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水的诗句-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注音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有关端午的诗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杨炯《从军行》阅读答案
篇一:从军行练习题
从军行练习题
1.(2011山东青岛)请将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一诗补充完整。(4
分)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2.(2011 湖南永州).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1) 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
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 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
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
心。
C. 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
势。
D. 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1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2009 广东深圳) ,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4.(2010中考模拟) 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
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5. “铁骑绕龙城”的“绕”好在那里?
6. 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7.(2012黑龙江中考模拟)赏析“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8.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
本诗的中心思想)
9.最后两句采用的是最后两句采用的是最后两句采用的是最后两句采
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既表现了作者既表现了作
者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
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
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10.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的写
法,先交代____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_的写法,描写__________;
尾联采用______的写法,表达__________。全诗富有_____主义色彩
答案1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
3 (1)B (2)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宁为百夫长
4“照”是“照亮”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
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都,照亮了长安”;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了外患严重、战事紧急的军
情 ,使人仿佛真的看见战火就在眼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紧张的局势,
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出下文的“心中自不平。
5“绕”是“包围”的意思;“铁骑绕龙城”,表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
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
唐军包围敌人的强大军事攻势
6. 大雪漫天飞舞,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
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声和呐喊声
7. ① 两句诗运用景物描写,以战地风雪烘托出战场的紧张和肃杀气
氛,以自然环境中风、雪的冰冷、无情代替了对血腥战场的直接描绘; ②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了出征将士
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
烈的场面
8. 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
者对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及当时唐王朝强大国势和举国上下一
往无前的民族心态的赞美
9.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
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10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
实写,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3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篇二:杨炯《从军行》导学案1
杨炯《从军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
2在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的基
础上,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勇于报国的精神
3 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夸张、直抒胸臆、视听描写等)
4初步了解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学习重点:赏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技巧
学习难点: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
教学设想:抓住关键词赏析诗句,把握诗的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导入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例
如我们学过王昌龄>(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
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相同题材的
诗歌,即杨炯的>
二、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4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标题有的加颗组词语有哪些词语 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
乐府诗。
三、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
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
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
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四.诗的背景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
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五.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2、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①从军行:
②“烽火”句:
③牙璋:
④龙城:
⑤凋:
⑥百夫长:
5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3、依据注释疏通诗意,并再次朗诵
4、集体朗读,读出语调
六.赏析全诗
1、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多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
慷慨雄壮,对盛唐边塞诗的成熟和繁荣有一定的影响。请结合相关诗句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
概括。
3、具体分析
㈠首联:
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
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
3.赏析关键词“自”。
㈡颔联:
1.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
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
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
为什么用典雅、庄重的词语?
2.第四句“铁骑绕龙城”,“铁骑”与“龙城”相对烘托了怎样的氛
围?
6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3、“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4.赏析“绕”字。
㈢颈联:
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
面?
2、苏轼认为诗作应“言而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你认为《从军行》是否做到这一点?为什么?
㈣尾联: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总结: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
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
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
先声。
知识归纳
1、边塞诗的产生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
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
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
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衔字组词 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7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王昌龄。
2、边塞诗的特征。
从内容看:多写战争场面,边塞特有的风光,将士艰苦的边塞生活,
征人的乡愁离恨等。
从意象看:多有校尉、瀚海、单于、烽火、胡骑(马刚字组词 )、匈奴、边土(庭)、
大漠、铁衣、征人、刁斗、金鼓、李将军、铁骑、玉门关、沙场、楼兰
等意象
从感情看: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的怨情;对国力强盛,奇异的边塞风光,将士奋勇杀敌、视死
如归精神的礼赞;对将士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愁思的同情;对朝
廷穷兵黩武,将领骄奢淫欲,不体恤士兵的讥讽等感情。
3、边塞诗的鉴赏方法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八个字暖心感谢父母简短文字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拓展阅读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①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
8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开国功
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问题: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篇三: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n)驯良(xn)干涸(h)坚持不懈(xi) ....
B.和煦(x)要塞(si)炫耀(xun)人声鼎沸(dng) ....
C.迁徙(x)瓦砾(l)迂回(y)齐心协力(xi) ....
D.酬和(h)伫立(zh)刹那(sh)中流砥柱(d)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
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
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
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
伦 ....
9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
行云流水。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中被但闻人语响的但是什么意思 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 《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
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 《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
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 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
败”的硬汉精神。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10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
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
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
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
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
人之俦乎?衔觞赋,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 .
B. 造饮辄尽造:酿造 .
C. 期在必醉期:期望 .
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 ..
B中秋节的诗句词 . 因以为号焉不足为外人道也 ..
C. 既醉而退濯清涟而不妖 ..
D. 黔娄之妻有言能以径寸之木 ..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
11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
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
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①记六一语 ②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
“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
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③擿,多作自能见
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
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2分)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1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① 贾至
②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
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
(3分)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十则》)
(2)宁为百夫长,。(杨炯《从军行》)
(3),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5)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6)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7)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
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
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
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
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
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
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
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
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
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
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
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
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14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
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
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
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
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
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
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
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
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
现有28属220..
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15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
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惊弓之鸟的意思是什么 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
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
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
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
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
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
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
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明白的反义词 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
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
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
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
16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
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
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
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
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
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
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
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
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
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
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
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
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
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
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
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
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
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17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
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
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
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
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
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
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
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
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
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
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20.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哪里 ”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
18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及翻译 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
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
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四、(50分)
23.按要求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
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
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行)
19
水调歌头东风无一事-幼学琼林全文朗读
更多推荐
杨炯怎么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