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字组词-沁园春雪ppt课件免费下载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闻的意思是什么)
将进酒的“将”读⾳到底是qiang还是jiang?也许我们都学错了
【烨⼦⽼师按】这篇⽂章解决了⼀个语⽂难题,⾮常值得⼀读!推荐
作者:歪庵
为什么呢,先从吟诵这个⾓度来探讨。我们现在⼤部分⼈对诗词只是朗读,在古代不⼀样,古代的诗词是吟诵的。吟诵
是⼀门学问,如果稍微了解⼀点吟诵的常识,⼤家应该清楚这门学问在古代是很难⾃学的,基本都是师徒通过⼝⽿代代
相传的。吟诵有吟诵的规则,在吟诵的过程中,诗词的每⼀个字的⾳调都⾮常讲究,⽼⼀辈的学者吟诵的⾳调基本都是
从上⼀辈的学者中继承⽽来的。下⾯我想推荐叶嘉莹先⽣的⼀段视频,叶嘉莹先⽣不仅仅是⼀位诗词研究⼤家,也是⼀
位吟诵⼤家,她从吟诵的⾓度是怎么看待“将进酒”中“将”的读⾳的呢?请看视频:
(复制地址在浏览器打开)
看完了视频,我看到⼤家还是有⼀些疑问,⽐如评论⾥说的最多的:“权威算什么?叶嘉莹先⽣举例的那⼏个⼈这么读
jiang⼜能说明什么?我还随便举例我⾝边⼈读qiang呢。”当然,权威说的话并不能说⼀定就是全部正确的,但是我想说
的是,⽼⼀辈的学者的学问都是有渊源的,都是有师承的,尤其吟诵是特别强调师承,不是你想怎么吟诵就怎么吟诵。
⽐如叶嘉莹先⽣谈到吟诵《将进酒》时举例的南开⼤学的范曾,范曾的曾祖就是清代同光体著名诗⼈范当世,他们家吟
诵的调⼦是⼀脉相承的。另外台湾的⼀⽀吟诵学者没有受⼤陆教材的影响,也都是读jiang。如果稍微懂点吟诵,应该就
知道这些例⼦都是很有说服⼒的。⽽你⾝边⼈读qiang,渊源恐怕就是中学语⽂教材吧?评论区的某些⼈,每个⼈都有
发⾔的权⼒,你当然可以质疑权威,但请不要出⾔不逊。你可以对我随意侮辱,但请不要侮辱我衷⼼尊敬的学者。
孔⼦曾经说过:“夏礼,吾能⾔之,杞不⾜征也;殷礼,吾能⾔之,宋不⾜征也。⽂献不⾜故也。⾜,则吾能征之矣。
”⼀件事可征与否,要看⽂献,“⽂”是⽂字资料,“献”是贤⼈。叶嘉莹先⽣这段视频,我认为可以作为“献”的代表。下⾯这
段论⽂,有不少关于⽂字资料的考证过程,或许可以从“⽂”这个⾓度去看待。不多说了,请看曾在⼭东⼤学中⽂系任教
的倪志云⽼师的这篇论⽂吧。
向蒋维崧先⽣求证“将进酒”的“将”字的读⾳
倪志云
李⽩的乐府歌⾏《将进酒》是最⼴为流传的唐诗名篇之⼀:
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
⽉。天⽣我材必中秋月作者 有⽤,千⾦散尽还复来。烹⽺宰⽜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稍记得⼏⾸唐诗的⼈,⼤概都包括有这⾸旷放酣畅的狂歌,或⾄少脱⼝背得出开头这⼏句吧。李⽩的诗,读起来最使⼈
提⽓,使⼈兴奋,使⼈畅神。
但现在很流⾏的将《将进酒》读成“qing进酒”,实在是没有道理的⼗分可笑的误读!
