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视频-一番洗清秋是什么意思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下一句)三国东吴名将有哪些人
三国时期,真正的名将数不胜数,那么三国东吴名将有哪些人呢?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三国东吴名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六大元老
1.张昭(156 - 236),字子布,出生于彭城,是三国时期孙吴
的一个重要的大臣。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
《三国志》对张昭的评价是“昭容貌矜严,有威风……举邦惮
之。”。
2.程普(生卒年不详),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
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以潘璋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
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3.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荆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
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
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
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4.韩当(?? - 227),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
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
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
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5.朱治(155年—224),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代东吴重
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
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
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6.吕范

吕范(?-228),字子衡。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 汉末三国时
期东吴重臣。
吕范年轻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随孙策、孙权征
伐四方,对稳定江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权将其比之于吴汉。官至
前将军、假节、扬州牧,封南昌侯。黄武七年(228),拜大司马,刻舟求剑的简单道理 印
绶未下,吕范已病卒。孙权悲痛不已,遣使者追赠大司马印绶。孙权
还都建业后,以太牢礼祭祀吕范。
()五大丞相
1.孙邵(163 - 225),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未年,他在北海太
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后来,孔融投曹操,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
江南,后孙权封他为卢江太守。222年,孙权封为吴王,孙邵为宰相。
2.顾雍
3.陆逊(183年—245),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
海松江)人,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大臣和主力军师。自孙权赋予大都督以
来,曾是多次率领吴国军队抵御北方的魏国及西方的蜀国的核心人物。
后任吴国的丞相 (244年至245)
陆逊最著名的战役则是防御刘备来袭的“夷陵之战 ”(222)
在这场战争中,刘备的军队于密林扎连营三百里,陆逊趁陈万年教子原文及翻译 机以火攻大
破之,大败刘备于夷陵,使端午节的传说故事100字 刘备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里,
也以致于蜀国后期一蹶不振。
顾雍死后,陆逊被委任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孙权的太子孙和而
被孙权多次谴责。陆逊于245年去世,享年62岁。据《三国志》记
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气死的。
4.步骘
5.濮阳兴
()超级大将
1.周瑜(175年—210),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省庐江县东南)
人,东汉末年群雄孙策、孙权的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
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

实奇才也。”
2.鲁肃(172年—217),字子敬,中国三国时代人物。孙权手下
一谋中国科学院院士 士,为人宽厚,甚得孙权重用。临现代诗100首 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吴政
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3.吕蒙(178年—219),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东南)
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
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
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
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
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十二名士
1.张纮
2.诸葛谨(174 - 241),字子瑜。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人物。
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供职与孙吴政权,也是孙吴太傅权臣诸葛恪
的父亲。
3.虞翻
4.严畯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文臣之一。据《三国志•吴书•张严程
阚薛传》中所载“严畯字曼才,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也。少耽学,善诗、
书、三礼,又好说文”,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
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
5.阚泽(170~243),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的学者,
性谦恭笃慎,孙权称尊号后为尚书,嘉禾时为中书令、侍中,赤乌时
为太子太傅,去世后孙权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进者数日。《三国演义》
描写阚泽是第一个识破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后自告奋勇向曹操献诈
降书,曹操识破后人面不改色,哈哈打笑,妙言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
是苦肉计中的关键人物。
6.程秉
7.薛综
8.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东汉末年孙权麾下官吏,官至郁林

太守、偏将军,为《二十四孝》中怀桔遗亲的主角。
三国志评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
宇也。陆绩之于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矣;以瑚琏之器,
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张温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备,用致艰患。
骆统抗明大义,辞切理至,值权方闭不开。陆瑁笃义规谏,君子有称
焉。吾粲、朱据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二十四孝》诗曰:“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
遗母事堪奇。”
9.骆统
10.张温
11.陆瑁
12.吾粲
()十二武将
1.太史慈(166 - 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群雄
孔融、刘繇将领,后投靠孙策。
三国志评曰:“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
里之土,非其长也。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士燮作守南越,
优游终世,至子不慎,自贻凶咎,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
也。”
2.朱然(181年—249),字义封,本名施然,三国时期东吴重要
将领。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
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
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3.蒋钦
4.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中国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的武
将。
5.陈武(?? - 215),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
下将领。曾任别部司马,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

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
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6.董袭(?? - 215),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
下将领。历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
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
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后汉书对于董袭的评价:“慷慨志节、武毅英烈”
7.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的人物,通晓诸子,少
有气力,好游侠。少年时是混帮派的不良少年。后来成为黄祖部下将
领。经周瑜、吕蒙推荐后,在孙权帐下为将,立下数功。
据《三国志》记载,“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名门娇后
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8.凌统(189 - 237年,一说为217),字公绩,吴郡余杭人,
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
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
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9.徐盛
10.潘璋(234),字文圭,东郡发干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
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
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1.丁奉(271),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
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
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
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2.朱恒

国殇原文及翻译和注释-经典暖心短句冬日


更多推荐

东吴十二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