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赵悼襄王


2023年3月29日发(作者:挥斥方遒是什么意思)

////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名由来

《醉花阴》,曾用名《漱玉词》,现两者通用。

传汉江临泛古诗意思 说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

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相传李清照早年

曾在泉边洗漱。该泉至今仍在流淌,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门口。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

思情怀。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

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

识妇女,也毫无例外。

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

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

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

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

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

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

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

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

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鉴赏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

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

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

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

////

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浣溪沙欧阳修下片理解 炉里,龙脑

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

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

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

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

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

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

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

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死而不僵的意思 来的香气充

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

上心头,即便“借酒逍遥游原文全文 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

面容和徐霞客游记翻译 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

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

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

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

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明妃曲二首其一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

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

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更多推荐

醉花阴1v2酌青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