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歌曲-清明节古诗大全一百首
2023年4月29日发(作者:东京梦华录序)
三峡注音解释翻译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15.《三峡》
班级: 姓名: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
......
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
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
.............
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关于国庆节的名言 ..
一、给下列字注音。
阙( )嶂( )曦( )襄( )溯( )奔( )御
( )
湍( )巘( )漱( )涧( )啸( )属( )转
( )
二、解释下列字词。
1.自: 17.溯: 33.巘:
2.略: 18.绝: 34.漱:
3.略无: 19.或: 35.其:
4.阙: 20.宣: 36.清:
5.嶂: 21.其: 37.荣:
6.蔽: 22.虽: 38.峻:
7.自: 23.奔: 39.茂:
8.亭午 : 24.御: 40.良:
9.夜分: 25.不以: 41.至:
10.曦: 26.疾: 42.旦:
11.曦月: 27.时: 43.寒:
12.至于: 28.素: 44.肃:
13.襄: 29.湍: 浪淘沙其八古诗 45.属:
14.陵: 30.潭: 46.引:
15.襄陵: 31.清: 47.属引:
16.沿: 32.绝: 48.响:
49.转:
50.绝:
51.三声:
三、翻译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原句回答。
1、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迅疾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朝发白帝,暮至江
陵。
4、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溯其间。
5、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用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林寒涧肃,各得其所的拼音怎么读 常有高猿长啸 写
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五、回答问题。
1、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想到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哪两句
答:《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答:夏:险 春:秀 秋:凄
4、第三段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5、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6、文中写出了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的情景,你能默写这首
诗吗(三峡的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业源远流长,请写出关于三峡的两句
诗。)
答:湍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前一句 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是仰视。
(提示:从视觉角度)
8、在三峡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祖国河山雄伟秀丽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对联。
答:素湍绿潭三峡水,林寒涧肃秋日山。
10、给本文分为两层,概括各层大意及中心思想。
答:①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②按夏、冬、春、秋的顺序,写三峡的水势。
主题: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毛笔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大全 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11、作者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
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是承水势的涨落安排,先写夏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
迅疾,最具特点;再春冬合写,是因春冬风平浪静;最后写秋无水枯谷空,三峡内一片悲凉
气氛,也是顺势而下,合情合理。
12、文章2、3、4段分别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季怎样的景色
答:①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②写三峡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奇丽景色
③写三峡秋季晴初霜旦的凄清景色。
13、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村居古诗翻译 丽的景观作
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意
答: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两岸带
来的四季不同的景色作了铺垫。
六、阅读理解
(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
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
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
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
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隐天蔽日: (2)或王命急宣: (3)有峰东环而下:
...
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古代四大美女是谁 一组是( )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 D.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峡 中 西 望 重 峰 掩 映 最 高 一 峰 当 其 后
5.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二)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
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
①虽乘奔御风( ) ②其间千二百里( )
.
③是日更定(
.
)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样字组词 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
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
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一)【小题1】(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小题2】B【小题3】(1)在三峡七百里
(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
小路走入峡谷。【小题4】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小题5】甲.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溪破其中出。
24、(2分)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5、(2分)D26、(2分)如果不是正
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
则扣分)27、(2分)A28、(4分)
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
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
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婵娟代表的含义 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
须答出“景”与“情”)
文言文大全100字左右-奢怎么读
更多推荐
三峡翻译简短版50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