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的拼音-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七律秋瑾的诗词)

赵翼的《论诗绝句》

审时度势,推陈出新

――赵翼《论诗绝句》读解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

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

以举人中明通榜,选用为内阁中书,两年后入值军机处。乾

隆26年(1761年)殿试拟为一甲第一的状元,但是被

乾隆皇帝以清立国以来陕西未有状元为由,将他与一甲第三

名王杰对调而成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

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38年,他因在广州处理海盗案

时未曾按律将108名罪犯全部处死,而是酌情判刑,仅将

其中38人处以极刑,因此遭到弹劾,被降一级使用。后以

母病辞归乡里,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的《论诗》

绝句总共有五王湾简介及作品 首,是专门讨论诗歌创作问题的: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

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只眼

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

说短长。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

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

工。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先看第一首,李杜诗篇,指李白、杜甫的诗;江山,指人世

间、天地间;才人,有才华的人;风骚,《诗经》和《楚辞》

的合称,《诗经》有《国风》,《楚辞》有《离骚》,二者为中

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一般借指为诗坛。

诗歌也和其他文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化一样,一代有一代的思想风格,一代有一

代的代表人物。千秋万代,总有杰出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

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影响诗坛长达数百年。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时代发展日新月异,

现在觉得是潮流的焦点,过不了多久,现在很时髦的东西也

就过时了。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如果自己见识低下,

就像个子矮的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

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评论事物要有主见,不

要人云亦云。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做诗不能太刻意,越

是较劲越写不出好东西来。要放松心态,灵感自会从天而降。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鱼和熊掌不能得兼,

诗穷而后工。又不想花力气又想写出好诗,未免贪心太甚。

赵翼在年轻时即享有文名,以“捷悟”著称。他的文学著作有

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存诗4800多首,其诗造语浅近

流畅,诗风情新畅赞美老师的短句 达,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但有时议论过

多,过于《题破山寺后禅院》 散文化,形象性较差。他对自己的诗颇为自负,有

人说“君诗虽不能及杜子美,却已胜过杨诚斋”的时候,赵翼

傲然答道:“吾自为赵诗,安知唐、宋!”赵翼诗与袁枚、蒋

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说他的诗“忽奇忽正,忽

庄忽徘”;蒋士拴说他的诗“奇恣雄丽,不可迫视”。其所著《瓯

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

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尤其重视

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认为诗歌创作要有时代性,诗人应立足当代,反映现实,

推陈出新,自创新意,不要因袭摹拟,盲目崇拜古人。作者

以唯物史观论诗,以才子之笔成文,有见地,有哲理,文字

活泼而有气势。赵翼论诗颇重“性灵”,观点与袁枚接近,其

主张“独创”,反对摹拟。他认为“大凡才人必朱瞻基与孙皇后的爱情 创前所未有而后

可以传也”。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

祯、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

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

赵翼更长于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廿二

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列为清代史学三大名著。

赵翼机警有谋略,而且善于经营。他自己开了书局,刻印他

自己的书,现在传世的湛贻堂刻本的书,就是赵翼自己刻印

的。

然而,有人也指出赵翼的创新观有很多的啊4声怎么组词 片面性。赵翼所推

崇的“新”是什么呢?他说“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

则新,诗家之新正以此耳。”又说韩愈开李、杜之新,因有“创

体”“创格”“创句法”;白居易之新在于“和韵”“次韵”“新体律”。

这未免有点形式主义。

元好问说“一语天然万古新”,新在自然;赵翼说“天工人巧日

争新”,新在造作。

赵翼是反对宋代的变法的,他称赞苏轼当年抨击新法,“口快

笔锐”,而乌台诗案以后,“不敢出其不平之鸣”,“不敢复论天

下事”,“故其诗止于此”,深以为憾。

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可能发现赵翼文学观点存在的局限性,但

是他毕竟领了那个时代的“风骚”。

各个时代都有新人新事新创造,科学创造日新月异,人才辈

出,人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创新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推陈出

新,不破不立。是先破,先推陈;还是先立,先出新?每个

时代都有自己的要求,不能盲目创新,不能肆意抹杀前人,

要实事求是地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情感 待历史,要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不能凡事

一概而论,机械地处理问题。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固然在千年之后有落伍的方面,赠刘景文诗配画

但是谁也抹杀不了他们在文学史的地位,谁也掩盖不了他们

曾经光耀千秋的辉煌业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不能因

为李杜的成就达到了顶峰,后人就永远望尘而不敢企及,认

为那是不可超越的。毕竟时代是发展的,今人的业绩未必逊

色古人,我们同样可以在历史的时空中留下自己的印痕,同

样可以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独立潮头。

尽心

2006-10-3改

更多推荐

论诗清赵翼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