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古诗-莫待无花空折枝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有文化的高级情话)

诗人李贺的生平简介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

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

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李贺的

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个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

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

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

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

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

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

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

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宗室王孙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

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

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

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李贺对自己有李

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

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但实际上,

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

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

舂声暗交关。”(《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

上从事”。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

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

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

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

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

岁能诗,又擅高中必背文言文72篇 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

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

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

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

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

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贞元二十年(8诗经魏风伐檀翻译 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中风),

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

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

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

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仕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途失意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

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

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

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

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

(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

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

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

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

“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

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岁的李贺离

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

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

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

甫湜》。

元和五年(810年),这一年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

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

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

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

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

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

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

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

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

“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

这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

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晚年漂泊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

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

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

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

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

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

年(81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惊弓之鸟的主角名 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

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

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

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凛冽的意思 服务,帮办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

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

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襄邑道中阅读题答案 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

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诗词特点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京口是哪里 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

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

象丰富奇特、语高中课文《师说》原文 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

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

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

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

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

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

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

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

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

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

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

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

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

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

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

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感恩母亲的诗有哪些 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

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

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

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

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

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

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

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

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

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

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

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

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

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

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

亦殊不能知之。”钱钟书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

辞设色,举垂垂暮老的意思 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

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

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

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他的

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

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另

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

艰苦。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贬

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

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

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更多推荐

诗鬼诗圣诗仙诗魔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