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看不起白起-寒露的古诗四句诗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红楼梦的第一首诗词
经典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中出现的第一首诗词是什么了?请跟随
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解释:这首诗是《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
宝玉呈才藻》中元春省亲令大家作诗时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格调自
然熟练,纤巧而不露堆砌生硬,具有黛玉诗歌的个性特征。
首联“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将题目分成两句吟咏,句法浑
然天成,紧扣题目。以下四句写来客所见山庄景色。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句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鹅儿在
长满菱荇的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
间。此联仅用名词构成诗句,而未用动词或形容词,这是中国古典诗
歌的一种特殊句法。
颈联“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一气而下,突出描绘“杏帘在
望”的田野景观,画出想象中的丰收景象。
尾联“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写来客的感想。因为这是写给
元春看的所以以颂圣结束全诗十分聪明。
林黛玉在此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之中的太平田庄,其实它只是存
在于大观园内的一个虚假的田庄模型而已。脂砚斋有评“以幻入幻,
顺水推舟”。
元春省亲的时候,这就像皇帝叫臣子做应制诗一样的,让每个人
都写诗,题个匾,她来评好坏。但是她弟弟,她是特别喜欢的,别人
做四句就够了,你要做八句,不是做一首,而要做四首。她认为最好
的地方,比如说潇湘馆、比如说蘅芜院,后来阑珊是表达什么意思 的还有稻香村,这些地
方都叫他每一处做一首诗。做得贾宝玉苦得不得了,最后林黛玉看不
过了,就“作弊”了,最后一首没写完,就是那个稻香村。“杏帘在
望”这首,她就写好以后,写小纸团里面,扔给他,结果他马上就抄
进去,最后评下来,这首诗最好,所有诗里面这首诗最好。“杏帘在
望”后来就改为“稻香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格调老
练,写的诗首联就是要拿这个题目,就要擒题目。她把这个题目分成
两句,一气讲下来,讲得那么自然。“杏帘招客饮”,酒旗在招客人,
“在望有山庄”,看上去“杏帘在望”四个字就做进去了。第二联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
是主语?君子慎处原文及翻译 哪个是谓语?没有的。描写黄河的古诗 没有动苔痕上阶绿 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
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的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
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就用“菱荇鹅儿
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
树的枝条来做自己的窝,回来做自己的`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
这种很工整的句法。第三联和中秋节赏月古诗 第二联,颔联同颈联,你们学写诗的人
请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化。前面是严肃的话,后面就要嘻嘻
哈哈。前面坐得一本正经,底下就要跑步。两联姿态要不一样,前面
浓,底下就要淡。所以底下一联非常自然:“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
香”,这两句话就是一气呵成,很自然,同上面的面目是改变了。同
一个面目,你就是写诗,说明不大会写诗。可这首诗好在最后两联。
稻香村那是一个景致,并不是真正的农村,贾宝玉早就讲过了,这个
地方,水旁边没有山,什么都没有,这里忽然出来一片人为的农村,
过去人为的也写,这里面没有人在种田耕地,也没有人在那里织布,
只是一个景点而已。林黛玉就有这么聪明,不是这个是给元春看的吗?
所以要颂圣,应制诗嘛,因此就说“盛事无饥馁”,现在太平盛世,
没人饿肚子了,“何须耕织忙”,何必去耕织呢?到时候买就好了,
粮食都吃不完。所以脂砚斋的批语就是这样“以幻入幻,顺水推舟”,
什么叫顺水推舟呢?就是大观园没有人耕作,就有景象摆在那里,人
家种好的稻子,顺水推舟。所以“且独钓寒江雪的独表达的情怀 不失应制”,不失应制之体,因
为写给元春看,不单单是个姐姐,她是贵妃,她是代表皇帝出来的,
她让你写诗的话,你必须要以臣子态度对待皇帝一样,要歌颂太平盛
世,所以说“盛事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所以元春看了也就特别高
兴,觉得她弟弟现在这么聪明了,写出这么好的诗来,哪里知道是考
试作弊。这个地方写林黛玉写绝了。林黛玉自己的诗当然做得也好,
也聪明,但她把最好的诗写给她最心爱的人,为他出力,为知己出力
的话,她写的诗写得特别的好。
更多推荐
红楼梦最好的一首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