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莲图片-绝句二首两个黄鹂鸣翠柳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一片冰心在玉壶什么意思)

《清明》大班美术教案

《清明》大班美术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

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

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大班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阅读。

《清明》大班美术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

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

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子夜四时歌李白 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让学生了解清明的习俗。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

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三、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

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

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

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

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

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

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

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四、活动结束

1关于中秋节的来历30字 、评价

2、总结

《清明》大班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去扫墓,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

2、培养幼儿了解我国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3、教育幼儿爱国爱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白纸

2、线

3、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道4月4日是什么节日。

教师介绍:4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 节,同时还是我国二十四

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回去扫墓,缅怀先烈,祭奠

祖先。

2、引导幼儿知道为何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

教师介绍:清明节天气变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这草长莺

飞的时节里是非常那个适合出门踏青郊游的。因此这一天也很适合去

陵园墓地扫墓,也很适合组织开展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缅怀革命先烈

等活动。

3、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手工制作清明节花圈。

(1)教师贾岛的诗有哪些 扎一个小型的竹圈,然后写上挽联

(2)幼儿用白色的纸做小花,然后将这些白色的花粘贴在老师制作

好的竹圈上面,然后再贴上挽联。

4、教师组织幼儿去扫墓。

(1)在扫墓之前,教师先给幼儿讲解注意事项

(2)扫墓的过程中要严肃不要讲话不要打闹,要表示自己对先烈的

尊重

(3)教师选出两名力气大、体力好的幼儿抬着小花圈,其余的幼儿

排着队出发。

《清明》大班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呢?(古时候的一个小踏莎行辛弃疾 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

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

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

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关于春节的古诗诗句 ,请幼儿观看。

4.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

啊?(请幼儿讨论。)

5.向牵强附会的意思 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

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

“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

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

意境。

活动反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

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

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

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

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

注。

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

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

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更多推荐

清明节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