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沈从文原文-一剪梅原唱是谁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登高唐杜甫古诗ppt)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之阿布丰王创作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

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登录中华诗词论坛主页 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

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

《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

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

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

颔联“情人雁飞残月天txt下载 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

情。带酒字的诗句 “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

于今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依照律诗的格

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一联是流水对,一气呵成、自然流

畅。(流水对是说上句的意思没说完,像流水一样,得流下去才干

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流水是一种比方。)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今

夜难眠的情境。“怜”,怜爱。“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

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怜爱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

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齐民要术的作者 感到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这就

把今夜难眠的情境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这一联对仗工整,描绘

细致。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进一步抒写了对友人的一

片深情。“不堪”,不克不及。“盈手”,满手、一满把。“佳

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我不克不及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

友人,只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这里暗用陆机《拟明月何皎

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诗意,而且进一步升发,表示

出绵绵不尽的情思。

这首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

人至深。

【明月之意象】

本诗的首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当此景象,有情

人岂能无动于衷!分别天涯的多情之人睹月思人,寄相思于月

色,却不堪“盈手”,只能“还寝梦佳期”,在梦里与亲友相会

了。全诗以月为纽带,寄托了相思之情。

1、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

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2、怀友之情。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

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哲思醍醐灌顶是什么意思 。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

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李白《把酒问天》“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

曾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苏轼《水调歌

头》“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避世。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

知,明月来相照”。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如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元日古诗意思全解 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

“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

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

途的困顿是不问可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

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

名篇。

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

“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

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

的愤慨,体现出“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谏佛骨表》)的精神---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尽管招来一场

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老而弥坚,足现刚直不

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韩愈离开长安到了蓝田关,这时回望长

安,只见终南山上层云横遮,京城被阻断在远处。\"家何在\"有身

家无寄的渺茫感,有见逐于朝廷的失意感。而\"雪拥蓝关马不前\"

的诗句,则是借景物以寓深情。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这是自然实

景,这景况出现在韩愈眼前,正好可以寄托韩愈当时的情感。诗

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雪拥马驻,正是人的内心意向的物态表

示。所以字面表意好像是马不肯前行,实际上是人不肯前行的外化

描写。这两句诗是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从中我们可以体

会到诗人心中“英雄失路”的悲壮。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

结语沉痛而从容。《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

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

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

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

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沉郁顿挫”,

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

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

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

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

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

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

高度,二字皆极有力。全诗大气澎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更多推荐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