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译文简短-描写草原的古诗10首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柳公权书法作品)值得学习!40⾸史上最优秀的古诗词,⼈民⽇报精选点评!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化最绚烂的⽂化瑰宝,代表着中国⽂化的最⾼⽔平,这些诗词好在哪⾥呢?
让我们⼀起跟随《⼈民⽇报》,品评中国历史上⾼⽔平的40⾸诗词。
0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为在歧路,⼉⼥共沾⼱。
《⼈民⽇报》点评:全诗开合顿挫,⽓脉流通,意境旷达。诗中的悲凉凄怆之⽓,⾳调明快爽朗,语⾔清新⾼远,内容
独树碑⽯。此诗⼀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02
《琵琶⾏》
唐⽩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
忽闻⽔上琵琶声,主⼈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不得志。
低眉信⼿续续弹,说尽⼼中⽆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
⼤弦嘈嘈如急⾬,⼩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珠⼩珠落⽟盘。
嘈嘈切切错杂弹,⼤珠⼩珠落⽟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此时⽆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浆迸,铁骑突出⼑枪鸣。
曲终收拨当⼼画,四弦⼀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唯见江⼼秋⽉⽩。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裳起敛容。
⾃⾔本是京城⼥,家在虾蟆陵下住。
⼗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春风等闲度。
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嫁作商⼈妇。
商⼈重利轻别离,前⽉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守空船,绕船⽉明江⽔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
我闻琵琶已叹息,⼜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乐,终岁不闻丝⽵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绕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暂明。
莫辞更坐弹⼀曲,为君翻作琵琶⾏。
感我此孤舟蓑笠翁的意思 ⾔良久⽴,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民⽇报》点评:这⾸诗的艺术性很⾼,其⼀,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为⼀;其⼆,诗中的写景物、
写⾳乐,⼿段都极其⾼超,⽽且⼜都和写⾝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氛⼀致,使作品⾃始⾄终浸沉在⼀种悲凉哀怨的氛
围⾥。
03
《梅花》
宋王安⽯
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民⽇报》点评:⾸⼆句写墙⾓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句写梅花洁⽩鲜艳,⾹⽓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
品格。诗⼈⽤雪喻梅的冰清⽟洁,⼜⽤“暗⾹”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洁的⼈格所具有的魅⼒。
04
《爱莲说》
宋周敦颐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李唐来,世⼈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民⽇报》点评: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
恶。⽤花进⾏⽐喻,让花的特性喻⼈,虽平淡,但⽐喻贴切,意味深长。
05
《陋室铭》
唐刘禹锡
⼭不在⾼,有仙则名。⽔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
丁。可以调素琴,阅⾦经。⽆丝⽵之乱⽿,⽆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孔⼦云:何陋之有?
《⼈民⽇报》点评:作者托物⾔志,借陋室之名⾏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
趣。
06
06
《归园⽥居其⼀》
魏晋陶渊明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民⽇报》点评:此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情和乡居乐趣,同时⼜隐含了对官场⿊暗腐败的⽣活的厌恶之
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格和⾼尚的情操⽽⽢受⽥间⽣活的艰⾟。
07
《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民⽇报》点评:这是⼀⾸敕勒⼈唱的民歌大庭广众 ,它歌唱了⼤草原的景⾊和游牧民族的⽣活,全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
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调雄壮,语⾔明⽩如话,艺术概括⼒极强。
08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草折,胡天⼋⽉即飞雪。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不得控,都护铁⾐冷难着。
将军⾓⼸不得控,都护铁⾐冷难着。
瀚海阑⼲百丈冰,愁云惨淡万⾥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路。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处。
《⼈民⽇报》点评:此诗是岑参在轮台写的⼀⾸送别诗,⾊彩瑰丽浪漫,⽓势浑然磅礴,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
⾊。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09
《江雪》
唐柳宗元
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民⽇报》点评:诗⽤具体⽽细致的⼿法来摹写背景,⽤远距离画⾯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
错综地统⼀在⼀⾸诗⾥,是这⾸⼭⽔⼩诗独有的艺术特⾊。
10
《过零丁洋》
宋⽂天祥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民⽇报》点评:本诗开头,回顾⾝世。尾联却⼀笔宕开:⼈⽣⾃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以磅礴的⽓势、⾼亢
的情调收束全篇。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贯长虹,确是⼀⾸伟⼤爱国主义诗篇。
11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离家⽼⼤回,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民⽇报》点评:全诗⼆⼗⼋个字中⽆⼀⽣僻字,不⽤⼀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但并不是⼀览⽆余,它寄寓着可以供
⼈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
12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回?
