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上一句是啥


2023年4月1日发(作者:归字组词)

-1-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大全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我在此整理了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

程中有所收获!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1

1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

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

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

是寄托着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

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

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宋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怪生无雨都张伞的下一句 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

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

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

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

壮苍凉之作。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2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

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

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

的悲愤。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宋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

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

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

这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过瘾的意思 贯串

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宋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朗读 事?悠悠。不尽长江滚

滚流。

-4-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

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

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

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

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

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3

1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在这首词中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清明杜牧翻译 情,并非只

在纯客观地作叙述描写。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

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

里,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

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

地点的使命。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

辛弃疾〔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全词通过东栏梨花苏轼诗歌鉴赏及答案 写景和联想抒写了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

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

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宋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想字开头的成语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愁予一

作:愁余)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

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4

1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宋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6-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

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

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

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

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

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

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

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2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宋代〕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

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一作:恨)(无归路一作:迷归路)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

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

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

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

-7-

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反而因此遭致

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

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

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

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见景生情,借这首

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5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宋代〕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

多。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

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

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宋代〕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

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

路难!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爱国的古诗句 ,多叙男女离别。从

-8-

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

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

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词开篇即述离情。

3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弃疾〔宋代〕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

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

容,杯且从容。

该词上片描写了词人回忆曾经在一个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丛中,

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而今晚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闪光的证字组词是 情景,

下片描写了词人想要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宫,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只得在烛光下慢慢喝酒、唱歌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

遇的愤懑情怀。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

更多推荐

年少万兜鍪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