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诗句经典语录-重阳节最漂亮手抄报


2023年3月30日发(作者:高兴的近义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1.读一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主要写了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节)夜晚的景色。通过______可以看出。

(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4)看看夜晚的天空,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按要求写句子。

(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用划线字说一句

话)

(2)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补充诗句)

(3)结,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4)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丁香结年年都有。(用关联词连接)

3.《夜书所见》这首古诗题目的意思是()

A.夜晚看书时所见到的景象。

B.夜晚写书时的所见。

C.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4.分析下列诗句,选择比较准确的理解。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A.五岭连绵不断,像水中翻腾的细浪一般,反映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B.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②大渡桥横铁索寒。(八个字激励短句 )

A.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裸露的铁索闪着冷冰冰的寒光。

B.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铁索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觉得寒气逼人。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自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山原:______。

②白满川:______。

③子规:______。

④了:______。

(2)把后两句诗的意思写下来。

(3)把古诗补充完整。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杂兴:______。

②耘田:______。

③未鳃:______。

④供:______。

6.阅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完成练习。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词是我国古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不

同的______,如“如梦令”、“渔歌子”。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的词牌有:

______、______、______等。

(2)理解词语意思。

①依旧:______。

②知否:______。

③雨疏风骤:______。

(3)“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指的是同一事物吗?它们描写出了怎样不同的意

境。

(4)通过想象,把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

7.对“众皆弃去”理解有误的是()

A.众:指许多人

B.皆:全,都

C.去:离开

8.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9.根据《对韵歌》连一连。

山清______柳绿______云______雪______

雨风桃红水秀

10.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

具体描述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

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

“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

分析。

11.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

12.阅读理解

微笑(节选)

一个微笑,(耗费花费)很少,

却(价格价值)很高;

给的人幸福,

收的人回报。

一个微笑,仅有几秒,

就转瞬即逝;

留下回忆,

终生美好。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这两个小节主要介绍了______。

(3)带五字的成语 关于“微笑”的美好记忆你有吗?请你简要写一写。(写出是谁在什么时候给

了你怎样的微笑,你觉得怎样。)

13.按课文《绿色的金鱼》填空。

图画课上,

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

老师看了黄巢不第后赋菊 看说:

“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

我听了笑着说:

“我喜欢绿色的金鱼,

现在没有,

以后会有的。”

老师看看我,

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在我的图画本上,

画了一颗红五星。

(1)我画了一条______色的金鱼。

(2)老师“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红五星。”的意思是()。

14.默写古诗.

牧童

[唐]吕岩

______,______。

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

(2)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______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夜深千帐灯

行军之艰难______气候之恶劣

队伍之庞大______思乡之情切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的古诗词积累

中,你还读到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一句写下来。

1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清明节的古诗大全100首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鳜(gu)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1)先解释划线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须:______意思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给生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屏烛晓偷

(2)根据内容填写诗句。

①《嫦娥》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的诗句。

②《嫦娥》这首诗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的诗句。

(3)从这首诗里你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18.我会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

(2)窗含西岭______,门泊______。

(3)春种一粒粟,______。谁知盘中餐,______。

(4)春______惊春______天,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是______。

(5)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树上的叶子______,蝉一声也不出。

(6)《弟子规》:置冠服,______,勿乱顿,致污秽。

(7)我神州,称______,山川美,可入画。

1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①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②飞。

【注释】①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②蛱蝶:蝴

蝶。

(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

象?

(2)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肥——______稀——______长——______无——______

20.根据课文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意思 内容,回答问题。

______,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上一句 的《______》人约黄昏后的下一句 ,______是写景,______是借景

抒情,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心情。

21.在旅游中学语文。

暑假时壮壮出门旅游,回来后,同学们问他都去了哪些地方。壮壮没有直接

回答,而是说了几句古诗。小朋友,你能根据古诗知道壮壮去了哪些地方吗?

请把旅游景点的名称写在括号里。

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______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

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

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______

22.品味诗歌

(二)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读着“烂漫”让我想到了这样的景象:______。

(2)“百丈冰”采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3)“俏也不争春”赞美了梅花______、______的精神。

(4)词中的“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字写出了梅花的坚强、自信。

(5)“风雨”“飞雪”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反衬出了梅花傲霜斗雪、坚强不屈

的精神。(判断正误)

(6)梅花在“丛中笑”是嘲笑其他花都凋谢了。(判断正误)

(7)这首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强的革命者形象。(判断正误)

2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鸣。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把古诗补充完整。

好雨知时节,______。

随风潜入夜,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锦官城:______野径: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来写,前两句写了下雨

的______,直接赞美了这场雨下得______。

(4)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请找出一个句子

加以分析说明。

24.根据提示写诗句。

(1)诗人杜牧坐车从山中经过,忽然停下车来欣赏枫林,这是因为“______”。

(2)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就在秋季!正如苏轼在诗中写的“______,最是橙黄

橘绿时。”

(3)“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知道孩子们在逗引蟋蟀,是因为篱笆

旁边有一盏灯亮着。

阅读与理解

2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两首诗中的“客”和“君”各指的是谁?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有何异同?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5)你最喜欢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26.根据原文填空,并完成有关练习

(1)______,快走踏清秋。

(2)伯牙谓______,乃______,终身______。

(3)两小儿笑曰:“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4)我生待明日,______。

(5)一鼓作气,______,______。

(6)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7)使卵石臻于完美的,______。

(8)《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美丽主要指的是居里夫人______的精神以及

______的人格。(填四字词语)

(9)回顾五年来你积累的古诗词,请你按要求写出诗句:

亲情乡愁:____________

离别赠言:____________

哲理思考:____________

27.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B.一个儿子登到大缸上,把脚伸到水中。

C.一个小孩子爬到大缸里,被水淹没。

2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牧童诗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牧童的笛声,请简要分析其对刻画牧童形象的作用。

(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9.语言积累。

(1)草铜横野六七里,______。

(2)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

(3)最喜小儿亡赖,______。

(4)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5)______,天连碧水碧连天。

30.结合语境,回忆平时积累填空。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知识点 1)我们劝别人珍惜时间,可以说: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

(2)如果有人一直不说话,人们会说他“徐庶进曹营——______。”

(3)“求新”不仅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古代也重视,古人云:______,日新者日

进也。

更多推荐

风雨送春归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