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原文诗集-朗诵背景纯音乐100首


2023年4月29日发(作者:小人喻于利)

白话郭店楚简《老子》第一卷 有状混成

第一章 道法自然

简序:《老子》甲第二十一至二十三简凡七十六言

1

一、荆释文

(有)<>成,先天(地)生,(穆)

(獨)立不亥(改)可以為天下母。未智(知)其名,

(字)之曰道,(吾)(强)為之名曰大。大曰

<><>曰反(返)。天大,(地)大,道

大,王亦大。國中又(有)四大安,王凥(居)一安。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肰(然)

二、校释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亥,可以为天下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太太曰逝逝、

曰远远、曰返天太、地太、道太、王亦太国中有四太,

安王居一,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校注

1“有状混世外桃源的意思 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亥,可以为天下

母。

“状”,整理者隶为“,疑读作“道”1998116

页)字传世字书未载。裘锡圭先生:依文义当读为‘状’

199946页)从裘说。

“混”廖名春:此处义当为混同、混合、混融。2002

208页)

“有状混成”,混融一体之状。这个先天地生的混融

一体之状,是“状”而不是“物”,也不是“道”

2

“寂寥、独立、不亥”这六个字都是描写世界本源“太”

的特点的。

“寂寥”,整理者隶为“敚,读为“敚穆”。李零:

“疑简本仍读‘寂寥’1999465页)聶中庆:从李零说。

河上公注:“寂者,无声音辛弃疾代表作20首 。寥者,空无形。2004A216

页)“寂寥”是从声音和形态上两个方面对天地万物的本源

“太”进行描绘,即这个混融一体之状先天地生,听之无声、

视之无形。

“独立不亥”,刘信芳:‘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独立’谓道之唯一,‘不该’

谓道之不二。‘亥’字王本作‘改’,非是。1999A25页)

“独立不亥”是从内外两个维度对天地万物的本源“太”进

行描绘,“太”之外别无他物,“太”之内不可再分。

“可以为天下母”,此句主语是上面的“混成之状”即

“太”。郭店楚简老子认为“太”是天地万物之母。有学者

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恐非郭店楚简老子古义。

2、“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太。

此句之“大”,通“太”,读作“太”。在释文中亦可

写作“太”

“名”与“字”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名”是“字”

的本源,“字”是“名”的属性和运行规律。老子认为人们

不清楚世界的本源的“名”是什么?但知道世界的本源的属

3

性和运行规律是“道”,即“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刘钊认为:‘名’‘字’含义不同。古人认为‘名’

‘实’之表,‘实’的真实反映,已命名之事物皆是‘名

实相符’‘名’与‘实’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而‘字’则

是外界对其的称呼,与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2005

17-18页)

“吾强为之,名曰大”,对世界的本源用一个概念进

行表述,仍何概念都难以力及。但总得给世界的本源一个概

念以便表述,重阳节对联大全 所以老子说,我勉强给世界的本源用一个概念

来表达,就叫“太”“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

曰大。”如果把此句理解为世界本源的名字叫“道”“太”

与唐诗鉴赏 “道”是一个概念,就会步入今传本《道德经》“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路。

3“太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此句从时间、空间和运行三个维度,继续对世界本源

“太”进行描述。

《说文》“逝,往也。”如“光阴易逝”

指时间的流逝。逝逝,指“太”在时间上极古而无始。有

起始点的时间就不是极古。

《说文》“远,辽也。本义指空间距离长。

,指“太”在空间上极远而无边。有边隅的空间就不是

极远。

4

,通“返”,指“太”在运行上循环往复,无起

无止。

此句,荆释文王阳明心学四句 为“太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天太、地太、道太、王亦太。

老子在此分析“太”与“天、地、道、王”的关系,

因为老子的宗旨是教导侯王怎么取天下、怎么治天下,所以

归宗是分析“王”与“太、天、地、道”的关系。“天、地、

道”是“太”的产物,“王”也是“太”的产物。在“王亦

太”的描述时,特别加了一个“亦”字。

5“国中有四太,安王居一。

此句荆释文为:“國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可商。

关于“安”之释,王引之在《经传释词》卷二“安、案”条

中说:“安”,犹于是也,乃也,则也。字或作“案”,或

“焉”其义一也……《老子》曰:“往而不害,安平大”

言往而不害乃得平泰也。转引裘锡圭199954页)《郭

店楚简老子集释》535页。敝人从王引之“安”字或作“案”

“案”,放置物品之所凭,凭重生之最强剑神 据也。“国中有四大,安王居

一”,此句文字结构,“安”字前面为事情的结果,“安”

字后面为事情的原因。老子在这里分析了国中为什么不只

“天、地、道”三个是“太”的产物,而是四个呢?因为“王”

5

也是“太”的产物之一。楚简《老子》丙第四简“往而不害,

安平大”同构,言往而不害的原因是因为那里平安舒坦。

6“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文言文劝学翻译及原文全部 法自然。

老子在此进一步分析“王”为什么和“天、地、道”

一样也是“太”的产物?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四、译文

道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意思 法自然

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一个混融一体之状。这个混融一体之

状先天地生,听之无声、视之无形、其外别无他物、其内不

可再分,这个混融一体之状可以为天下万物之母。我不知道

这个先天地生的混融一体之状叫什么名,但知道它的属性和

运行规律是“道”。我勉强用一个概念来给这个先天地生的

混融一体之状取个名,这个名就叫“太”。这个“在时

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隅、在运行上无起无止。

“天、地、道”都是“太”的产物,人类社会的“王”

也是“太”的产物。国中“太”的产物有四个,因为“王”

也占据一个;因为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

道取法自然。

五、浅析

6

本章章旨为“道法自然”。此章是郭店楚简老子首卷

首章。老子的宗旨是教导侯王如何取天下、治天下,老子从

哲学的高度,在首章分析了什么是世界的本源?什么是天、

地、道、王及其关系。

老子提出了一个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即世界的本源是

什么?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太”,“太”的属性和规律

是“道”。此章分析了“太”的特点:“太”是先天地生的

混融一体之状,听之无声、视之无形、其外别无他物、其内

不可再分、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隅、在运行

上无起无止。此章进一步阐述了“天、地、道、王”都是“太”

的产物,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结束

此章。

关于世界本源问题,帛本、今本皆作“有物混成先天

地生”,荆释文认为是“有道混成先天地生”,裘锡圭先生

认为应该为“有状混成先天地生”,相比较诸释,还是裘锡

圭先生之说可从,世界的本源是“状”,而不是“物”,不

是“道”,这个“先天地生”的混成之“状”,老子把它命

名为“太”。

关于卷序问题,整理者把此章编排为楚简《老子》甲

第二十一至二十三简,而把“绝智弃辩”简编为楚简《老子》

甲第一章第一简,可商。拙文认为“道法自然”为整部郭店

楚简《老子》的逻辑起点、哲学依据、处事指南,此章应该

7

为楚简老子首卷首章。崔仁义先生《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

41页,把此章编为首章,拙文从崔仁义先生。

关于本章的逻辑结构,先讲是什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么再讲怎么做。“太”

是万物之母,“天地道人”都是“太”的产物,所以要“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之后“天

地之间”诸语,应归属第二章。

8

舔的拼音-仙途崛起


更多推荐

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