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演员表介绍-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二场
2023年4月17日发(作者:行组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篇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文解释:
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惊喜的热泪流满衣裳。回头看妻子愁
颜不知消失到了哪里,随手胡乱地收起书高兴得要发狂。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
饮美酒,有这明媚的春天作伴正好回乡。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下达襄阳
再从陆路回洛阳。
词语解释:
剑外:指剑门关以南。
蓟北:指现在河北省的北部。
放歌:尽情歌唱。
青春:春天。
⑴闻:听见,看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
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
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
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
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鸡声茅店月下一句 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
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
第 1 页 共 4 页
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
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
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还
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
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
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
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
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⑻“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
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
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
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平第一首
快诗也,”——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
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
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
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
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作品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第 2 页 共 4 页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时杜甫52岁。公
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
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
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惊涛骇浪的意思是什么 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
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
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他听到
这个消息,内心无比激动,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诗文桃源行王维朗诵 赏析: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正月,叛军的残余在河北投降,至此安史
之乱彻底结束了。当时,杜甫听到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后,马上写下了这首名
作。随着漂泊生活的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高兴得要发狂,于是饱含着激情
抒写了自己急于回家的喜悦。诗人真切地描写了自己的神情、动作和心理,全
诗酣畅淋漓,奔涌直泻,转折自然,充满真情。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
的捷报,急于奔百无一用是书生 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
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
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
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
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
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
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
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
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
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
第 3 页 共 4 页
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
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篇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秋天的诗句唯美诗句 ,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古诗闻舟过谢潭三首 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第 4 页 共 4 页
有教无类-琵琶行原文带拼音
更多推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翻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