《⼈民⽇报》点评:诗⼈以饱蘸激情的笔触定下这开篇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们的眼前展现出
五光⼗⾊、琳琅满⽬、酒⾹四溢的盛⼤筵席。这景象使⼈惊喜、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氛,定下了基调。
13
《相思》
唐王维
红⾖⽣南国,春来发⼏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民⽇报》点评:全诗情调健美⾼雅, 怀思饱满奔放,语⾔朴素⽆华,韵律和谐柔美,感情真挚,具有淳朴深厚之
美。
1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什么意思 4
《春望》
唐杜甫
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民⽇报》点评:这⾸诗反映了诗⼈热爱国家、眷念家⼈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不平直,情景兼具⽽不游离,感情
强烈⽽不浅露,内容丰富⽽不芜杂,格律严谨⽽不板滞。
15
《如梦令常记溪亭⽇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结组词语 滩鸥鹭。
《⼈民⽇报》点评:这⾸⼩令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因惜花⽽痛饮,因情知花谢却⼜抱⼀丝侥幸⼼理⽽“试
问,因不相信“卷帘⼈”的回答⽽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16
《枫桥夜泊》
唐张继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民⽇报》点评:诗⼈⽤最具诗意的语⾔构造出⼀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点点,羁旅客⼦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静⼀动、⼀明⼀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物的⼼情达到了⾼度的默契与交融。
17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功名尘与⼟,⼋千⾥路云和⽉。
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缺。
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咏荷花的诗句
待从头、收拾旧⼭河,朝天阙。
《⼈民⽇报》点评:岳飞⼯诗词, 虽留传极少,但这⾸满江红英勇⽽悲壮,深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
飞精忠报国、⼀腔热⾎的英雄⽓概。
18
《登幽州台歌》
唐陈⼦昂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民⽇报》点评:上两句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绵长;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阔⽆垠的背景中,第四句
描绘了诗⼈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
19
《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灰。
⽼骥伏枥,志在千⾥。
烈⼠暮年,壮⼼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哉,歌以咏志。
《⼈民⽇报》点评: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炉,表现了⽼当益壮、积极进取的⼈⽣态度。
20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民⽇报》点评:这⾸诗最具价值意义、最令⼈共鸣的东西,不是抒发主⼈公的追求和失落,⽽是他所创造的“在⽔
⼀⽅”——可望难即这⼀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21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民⽇报》点评:《蜀相》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是挽歌,⼀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凝炼⽽内涵丰
富。
22
《江城⼦⼄卯正⽉⼆⼗⽇夜记梦》
宋苏轼
⼗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
千⾥孤坟,⽆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轩窗,正梳妆。
相顾⽆⾔,惟有泪千⾏。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夜,短松冈。
《⼈民⽇报》点评: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王弗⽽写的悼亡词。词中采⽤⽩描⼿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
出,⾃然⽽⼜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23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民⽇报》点评:诗⼈⼤量借⽤庄⽣梦蝶,杜鹃啼⾎等典故,采⽤⽐兴⼿法,运⽤联想与想象,把听觉感受,转化为
视觉形象,以⽚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传达其真挚浓烈⽽⼜幽约深曲的深思。
24
《⾏路难其⼀》
唐李⽩
⾦樽清酒⽃⼗千,⽟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梦⽇边。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民⽇报》点评:这⾸诗跳荡纵横,百步九折地揭⽰了诗⼈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
式的思维,以及⾼昂的⽓势,使它成为后⼈称颂的千古名篇。
25
《出塞⼆⾸其⼀》
唐王昌龄
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民⽇报》点评:这⾸《出塞》除具有⼀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势外,还很注意语⾔的精美,并善于插⼊细节
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能够神完⽓⾜,含蓄不尽。
26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独⾃怎⽣得⿊?
