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词人教版-黯乡魂txt下载百度云


2023年4月26日发(作者:警途仕路)

1课时《式微》《子衿》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

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全文 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

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重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

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

2、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

代的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拘束的近义词是什么 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羽扇纶巾下一句 ,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主旨内容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

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重点赏析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

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32个字云鬟酥腰(镜里片) ,就包含

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

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

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

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

古今对译

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nn):岂,难道。

(s)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to)兮达(t)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咀嚼 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

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重点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

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活动,如前两

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

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

“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千古风流人物上一句是什么 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

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板书:

式微:劳动人民遭受压迫苦不堪言

子衿:对恋人的焦灼思念 作业:背诵并默写

2课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很

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神童”之称。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

王阁序》等。

2、感知整体内容,古今对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三秦辅卫着长安,

风烟望五津。

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

同是宦游人。

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海内存知己,

人世间只桃花源记原文朗诵 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

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无为在歧路,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儿女共沾巾。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

辅:辅卫。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

里代指蜀山。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比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口。

沾巾: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

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

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绵绵思远道 魔道祖师 ”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

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情,音

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板书:心意相通远隔天涯也如近在咫尺

乐观胸襟 真挚情谊

作业:背诵并默写

3课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

2. 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猛虎行古诗 740)唐代著名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

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古今对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

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

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动。 济:渡。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 坐观:坐视,旁观。

主旨归纳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

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赏析

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

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

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

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

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

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

效果。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

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端居耻圣明”

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

白心志,

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

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钓鱼者”

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板书设计:临渊羡鱼 渴望援引

作业:背诵并默写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三字经》全诗


更多推荐

式微原文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