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的思想感情-量体裁衣读音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鲁滨逊漂流记电子书阅读)

[国学入门书目]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关于国学知识系统论述,有钱穆先生《国飞舞的拼音 学概论》、章太炎先生《国

学马说 演讲录》(章太炎先生《国学概论》一书因篇幅短小,且有重复之处,

故不提)二书,但《国学演讲录》是以文言文书写的,《国学概论》好读

一些,但是繁体竖版。现代版白话有两本书应较适合我们,一是《中国传

统文化荟要》(吉林人民出版社),一是《国学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较不错。

上面四本只是国学的总体大致轮廓,真正深入还需读古书原著。《四

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书目已在《国学定义及

〈四库全书〉》中提到,在此便不再赘叙。

如果要将《四库全书》中书目一一读遍,实在较为困难。

也因此,近代梁启超先生曾将国学入门书目最低限度列为——经部: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史部:

《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

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子部:《老子》、

《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文

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梁任公并认为:\"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

并此未读,真不能为中国学人矣。\"

只是如今现代快节奏式的生活潮流,要一一去阅读这些古文,恐也不

是易事。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设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在讲演中钱穆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

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

《近思录》、《传习录》。钱穆先生所说前五书,是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为国人学子必读书,

深表赞成,想来这也便是国学最低书目吧。

有鉴于欣赏国学而被古书之浩瀚惊呆的朋友,清平乐的诗意 我觉得有必要将国学入

门书目再调整一下,浓缩到底。把一些对我们来说苦涩死板又诘屈聱牙的

古书(如《尚书》、《易经》、《诗经》)先放一边,先选读一些较富趣味

性的古书。

经部:一般来说,现代政界与学术界反孔非儒的神经已经疲软,因而

现在通行的四书五经里很少再有扭曲儒学的歪解,四书五经的版本很多,

都还可以。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与《孟子

旁通》(这两本较有意思,在领悟圣人微言大义时,或犹能会心一笑)当足

一读。宋代学者兼儒家大师二程曾说:\"学者须先读《论》、《孟》,穷

得《论》、《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其它经则省力也\"(《近思录》)。

二程甚至认为,《论语》和《孟子》学好了,其它经也可以不学。在此,

姑不论学好《论》、《孟》是否便不必再学其它儒家经典这一问题,于中

可见《论》、《孟》之要。

史部:《春夜喜雨》古诗加拼音 太史公的《史记》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读过。其他史籍凭各人爱

好,我们要是喜欢历史,大可读遍《二十四史》。不过便是不喜欢历史,

那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是要读的吧

子部:《庄子》一书走笔峋丽,其文恣肆,应可助长我们的文采,五

四前后,著名教授兼作家施蛰存还建议青年读《庄子》(和《文选》),可

见其要;《墨子》虽也有点难懂,不过墨子是位杰出的思想家,要了解墨

家学说,请读《墨子》;读《韩非子》一书,可以了解法家之八九;当然还

有道家著作《老子》。

集部:首推《文选》;其次所谓文尊韩柳,诗推李杜,所以《韩昌黎

集》、《柳河东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自当读读。但既是国

学最低书目,那韩、柳、李、杜任选两本也便是了。

一言以蔽之,《论语》(必读)、《孟子》(必读)、《史记》(不可不

读,但可选读章节)、《汉书》(不可不读,但可选读章节)、《后汉书(不

可不读,但可选读章节)、《三国志》(不可不读,但可选读章节)、《庄

子》(不可不读,但可选读章节)、《老子》(不可不读,但可选读章节)、

《墨子》(不可不读,但可选读章节)、《韩非子》(不可不读,但可选读

章节)、《文选》(不可不读,但可选读章节)、《韩昌黎集今非昔比是什么意思 》(或选《柳河

东集》,当读,可选读章节)、《李太白集》(或选《杜工部集》,当读,

可选读章节)。

至于近、当代学术论文,可先不读。若不曾饱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

史家著作,便去看那学术论文,无疑较难明了。只因涉猎半个人打一字 不广的话,既难

以读懂书中所论之要,又有先入为主之误。是以可等有些基础形容美人的诗句 后,再读不

迟。

不才窃以为读书求学总会有益于已,诚如古人所云——\"人之有学,

如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国语》)

谨与二三子,其勉之哉……

更多推荐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