从 1993 年开始,我在⼭东⼤学中⽂系主讲唐代⽂学史课。备课和讲课时遇到的问题,我差不多都要向蒋维崧先⽣讨教
请益。为什么要这样“⿇烦” 蒋先⽣呢?那是因为蒋先⽣有“活字典”之名,这可不是对⼀位⽼先⽣的漫夸虚美的称号,他
真的是博闻强记,全凭记忆就为求教者答疑解惑,⼏乎有问必答,轻⾔缓语,都说得出出典,⼭⼤许多⽼师都得到过这
位“活字典”先⽣的帮助。⽐如牟世⾦先⽣就对我说过,他注释《⽂⼼雕龙》全书,每遇难解的问题就找蒋先⽣,差不多
都能得到解决,要是没有蒋先⽣的⼤⼒⽀持,他对《⽂⼼雕龙》的注释肯定不会这么有信⼼。我想,在⼤学⾥有这样的
⽼先⽣,如果不去找他讨教问学,岂不是浪费“学问资源”?所以,我每隔⼀两周就到蒋先⽣家登门求教。蒋先⽣那时已
经 80 岁上下了,虽然他以书法⼤有名⽽时常有不堪各⾊求字者打扰的⿇烦,但如果没有⼀⼆可以静对闲谈的朋友,⽼
先⽣也会陷于孤寂的。我爱找⽼先⽣也是看他“眼⾊”的,我从来没感觉他不耐烦我,倒总是很⾼兴我来问问题,或者⼲
脆就是随便想到哪⾥说到哪⾥的谈谈闲。看他微笑“垂青”的眼神,我觉得我和⽼先⽣算“说得来”的,我也就可以⽽且应该
常来看望看望他。⽽我从先⽣的答疑解惑中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其他途径所不能获得的。
即如我第⼀次讲到李⽩的《将进酒》,有学⽣举⼿告诉我,中学《语⽂》课本上这个“将”字注⾳读“qing”,⽼师特别提
醒要按注⾳读“qing进酒”。学⽣问我为什么读“jing进酒”?我说我从来没听谁读“qing进酒”,中学关于七夕的诗句古诗大全 课本这个注⾳,容我
再查考⼀下是否有根据。课后,我即查阅了新出的罗⽵风主编《汉语⼤词典》。《汉语⼤词典》第7卷第810页左
栏,“将进酒”词条,“将”字旁注了个⼩字“3”,即是注此字读⾳为第 806 页所列词头“将”字的第 3 个注⾳“qing《集韵》,
千⽺切,平阳,清。”这也许可以说明学⽣告诉我中学《语⽂》课本将《将进酒》这个“将”字注⾳读“qing”,⾄少是与
《汉语⼤词典》有关的。但《汉语⼤词典》这个注⾳的根据⼜是什么呢?
《汉语⼤词典》“将进酒”词条的释义是:
汉乐府《铙歌》⼗⼋曲之⼀。《乐府诗集⿎吹曲辞⼀将进酒》宋郭茂倩解题:“古词⽈:‘将进酒,乘⼤⽩。’⼤略以饮
酒放歌为⾔。”宋王灼《碧鸡漫志》卷⼀:“⼜汉代短箫铙歌乐曲,三国时存者有:《朱鹭》、《艾如张》、《上之
回》、《战城南》、《巫⼭⾼》、《将进酒》之类,凡⼆⼗⼆曲。”
郭茂倩所引乐府古词“将进酒,乘⼤⽩”⼆句,只提供了“将进酒”⼀语出处的语境,这项释义并没有能说明“将进酒”应
读“qing进酒”的依据。当然,《⼤词典》第 806 页所列词头“将”字的第 3 个注⾳“qing《集韵》,千⽺切,平阳,清。
”释义和举例为:
愿;请。《诗卫风氓》:“将⼦⽆怒,秋以为期。”⽑传:“将,愿也。”《穆天⼦传》卷三:“将⼦⽆死,尚能复来。”郭
璞注:“将,请也。”唐柳宗元《湘源⼆妃庙碑》:“南风湑湑,湘⽔如舞。将⼦⽆讙,神听钟⿎。”
《诗卫风氓》:“将⼦⽆怒,秋以为期。”这⾥的“将”读“qing”,历来古籍注⾳和⽼辈⼝头念诵都如此。柳宗元⽤《诗
经》句式作碑铭⽂“将⼦⽆讙,神听钟⿎”⼆句,这⾥的“将”读“qing”,也没问题。《汉语⼤词典》将“将进酒”的“将”注⾳
为“qing”,应该是把古词“将进酒,乘⼤⽩”理解为:“请喝酒,⽤⼤杯。”但这个理解对不对呢?
