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长飞光不度翻译-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意兴阑珊什么意思啊)

专题02古诗文阅读

第13练诗歌鉴赏选择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陪丞相听蜀僧琴

黄庶

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

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小园的幽深和春晚。

B.小园繁花飘落,不禁让人产生伤春之感,惋惜之情。

C.有琴有酒有花有宾有主,可以说是“四美具,二难并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了。

D.“四月花飞入酒杯”一句写景,略加点染,便使全诗光彩照人。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

让人产生伤春之感,惋惜之情

错误。首先四月

飞花,小园四月才落花,写出了小园的幽深和春晚,同时飞花落入客人的酒杯之中,写出了主人的好客,

所以表达的应是对春的喜爱之情以及主人的好客之情。故选

B

2.(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A项,“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分析错误,诗中“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人情”应是寻春的执着之情,交代了“南山觅”的原因,词中

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3.(

2022

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B

项,

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错误。三四句

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学弈朗读节奏划分 ,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因此

B

错误。

4.

2022

年全国高考甲卷)阅读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

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

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

欧诗中的

林间

与文诗中的

千岩万壑

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答案】

C

【解析】本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

项的

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法错误。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

高笼

之中;但等到诗人

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日暮苍山远后面一句 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

千岩万壑中

般。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

高笼

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故选

C

5.(

2022

年全国高考乙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领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

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错误,颔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

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故选

A

6

.(江省强基联盟统测试卷)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房兵曹胡马诗①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②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

马轻狂的青年时期。“兵曹”为兵曹参军的简称,掌管军防驿传之事,房兵曹少年从军,有大志,为杜甫

好友。②骁腾:健步奔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写了胡马筋骨分明、双耳劲挺和四蹄轻盈的特征。

B.颔联用“峻”写马的气概,“轻”写马的疾驰,描绘出了这匹骏马的风骨。

C.尾联总揽全诗,宕开一笔,既写马驰骋万里的雄心,也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期望和抱负。

D.全诗风格超迈遒劲,将咏物诗写得凛凛而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意进取的精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

连用三个比喻

说法有误。前两联中,首联开门

见山地交代了良马的产地和独特的外形。颔联

竹批双耳峻

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运用了比喻

手法。

风入四蹄轻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运用了两个比喻,它那精瘦的筋

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故选

A

7.

(河北省名校高三模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刘方平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①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②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注】①列宿,指群星排列。②青门,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以“青门”

泛指送别之处。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笔不凡,视野阔大,写洛阳秋夜天高云淡,月华似水,清辉笼罩着静谧的古城。

B.“青门”点出送别地点,“长怜”表现了诗人对客居异乡的朋友的无限同情和怜惜。

C.“久别”写出了诗人无友人相伴的孤独寂寞,又暗含思念好友和渴望早日相见的厚意。

D.尾联宕开一笔,视角转到对方,朋友写好“客书”却因诗人居无定所,不知寄往何处。

【答案】D

【解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

诗人居无定所

说法有误。诗人是因为不知道皇

甫冉郑丰两个人是否已经回到东吴还是仍然客居西雍,渺无定踪,才不知道寄书当向何处。故选

D

8.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月考试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山花子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

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

屈现代诗词大全500首赏析 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作于杜甫的诗绝句三首 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

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鹧鸪天》描述桂花凭借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色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

的审美品味。

B.《山花子》从形态着手,描摹桂花样貌,从形到神,借晋代名士来比拟桂花的不凡风度,以花彰显

词人品格。

C.两首词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梅、菊或丁香作为陪衬,展现出桂花的清雅脱俗,带有较为鲜明

的主观感受。

D.同为咏桂,从《鹧鸪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蕴藉的忧愁,可感受到南渡前后词人词

作风格的转变。

【答案】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 A

【解折】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

亮丽的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怎么解释 泽

错误。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

一流

,直言无需色彩艳丽即是花中之冠。故选

A

更多推荐

竹批双耳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