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兰心下一句配什么-百忧集行古诗带拼音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古诗风李峤诵读)
范仲淹的优秀诗词《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
风光,并引出下句“衡阳雁去无留意”。“无留意”是词人情感的聚
拢点,表面上是写雁,实际是写人。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元宵节诗句古诗 下去了,
更何况人呢。此时,“四面边声连角起”,角声凄厉,令人心寒。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收束上阕,仅十个字便勾勒出一派
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观。“千嶂里”写延州周围的环境,这里层峦
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而延州就处于层层的山峦包围之中。“长烟
落日孤城闭”句,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突出
地表现出边塞的壮丽风光以及安稳牢固的边防。八仙是哪几位 “长烟”是炊烟和暮
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它环绕着“孤城”;而“落日”的余晖又照耀
着“孤城”中,所以,“城”虽只有一座,却不显得孤独无依。不过,
城不孤独,人却是孤独的。特别是在这苍茫的环境中,在凄厉的声声
号角中,在落日长烟的孤城中,人就倍加怀念家乡的温馨。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浊酒和“万里”家乡,对比悬殊,
更加突出乡愁之重,区区一杯酒,哪里能抵得了浓厚的乡愁。不过,
国家边疆未平,还未报效国家,归乡就无从谈起,只有任乡愁缠绕在
心头。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扩展阅读:范仲淹的诗歌
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范仲淹继承
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
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
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
范仲淹的“与时消息”则继承了刘勰的“为情而文”观和白居易“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把政治教化和为情造文有
机有机结合起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
态,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
范仲淹诗赞美诗歌全集 歌存世305首,内容非常广泛,春分的美好寓意的含义 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
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
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诗意淳语真,艺
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
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
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
变的重要一环。
扩展阅读:范仲淹的词
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
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北宋建国至宋仁宗,生活享乐
渐成风尚,以艳情为主要创作话题炬的拼音 的歌词亦趋向繁荣。范仲淹于仁宗
年间登上词坛,其词作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有直接写艳情者,也有
跳出艳情之外者,正是过渡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刻痕迹。
《渔家傲秋思》一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反
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
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范仲淹之前,很少有人用
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描写边塞生活此的组词 ,唐人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
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乏真实的生活基础,
因而,范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不仅如此,这首词的内容和风格
还直接影响到宋代豪放词和爱国词的创作,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
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剔银
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和《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两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寓意 读史、咏风庸俗的反义词 景,题材宽泛,与艳情无关,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
作风格合拍,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歌坛衰变的一个过程。
范仲淹的艳情之作(《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
旧》),总是写出一种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 大的时空背景,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小圆香
径”、“庭院深深”的狭深环境迥然不同。而沉挚真切、婉丽动人的
风格,也极大地改变了宋人的创作观念,引导着词坛创作风气的转移,
对后世描写寒露的诗句 词坛产生着深刻影响。
更多推荐
范仲淹的诗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