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江南情》原唱-海客谈瀛洲读音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是什么意思)
生不逢时的英雄——曹植与《白马篇》
文/鲁宝元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随父亲四方
征战,聪明而有才华,被曹操赏识,想立他为王储。后来由于他饮酒不加节制,行
为任性,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王位,继而称帝。曹丕
即位后,曹植备受哥哥的疑忌和迫害,名义上是王侯,实际上没有自由,最终在忧
愤中死去。关于兄弟二人的故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意思 ,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七步诗》:“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萁在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意思 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传说曹丕曾召见曹植,要他在走七步的时间里作一首诗,以证明自己的才情名不虚
传。否则就治他欺世盗名之罪。曹植应命,遂在七步之内成拼音字母表打印版 诗。《七步诗》用同根
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兄弟,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庄子逍遥游的人生观 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
豆汁来做成羹。用萁煎豆来比喻兄弟相残。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
愤怒地质问豆萁,我们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为何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表现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这首诗还有另一个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但该版本显然非曹植所作,因为当时的五言诗为古体诗,而非整饬的五言绝
句。绝句最早在南北朝时才萌发,所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绝非出自曹植之手,而是后人假托曹植之名而作。
即便是第一个版本的《七步诗》,是否为曹植所作,历来也有所争议。但无论
如何,诗句所引起的人们对曹植的同情和共鸣,是深远而意义重大的。“本是同根
生,相煎何太急?”成了感叹兄弟相争,手足相残的名言警句。
除却凄凉境遇为后人常道外,曹植的文学成就亦为人们所乐道。他留下了诗歌
80多首,辞赋、蜀道难作者 散文40多篇。许多杰作为后世所称颂。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曾说: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也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 正因此,才有了后世“才高八斗”的成语。
可见,后人对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还是颇为认可的。请看他早期的代表作《白马
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征战沙场豪迈的句子 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夜书所见古诗全文讲解 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
垂。……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长驱蹈匈奴,
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唯美散文 精神的“游侠儿”形象。
这是那个时代英雄的典型代表,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诗的内容大致可分成四层。第一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概括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层:补叙游侠儿的
来历,描写他超群的武艺:“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
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成为后世名句,表现了游侠
儿高超的本领。第三层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层
则是对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理想的抒发。
这首诗所写的游侠儿生动形象,表现了曹植自身的追求,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
业的渴望和憧憬,激昂向上,骨力十足。
更多推荐
《白马篇》曹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