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起敬造句-中国古诗词大全1000首下载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从军行王昌龄赏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师一优课(教案)

下城区杭州观成中学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景物色彩。(重点)

2.推敲品味,探究作者的人生色调。(难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放声朗读。先请

第一位同学朗读:朗读后请旁边同学评价。

【预设】读准了字音

再请第二位同学朗读:朗读前让这位学生思考,如何能超越第一位同学。学生

朗读聊斋志异之画皮 后提问在哪方面有了超越。

【预设】读出了节奏,包括题目的节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理解:左

迁,被贬官;至蓝关,到了蓝田关口;示侄孙湘,写给侄孙韩湘)

接着请第三位同学朗读:教师表示还有超越的余地,给一些读诗的秘诀,比如

要读出情感,得让自己慢下来。然后给学生准备的时间,比一比谁读得更慢。

最后请全体同学齐声朗读一遍。

二.观物之色彩

【提问】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一首诗,就如同走入了一个画面。

当你置身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色彩?(PPT投影)

【预设】①云,灰白色。

问:如果要在色彩前面加一个形容词表现作者笔下云的姿态,你会用什么?(遮

天蔽日)的灰白色;(宽广)的灰白色

问:为什么?——云“横”秦岭,体现秦岭绵绵群山上有千里阵云,遮住前路使

人茫然。【朗读】请学生读出意象的特点,注意“横”字不可读得太短促。

②雪,白色。

问:什么样的白色?

(苍茫)的白色;(冷峻)的白色

问:为什么?——雪“拥”蓝关,处处都是积雪。

【炼字】“拥”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一个最合适:

①拥抱②拥挤③阻塞(PPT投影)

【预设】“拥抱”,有拟人手法,写出雪一拥而上,显得广阔苍茫;“拥抱”有温

度。

“拥挤”和“阻塞”能体现出大雪拥塞,道路难行,“马不前”,人亦凄凉。“拥

抱”“拥挤”“阻塞”都体现一种“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苍凉。

【朗读】请学生读出意象的特点,注意“拥”字读得厚重一些。

③江,灰白色。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分析:观察瘴气的偏旁,理解古时人们认为南方气候潮湿,尸体腐烂后散发

出一种毒气叫瘴气或瘴烟。韩愈说要葬身于此,寒由心生。

【朗读】请学生读出意象的特点,注意“瘴江边”读得低沉一些。

三.观人之色调

(1)刚才同学们都能从诗的意境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来,近代学者王国维也有相

似的想法。他在《人间词话》中曾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他说:“有

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PPT投影)(板书:

我观物色彩)

【生译】译: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境界),所见之物都带有自己的

情感色彩。【提问】现在我们再来读韩愈的这首诗,想一想诗中的这个“我”

有怎样的感情色彩呢?【预设】①悲愤、不甘——冷(首联)

“朝奏”而“夕贬”,朝夕之间命运发生急剧的变化,获罪如此之快。

问:这是一封怎样的奏戾气是什么意思 疏,让皇帝如此龙颜大怒?

【结合注释明背景】当时唐宪宗迎佛骨入内供奉,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

愈上书《论佛骨表》劝谏,他直言佛不可信,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九

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君心之难测。“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处

罚之严、受挫之惨烈。

【对比分析】作者巧妙地使用“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让数量

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具体化、形象化地表现了变故的突然、遭遇之惨

烈。【朗读】男女生对比读这一联:读出诗人的失望、不甘、耻辱。

②孤苦、凄凉——冷(颈联)

“家何在”,家人都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的画面 知尚在何处的孤苦。

问:诗人在叩问谁?叩问自己,叩问苍天。

【补充背景】唐宪宗严令启程,韩愈仓促上路,路过蓝田关时,又传来了他的家

人遭受牵连被赶出京城、12岁的女儿病死路上的消息,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 首

诗。【朗读】先请生读,再齐声读两遍,“家何在”三字语气渐渐加强,连发两

次叩问。“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是实景也是虚景,是道路的艰险,也象征

人生的艰险,壮阔的场景衬托人的孤苦渺小;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是由于诗人感到前途艰险渺茫,连马也为自己悲

伤得不肯前进了,同时也看出“家何在”的叩问没有答案。

【朗读】请学生读这一联,注意“家何在”和“马不前”中声音的一放一收。

读出他的英雄失路,他的血泪、凄凉、幽怨。

③沉郁、绝望——冷(尾联)

问:这个“汝”是谁?——韩湘。

为什么对韩湘交代后事?——家何在?家不在。

【预设】家人不知尚在何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陪伴一旁的韩湘说“给他

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沉痛而又绝望。

【朗读】请学生读这一联,读出韩愈的悲凉。

④悲愤、幽怨——冷(颔联)

“为圣明除弊事”,认为自己为圣明的皇帝做正确的事情,却飞来横祸,他悲

愤有加。

【比较分析】同学们八下学过的一首诗中也有一个“圣明”,我们来比较一下: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欲济

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投影)【预设】韩愈并不认

为皇帝很圣明,三峡郦道元赏析及情感 因为他不善于纳谏,不辩是非,贬谪忠臣。孟浩然

诗中的“圣明”是太平盛世,他说自己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朗读】请学生读第三句,感受韩愈不遇明主的悲愤。

【引入材料】同学们都从这首诗中读到了韩愈的凄凉、悲愤,清代文学家纪晓

岚也有一样的感受:

(PPT投影)语极凄切。

——纪昀评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现在老师想要叩问一句:诗中,“我”的感情色彩真的只有凄冷吗?(板书:

冷)【预设】诗中,“我”的感情色彩不只有凄冷,还有一些悲壮的暖调。

【分析】①问:哪里可以看出?——“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为国尽忠,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不

吝惜自己残余的生命,老而弥坚、刚正不阿。

问:什么字最能体现悲壮?——“欲”、“肯”

问:“肯”是什么意思?——是“岂肯、哪能”,有坚定的语气与态度

【朗读】请生读这联,再齐读:读出“欲”“肯”二字透露出的磊落坦荡的精神。

②“好收吾骨瘴江边”,表现他的至死不悔,“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朗读】老师读第七句,学生读最后一句,读出视死如归的精神。

【引入材料】其实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评价还有半句话,看看这位知音是怎么说

的:

(PPT投影)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纪昀评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总结】所以我们看到,当韩愈面对人生的冷遇,却还留有一种悲中有壮、哀而

不伤的明亮精神。

这是他人生的暖意。(板书:暖)

【朗读】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悲中有壮、哀而不伤”的情感,齐读整首诗海洋的拼音 。

四.以诗观诗

韩愈的诗传入京城后,他的好友贾岛特意给他写了一首诗叫《寄韩潮州愈》,请

看:

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

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PPT投影)

问:从贾岛诗的尾联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韩愈对贾岛有知遇之恩,贾岛在尾联中表达了对韩愈的美好祝愿。

【和诗】你想对韩愈说什么?你会用什么意象来表达?同学家徒四壁 们试着书写一句或一

联,不要求押韵。请学生当堂分享所写诗句。

【预设】“且看积雪融”“且看乌云散”“把酒趁梨花”(宽慰);“丹心一片示蓝关”

(赞美)

五.作业设计

老师期待你们能在课后继续完成自己的和诗,投稿到学校母亲诗歌朗诵 《观心文迹》的文学栏

目上,期待你们跨越时空的诗作。

【结束语】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品读了韩愈诗中的景物色彩,也品味了

韩愈人生的不同色调。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用一双慧眼“以我观物,以诗观情,

以诗观诗”。(板书:画眼之状)下课!

附:板书设计

更多推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