罗⽵风主编的《汉语⼤词典》是1970⾄90年代新编纂的⼀部集古今汉语词汇量最⼤的辞书,是华东五省⼀市 1000 多名
专家学者参与编写的⼀部⼤词典。因为是后出的最新辞书成果,它⽐此前各种汉语词典、⽐较权威的如《辞源》,在义
项分析、释义和列举书证等⽅⾯,固然有显著的提⾼。但此书的规模之⼤、参与编写者之多,⼜必然难以保证编写⽔平
和质量审定的绝⽆问题。其实我在查阅参考《汉语⼤词典》时,已经不⽌⼀次对其注⾳、释义等持有怀疑或确认其有误
和质量审定的绝⽆问题。其实我在查阅参考《汉语⼤词典》时,已经不⽌⼀次对其注⾳、释义等持有怀疑或确认其有误
的。现在,对于《汉语⼤词典》“将进酒”的注⾳,我也感觉未必稳妥。我旋即查阅《辞源》,商务印书馆 1985 年修订
本《辞源》 (四卷本第⼆册)第874页,“将”字也依次列了三个读⾳:1. jing即良切,平,阳韵,精。2. jing⼦亮切,
去,漾韵,精。3. qing《集韵》千⽺切,平,阳韵。⽽在第 876 页左栏的“陆游爱国古诗大全100首 将进酒”⼀词,“将”字却未标注读第 3 个“千
⽺切”的qing⾳。也就是说《辞源》编纂者并没有认为“将进酒”应读“qing 进酒”,⽽是确定读“jing进酒”的。那么是不
是可以认为《汉语⼤词典》 后出转精,修正了《辞源》这个注⾳的失误呢?我认为未可如此简单定论。我的看法是,对
于多⾳字在词语中读⾳的确认,⼀要看其读⾳取义是否稳妥,⼆还应求证于⽼辈历来⼝头传承的读⾳。从读⾳取义来
说,将“将进酒,乘⼤⽩”理解为“请喝酒,⽤⼤杯”,似不如理解为“且喝酒,⽤⼤杯”,语意和语⽓都更⾃然。如果是这
样,“将”宛如的近义词 字⽤的是副词性的“且”字义,读⾳就该是jing,⽽不是qing。既然《汉语⼤词典》和《辞源》注⾳已不相同,
要判断正误,最好还是去问⽼辈⼈是怎样读的,我⾃然⼜想到了蒋维崧先⽣。
何况蒋先⽣还是这部《汉语⼤词典》的副主编之⼀,我对《⼤词典》注⾳或释义的质疑,找蒋先⽣讨教,就是直接找
《⼤词典》的负责⼈讨论问题呢。我到蒋先⽣家专门去问“将进酒”的“将”字是读jing还是读qing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先
没说《汉语⼤词典》和《辞源》的注⾳不同的问题,我径直问道:
“蒋先⽣,李⽩的《将进酒》,是读‘jing进酒’,还是读 ‘qing进酒’呢?从前您在中⼤读书,那时候的⽼辈先⽣和朋友
们,还有您的⽼朋友⽐如潘伯鹰先⽣,据说他特爱吟诵,吟诵起来声如洪钟,腔调特好听(蒋先⽣此时笑了⼀笑,点点
头)。⽼辈们总读到过、或说到过唐诗三百首必背100首全集 李⽩的《将进酒》吧。那是读‘jing进酒’呢,还是读‘qing进酒’呢?”
蒋先⽣没有犹豫地说:“‘jing进酒’啊!怎么读‘qing进酒’呢?”
我这才说明问题的来由是我在讲唐诗的课,我读“jing进酒”,有学⽣举⼿说中学《语⽂》课本注⾳是“qing进酒”。我查
了《汉语⼤词典》,居然也是“qing进酒”。可是查《辞源》,却是“jing进酒”。我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了,所以要问问先
⽣⽼辈⼈是怎么读的。我说我觉得《辞源》本来没错,《⼤词典》是根据《诗经》的例句“qing 什么”(我说到这⾥时
想不起例句了,蒋先⽣接⼝即道:“将⼦⽆怒,秋以为期。”这是先⽣熟记《诗经》的⼀例。我敬佩⽽尴尬的点点头
说:“对,对!将⼦⽆怒。”)的读⾳,以为“将进酒”也该读“qing进酒”,但这是不对的。我觉得把“将进酒,乘⼤⽩”理解
为“请喝酒,⽤⼤杯”,虽然好像也讲得通,但不如理解为“且喝酒,⽤⼤杯”,更符合原语境,语⽓更⾃然。
蒋先⽣点头赞同。他说从来没有⼈读“qing 进酒”,这样读是不对的。怎么会这样注⾳呢?
