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意思-又短又好的名人名言
2023年4月29日发(作者:古诗名句大全)
维普资讯
2002年7月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1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u1.2002
VoI.20 No.4
第20卷第4期
“无理之妙’’和“大言欺人’’
谈李白《秋浦歌》(其十五)的理解和评价
袁晓薇
(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61)
[摘 要]李白《秋浦歌》(其十五)语言浅近,题旨明白。历代注家几乎一致激赏其“无理而妙”,评价大同小异,
今人对其夸张艺术的推崇也基本上是前人观点的沿用,很少对诗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疑点做深入探究。实际上,只
有将“明镜”解作“水镜”才使原诗意境真实自然,否则,“白发三千丈”只能是“大言欺人”。
[关键词]李白;秋浦歌;夸张I意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2)04—0071—0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善。……‘白发三千丈’,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
何!”汤大奎《灸砚琐{录》则将此句归入“形容尽致,
读之令人失笑”之列。
的确,若仔细推敲起来,“白发三千丈”是有些突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李白这首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名篇。诗句浅近,
明白如话,题旨也一目了然,因此关于爱情的诗句唯美句子 广为流传,几乎家
喻户晓。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先生认为:“这是李白作
品中也是唐诗中最有名的一首。,,C13此言虽有所夸
张,但就人们对这首诗的熟悉程度来说,似不为过。
兀。李白自己比喻飞流直下的庐山布瀑尚只有“三千
尺”,而常人之发长如何竟有“三千丈”之喻呢?况且,
哪来如此“巨镜”可以照出这样的长发呢?韩国人李
涅(1681—1761)(星湖f塞说》云:“白发三千丈’一绝,人皆
古今对此诗的评价大同小异。然而,熟悉并不代表理
解,公认的定评,往往是很深的误解。
对诗中以“白发三千丈”喻愁之深重,古今论者
大都称赏其妙言奇辞,几成定评。如宋人罗大经《鹤
疑之,而未得其实。……然人老而发短,寻丈亦过矣,
何至以三千为喻耶?是必不而尔矣。”经他考证,该句
实指水车岭的积雪在水中的倒影,如“发照镜里”,因
而生出“白发三千丈”的感觉。 ]暂不论其说正确与
否,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实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免费 际上反映出人们对“三
千丈”的疑惑不解,进而欲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众多称赏其“超妙”的论者,未必就真正理解
了它。如王琦也感到“起句怪甚”,明人唐汝洵《唐诗
解》(卷三)则说该诗“托兴深微,辞实难解,读者当求
林玉露》评:“尤为新奇。”清人王琦注日:“起句怪甚,
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义,询非老手不能。寻章摘
句之士,安可以语此?,,C23
今人的评价也大都是对此诗的夸张艺术大加赞
赏,推崇倍至。正如林庚先生所言:“白发三千丈”,这
之意象之外。”[s 但他们不去做“寻章摘句之士”加以
细究,而是以“诗家语不得做常人解”来证明此句的
合理性。如元代萧士赘说:“此诗 形泥迹之人多致
疑三千丈之语,盖诗人遣兴之辞,极其形容耳。观者描写雨的优美诗句
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C37周亚
生《古代诗歌修辞》就将此诗作为夸张手法成功运用
的典型:“透过这种极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使人
们充份感受到诗人那种忧国忧时,怀才不遇的孤寂
情怀”。 ]袁孔雀东南飞全文翻译 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评价此
诗“虽然夸张,却十分自然真切,兴到语绝,令人叹
服。”[5]诸如此类的评论,不胜枚举。
当不以文诗经取名男孩牛年宝宝 害辞,不以辞害意可也。”[‘]而且,在他们看
来,这种“神来之笔”也“洵非”李白这样的“老手”不
可。如清人郭兆麟《梅崖诗话》针对严有翼的警告的近义词 批评,旗
然而,在古今一片叫好声中,也始终存在着对
“三千丈”这种夸张奇想的质疑和虽的组词 不解。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 如宋人严有
翼《艺苑雌黄》认为:“吟诗喜作豪句。须不叛于理方
[收稿日期]2002—05—15
[作者简介]袁晓薇(1974一),女,安徽合肥人,安徽教育学院
中文系教师.文学硕士。
71
点绛唇叶梦得阅读答案-约客古诗带拼音
更多推荐
秋浦歌其十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