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柳中庸原文及翻译-诸葛亮的经典历史故事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拼音字典在线查字)

爱情诗: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浪淘沙令李煜拼音

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

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

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

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创作背景

此词写约会。或被认为是景祐三年(1036)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

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赏析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人生若只如初见真正含义 来,

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

“去年元夜”与登楼寄王卿 “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体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

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

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不知何处吹芦管下一句 。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

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

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

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个落日西斜古筝曲《云水禅心》 、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

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

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

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

“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

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

“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

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

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

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

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

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屋漏偏逢连夜雨下一句是什么 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

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

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

字,经典古诗词大全1000首 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

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

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

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

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

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

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使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

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梁甫行古诗 有效地表

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

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所以流传限广。

更多推荐

去年元夜时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