我说:其实不仅《辞源》没有把“将进酒”的“将”注⾳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翻译 qing,我还查了清代王琦注释的《李太⽩全集》,王琦的注释有
⼀个特别有价值的内容就是,他为许多恐怕读者难识或误读的字都注了⾳,⽐如《梁甫吟》:“君不见⾼阳酒徒起草
中,长揖⼭东隆准公。”注:“准,⾳拙。”有的还在注⾳后附加指出“今⼈”存在的误读(例如《拟恨赋》:“想游⼥于岘
北”,王注:“岘,胡典切,贤上声。今⼈作砚⾳读者⾮。”)但是,对于《将进酒》 的“将”字,王琦却未加注,我觉得这
说明王琦没有认为这个“将”应读如“将⼦⽆怒”的“qing”,⽽是就照通常读“jing”的。我说到这⾥,蒋先⽣点点头。
我说:现在有些⼈对于多⾳字在词语中的读⾳选择,每每有好违离众⼝流传的通常读法⽽取别⾳,似乎因此就显得他们
⽐常⼈知道的多些,多了点“学问”。其实这种炫弄只表现出“学问”的不⾜,就如俗话所说的“半瓶⼦⽔逛荡”,⽽不是学问
博通。例如:贺知章的绝句《回乡偶书》:“少⼩离家⽼⼤回,乡⾳未改鬓⽑衰。⼉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来?”就有⼈说“鬓⽑衰”的“衰”应该读cu,不读 shui。⽽且说读cu才与⾸句的“回”字押韵。这种说法不仅不顾词义,⽽
且顾前不顾后,⽤现在普通话的读⾳来判断cu与 “回”押韵,那么不是与末句的“来”就不押韵了吗?⽽如果读shui,不是
恰恰与“来”押韵的吗?其实“回”和“来”都在平⽔韵的“⼗灰”部,与 “回”押韵,当然也是与“来”押韵的。“衰”字读 cu 时,有
差别、次第、递减,以及古代丧服等义,⽽读shui时为衰微、衰⽼、枯萎等义。⽼⼈鬓发斑⽩,也就是衰⽼了,头
发“枯萎”了。李⽩《古风五⼗九⾸》有:“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其⼗⼀),还有:“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
”(其⼆⼗⼋),“衰”都读shui,与贺知章诗中的“鬓⽑衰”说的是⼀个意思。所以“鬓⽑衰”只能是读shui,⽽不可以读
cu。我说我在课堂上也已经这样给学⽣解释过为什么应该读“鬓⽑shui”⽽不应读“鬓⽑cu”了。蒋先⽣也点点头。
⼤概蒋先⽣也想到⾃⼰是《⼤词典》副主编之⼀,所以他向我说了些《⼤词典》组织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知道因
此《⼤词典》存在错误也是难免的。蒋先⽣对于我对《⼤词典》能提出质疑很垂赏,他说,你可以把查阅《⼤词典》遇
到的问题都记下来,搞清楚对错。以后《⼤词典》要修订的时候,这些意见可以提供修订参考。从那时起,我既查阅参
考《⼤词典》,却也总对《⼤词典》的注⾳、释义等多⼀份审视的眼光。我记录积累的《⼤词典》的问题还真不少。孟
⼦说:“尽信书,则不如⽆书。”我们查词典,总是遇到了费解的词语,相信词典可以提供答案的。但词典也不是就能保
证绝对⽆错的书,所以查词典,也不可尽信之。
后来我就把查阅《汉语⼤词典》和《辞源》,以及向蒋先⽣问得的答案,在课上给学⽣们讲了。有学⽣对我说,他们因
此⽽感觉到⼤学与中学确实有不同啊。⼀直到 2002 年我调离⼭⼤前,我都在中⽂系讲唐代⽂学,每年我都 要告诉学⽣
们中学时学来的“qing进酒”是不对的,应该读“jing进酒”。
但是,直到近年重印的《汉语⼤词典》好像也都没有作修订,我特地查阅了⼿边新版的《⼤词典》“将进酒”的注⾳,仍
然是“将3进酒”(即读“qing 进酒”),没有订正。有时在电视诗歌朗诵节⽬⾥也会听到表演者⼤声诵读“qing 进酒”。
然是“将3进酒”(即读“qing 进酒”),没有订正。有时在电视诗歌朗诵节⽬⾥也会听到表演者⼤声诵读“qing 进酒”。
眼前更令我难释忧虑的是,我在电脑上打字写这篇⽂章,⽤的是“搜狗拼⾳输⼊法”,每当我打了“将进酒”这个词,“将”字
后边就出现括注拼⾳“qing”,这是电脑提醒打字出错了。这个设定的提醒,当然也是依据例如中学《语⽂》课本或《汉
语⼤词典》的注⾳的。如果李⽩的《将进酒》的 读⾳就这样被中学的语⽂课教学、《⼤词典》和电脑提醒固定下来,传
播下去,岂不是太荒唐了吗?⽽且这种误读不仅在延续,还有延伸。如杨绛著《将饮茶》, 书名应是套⽤《将进酒》,
当然也应该读“jing饮茶”。但⽹络上有⼈提问:“《将饮茶》将的读⾳是什么?”有答案是:“qing,⼀声,跟《将进酒》
⼀个读⾳。”这岂不是以讹传讹、将要积⾮成是了吗?
后来我在查阅参考《汉语⼤词典》时,也总留⼼记录其中错误,这是蒋先⽣嘱咐我做的⼀件事情。我已记录了不少,但
都没有整理发表过。杜泽逊兄主编《国学茶座》期刊,约我供稿。我就先将关于李⽩《将进酒》的“将”字读⾳的问题写
出来,希望通过《国学茶座》的发表,使爱好李⽩诗歌的读者知道《将进酒》正确的读法,甚⾄还希望因此能提醒中学
《语⽂》课本和《汉语⼤词典》的及时修订,不要继续贻误⼀届届学⽣和唐诗读者。
夸父逐日是什么意思-书湖阴先生壁翻译
更多推荐
千金散尽还复来还读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