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猊-咏莲古诗20首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遥知兄弟登高处是什么意思)
题金陵渡诗词
题金陵渡诗词
《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
三百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题金陵渡诗词的内容,欢迎大家阅
读学习。
题金陵渡诗词篇1
《题金陵渡》
作者: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解】:
1、金陵:南京。
2、津渡:渡口。
3、瓜州:今江苏邗江县南边。
【韵译】:
在镇江附近金陵渡口的小山楼,
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忧愁。
月光西斜的时候江潮刚刚退落,
隔岸几点星火闪烁可能是瓜州?
【评析】:
诗写从军行带拼音 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
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
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
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
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
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题金陵渡诗词篇2
《题金陵渡》
唐代: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
闪烁的火光。
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
向来是长江南北水亲切的反义词 运的交通要冲。
【鉴赏】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
长江夜景,以此诗夸夸其谈是什么意思 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
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
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
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
“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
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
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
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
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
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
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
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
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
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
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
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
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
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李白诗歌鉴赏 ,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
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题金陵渡诗词篇3
题金陵渡
张枯
全隆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赏析】
凡是游过金陵,又从瓜州渡口渡过长江,目睹大江浩荡,云水苍
茫之色的人,对这首《题金陵渡》的诗就会有深刻的感受。
金陵渡就是南京的京口,唐代称京口为金胶,瓜州在江苏江都县
南四十里,今辟为瓜州镇,地当运河之冲,与镇江隔江对峙。这里从
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渡口。
张估到了瓜州,在渡口小山上的小楼寄宿一宵,准备渡江而南。
当他登楼眺望大江的时候,一缕闲愁袭上心头,令他顿生怀古与漂泊
之感。楼外是“大江茫茫去不还”,夜幕降落了,长江的潮汐也反映
了黄昏迷濛的景色,而夜空中有一弯料月,洒下了薄薄的银光,这时
候,瓜州渡口的特色显现出来了,渡口泊船的两三渔火,闪烁地点级
在江边,与江月遥遥相映。着了这样的情景,联想到金粉六朝的历史,
诗人的感情不禁激荡起来:“这两三星火,标志着千古难磨的古渡风
光。而世事的变动不居,在历史长河中,与潮起潮落的长江比较起来咏鹅古诗配图 ,
显得多么短暂啊!”
“两三星火是瓜州”这种写景之笔,绝不是单纯写景,而是与愁
连系起来,这种愁也许具有“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旅愁,也
许具有“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世事感慨,因此这句
诗从唐代以来就脍炙人口,所谓“星火瓜州”,由此而来,大可与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媲美对瓜州古渡的吟咏,唐宋
诗家之作不少,如晚唐的韩握:“风雨萧萧,石头城下木兰挠。烟月
迢迢,金睦渡口去来潮一。”如北宋的王安石:“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几乎都可从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找到联想的痕迹。
诗友梁耀明、何竹平去年春天曾游金陵,也到了金戈铁马下一句是什么 瓜州,他们在金闺春浓 沉
醉的春风中渡江,诗情澎湃,与春夏秋冬有关的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林未央 分别写了过瓜州的诗作。梁耀明写道:
“扬州二月未春酣,稚绿教人眼更贪。十里瓜州啼鸟里,分花扶醉过
江南。”何竹平写道:“历历寒烟古渡头一村田桥水认瓜州。江南江
北梅初放,威得诗囊一路收。”从分花扶醉,一路吟诗,可以想见旅
游的情趣。瓜州是富于古趣与诗意的。
作者简介
张祜(约785—849),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
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
江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
年间。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平生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
然而由于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北调歌头苏轼 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
在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有《张处士
诗集》,《全唐诗》收其诗二卷。
更多推荐
题金陵渡张祜拼音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