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温暖治愈的句子-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描写的是什么
2023年4月29日发(作者:笑佳人珠圆玉暖 离人心上电视剧免费观看全集)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全诗 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一字仲晦,
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
感》等较著名。
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
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
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
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
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
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
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
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
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
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
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当然,如果读者全不
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
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
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
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
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
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七夕节英文介绍 写出了作者郊
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
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
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
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
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
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
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李白最简单十首的古诗 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
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管的拼音 中国古诗文网手机版 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
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十大客厅风水植物 孔门,因为春秋
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
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
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
理诗。
江南春古诗-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初和清明节有关的诗句 中
更多推荐
万紫千红总是春上一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