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民⽇报》点评:起句⼀连⽤七组叠词,极富⾳乐美,读起来有⼀种⼤珠⼩珠落⽟盘的感觉。只觉齿⾆⾳来回反复吟
唱,徘徊低迷,⼀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头和空⽓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
27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民⽇报》点评:《关睢》是《诗经》⾸篇,它是反映⼀个青年对⼀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不得的
痛苦和想象求⽽得之的喜悦,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28
《黄鹤楼》
唐崔颢
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民⽇报》点评:这⾸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以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远古,⼜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然景⾊交
融在⼀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29
《菩萨蛮书江西造⼝壁》
宋⾟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中间多少⾏⼈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数⼭。
青⼭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深闻鹧鸪。
《⼈民⽇报》点评:此⾸《菩萨蛮》,⽤极⾼明之⽐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愧为词中瑰宝。梁启超云:《菩
萨蛮》如此⼤声镗鎝,未曾有也。
30
《江南春》
唐杜牧
千⾥莺啼绿映红,⽔村⼭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寺,多少楼台烟⾬中。
《⼈民⽇报》点评:诗⼈以极 具概括性的语⾔为我们描绘了⼀幅⽣动形象⽽⼜有⽓魄的江南春画卷。既写出了江南春景
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阔、深邃和迷离。
31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淘尽英雄。
是⾮成败转头空。
青⼭依旧在,⼏度⼣阳红。
⽩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春风。
⼀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民⽇报》点评:开篇从⼤处落笔,切⼊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 语境中富哲理、意境深邃,这⾸词⽤来概括《三国
《⼈民⽇报》点评:开篇从⼤处落笔,切⼊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 语境中富哲理、意境深邃,这⾸词⽤来概括《三国
演义》的主题恰到好处。
32
《登⾼》
唐杜甫
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
⽆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民⽇报》点评:前两联写登⾼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体,充分表达了诗
⼈长年飘泪、忧国伤时、⽼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33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民⽇报》点评:前四句平 易如⼝语,其实结构⾮常严密。第⼀句平平道出,第⼆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
回答作结。⾼明在这种结构毫⽆⽣硬的⼈为痕迹。
34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宋⾟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
《⼈民⽇报》点评: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弃疾少了⼀份旷达、⼀份雄迈,多了⼏许悲凉、⼏许苍劲。全词基调
虽是豪放,却流淌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
35
《静夜思》
唐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民⽇报》点评:短短四句诗, 写得清新朴素。它的构思是细致⽽深曲的,但却⼜是脱⼝吟成、浑然⽆迹的。从这
⾥,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绝句的⾃然、66⽆意于⼯⽽⽆不⼯”的妙境。
36
《念奴娇⾚壁怀古》
宋苏轼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
《⼈民⽇报》点评:这⾸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磅礴,把⼈们带⼊江⼭如画、奇伟雄壮的景⾊和深邃⽆⽐的历史
沉思中。
37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树昏鸦,
⼩桥流⽔⼈家,
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
断肠⼈在天涯。
《⼈民⽇报》点评: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韵铿锵,直贯灵⼼,历来被推崇为描写
⾃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38
《虞美⼈春花秋⽉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民⽇报》点评:《虞美⼈》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它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彩,其感情之深厚、
强烈,真如滔滔江⽔,⼤有不顾⼀切,冲决⽽出之势。
39
《沁园春雪》
近托物言志的古诗 现代⽑泽东
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河上下,顿失滔滔。
⼭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须晴⽇,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如此多娇,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数风流⼈物,还看今朝。
《⼈民⽇报》点评:每次读来,都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纷飞的年代,⼜看到了那个指点江⼭的伟⼈,不由地沉醉于那
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势、深远的意境、⼴阔的胸怀。
40
《⽔调歌头明⽉⼏时有》
宋苏轼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
作此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民⽇报》点评:此词上⽚望⽉,既怀逸兴壮思,⽽⼜脚踏实地,⾃具雅量⾼致。下⽚怀⼈,由中秋的圆⽉联想到⼈
间的离别,同时感念⼈⽣的离合⽆常。全词可谓设景清丽雄阔。
⽂末留⾔功能已开通,欢迎⼤家点击右下⾓,畅所欲⾔!
⽂章来源⼁⽹络
编辑⼁Lily
芙蓉不及美人妆-刘备借荆州歇后语下一句
更多推荐
李商隐最著名的40首古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