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的近义词-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2023年4月7日发(作者:现代儿童诗歌大全100首)
闻王昌龄原文及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
绝。下面小编整理了闻王昌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蒹葭古诗带拼音版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①、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
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
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
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描写春节的古诗句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
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
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
部地区)。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
翻译: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
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赏析: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
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
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
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
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26个拼音字母表读法 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
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
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
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
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
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
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
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这起首二句看似平
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
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
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
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
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
“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
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
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
诚的关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
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
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
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
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
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
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
在。
中国古诗的体裁至唐代而大备。作为一代宗匠的李白,无论对于
哪种体裁,用起来无不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不过其中尤以歌行和七
绝的精湛成就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在李白集中,题材是怀人赠别而体
裁又是七绝的多达数十首,但绝无一首构思或表现方法雷同。“夜发
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赋”,“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用“比”,“孤帆
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寓情
于景,“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衡卿》)情景
交融。不管用哪种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
赤诚,使人回味无穷;而本篇则以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
篇中独具一格。诗人匠心独运和技巧之娴熟,于此也可窥见一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人世:背景、作者。
2、诵读诗:学会诵读,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3、赏析诗: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
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
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
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
“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
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
可以理解的。
二、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
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三、背景介绍: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杜甫的简介 诗人。他特别
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
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
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四、标题解说: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
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
他。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
诗。
五、听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六、感悟诗意,鉴赏意象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
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
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
走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夜郎以西。
诗中写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有何内涵?
杨花、子规、明月
“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定之意。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明月”代表思念,自古以来就有遥寄相思之意。
七、品诗欣赏
1、写杨花,子规的啼鸣这两个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
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2、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3、写景的目的: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
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八年级上册数学 感。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
4、本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有声有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八、合作学习
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1、对朋友远行的担忧;
2、对社会的愤慨不平;
3、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对朋友遭贬的同情。
九、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马致远另一首秋思 将这种
愁心托之于明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
己和朋友都可看见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通
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七夕情人节图片创意 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
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
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
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
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诗
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
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翻译 。
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
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
原因。
十、板书总结
写景叙事:扬花子规闻道过五溪
抒情:愁心明月轻风直
主题: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
的思想感情
十一、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
九龄《望月怀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柳永《雨霖铃》李白《古朗月行》《把酒
问月》《月下独酌》
十二、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使用两
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更多推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