理的转化,让其更好的认识错

误,改正错误,真正从心里上佩服老师的做法,真正打心眼里乐意去纠正自己犯下的错误。

“教育为何?教育何为?”

书中介绍到,“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

育’。(这倒是像倚天屠龙里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的说法)因此,剩下的没有了成绩,那

会有什么呢?”看到这,我也在想,那会有什么呢?现在还是有不少教育系统关注的是分

数,是成绩,那如果没有了成绩,那如何进行教育呢?我们在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时是否

该想想除了知识,我们还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赶紧读下去,原来是17条定律,华教

授查阅了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全书》其中归纳出最有价值的、带有规律性的17条成功

定律:1.积极的心态。2.明确的目标。3.多走些路。4.正确的思考方法。5.高度的自制力。

6.培养领导能力。7.建立自信心。8.迷人的个性。9.创新制胜。10.充满热忱。11.专心致志。

12.富有合作精神。13.正确看待失败。14.永葆进取心。15.合理安排时间和金钱。16.保持

身体健康。17.养成良好的习惯。这17条定律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观因素,确实

没有一条与学习成绩有关,而一个人的心态、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这也可以理解为

什么相当多优秀的学生日后都没有成功,而一些成绩不佳的学生日后却能成才。因此,我

觉得不能一味的追求成绩,更多的应该是心态、过程、学习习惯以及做人的道理,不是说

就不要成绩好,只是说对于学困生而言,成绩不好不要紧,关键是心态调整的是否正确,

学习的过程是否有乐趣,愈发枯燥的学习过程只会过早让学生产生离开学校的念头,这更

是今后活动教学的一个课题;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在我校开展了一个学习性课题,如何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刚进入初中阶段至关重要,当然还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习阶段,

希望尽快的找到一个合理可行的方式帮助学生能快速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

在今后的学习之路不绕弯路有法可循。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新课程呼唤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给学生最大的时空,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如何将其做到为,

教育为何,教育何为,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心里反复的揣摩、反复的研究,并且

付诸于行动。

合上书,闭上眼,我继续思考着。华教授的不少语录在我脑海里不停的闪现,这让我

经不住回忆学习和细细体会,教育工作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常的路要走,而我乐意去思索着

教育为何,教育何为。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

房 子


更多推荐

学生,教育,学习,需要,错误,应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