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屈原原文全部11篇-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年4月6日发(作者:关于陆游的爱国三首诗)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
一时,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
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国诗词大会》
以罕见的魅力把老中青三代人同时吸引到电视机前,不仅刷新了收视率新高,也
在荧屏内外掀起了一波波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更多的人在领略到诗词之
美、诗词之趣的同时,纷纷感到自己诗词知识的匮乏,惊呼“好想再学一遍古诗
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古典诗词,作为中文特有的一种文体,不仅是“六艺之
一,群经之始”,也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必备的文化技能,更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
的一块靓丽瑰宝。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千百年来,那些历久弥新
的古典诗词,不仅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博大、
精深,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更包含了中国国民精神的全部符码。
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诸如珍爱粮食的“谁知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寻求新机遇、新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人顽强执着
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身处逆境仍乐观打拼的“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拳拳爱国心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等,历经时代的.演绎和岁月的磨砺,更加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
当今时代,会作古体诗词的人已是凤毛麟角,用网络流行语篡改恶搞古诗词
的却屡见不鲜。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现行的教育制度也没给古诗词留下多少空
间,默写古诗词在高考中只占6分比例。在此“指挥棒”下面,中小学语文教学
正落入“工具理性”陷阱之中。但不管怎样,中国百姓对于诗词的喜爱,从来就
没有停歇过。近年来,一些被“损坏”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正在得以逐步修复。
让人欣喜的是,中央电视台率先垂范,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
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又特别推出了这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
大会》。据悉,全国共有5万多名诗词爱好者报名参加,选手从农妇到教授都有,
更不乏各种学霸小明星们闪耀舞台。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普通人在《中国诗词大
会》的舞台上,以文会友,用优美的古诗词你来我往,绽放出各自的精彩。
荣登此次《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宝座的是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武亦姝。这位
只有16岁、身高180、诗词量首、把陆游当作“男神”的00后萌我的朋友6 妹子,每次比
赛都以汉服造型登场,其在舞台上散发出来的自信、古典的气场,以及行云流水
般的答题速度,令台上对手心服口服,在台下圈粉无数,一夜之间便蹿升“网红”
行列。来自湖南衡阳的湖湘才子彭敏也在台上惊艳了一把,荣获亚军。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2
生活就像一个百味瓶,里面装着酸甜苦辣等百味。在这个百味瓶里,有让人
开心的事,有让人伤心的事,有让人惊喜的事,有让人难忘的事。这个假期,让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就是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了。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古诗词比赛的节目,它用有趣的题目,紧张的对抗
和精彩的嘉宾解读,让观众更深层地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美。节目由“个人追逐
赛”、“横扫千军”、“出口成诗”、“飞花令”、“诗词接龙”、“绝地反击”
等环节组成。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诗词接龙”。每当我观看节目的时候,我仿佛
看到了古代武林高手的比拼,他们个个满腹诗书,“内功”深厚,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节目里卧虎藏龙,在一期陈更和朱彤比赛中,高中古诗文必背重点句 她们的“诗词接龙”对决
让人折服。主持人董卿先开了个头,她说了一句选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二
首》里的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陈更淡定地接上“君自故乡来”,朱彤接的是
选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中的一句“来日绮窗前”。陈更微笑地接
道:“前不见古人。”朱彤接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就这样,她们两个你一
句我一句地暗暗较劲,电视之外的我看得心惊胆战,更为她们拍手叫好。当她们
接到“竟无语凝噎”的“噎”时,陈更绞尽脑汁最后还是没能接上。我的脑袋不
停地转啊转,我也没能想出“噎”字同音的开头的诗句。这时我弟弟灵机一动,
说了句:“夜来风雨声不就可以了嘛!”我们全家都哈哈大笑地给弟弟竖起大拇
指,从这以后,弟弟也和我一样爱上了《中国诗词大会》,他还说:“长大了我
也要去参加这个比赛!”
《中国诗词大会》成为我们家寒假的精神粮食调味瓶,给我们带来“酸甜苦
辣”的感受。“酸”是自己知识的缺乏,“甜”是那选手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苦”
是认识了那些在挫折中磨练成材的选手,“辣”是节目给我们带来的回味无穷。
通过节目嘉宾老师详尽生动的的讲解,诗词不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枯燥乏味”。
我们从简短的文字中,却能领略诗的韵律美、诗词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和抒发
的感情。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诗词真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历史画卷呀!
现在,我和弟弟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诗词接龙”了。弟弟经常缠着我和他
玩“诗词接龙”,尽管他有时会因为接不上诗句而“耍赖”,尽管我掌握的诗词
还很少,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在游戏中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查阅,不断地过江千尺浪下一句是什么 背诵,
我们一定能积累更多的诗词,把诗词学得更扎实,从而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就是有意思、有意义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一起在诗词的海洋中尽
情地遨游吧!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3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被节目中那
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深深的震撼了,让我领略到了经典古诗词的美妙,评委老师
的点评画龙点睛,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中国古诗词就像一块美味的
蛋糕深深的吸引了我。寒假开学前,妈妈带我去书店买学习用的书,我直奔卖古
诗词的地方,左找右找,怎么也看不到《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我不罢休地去
问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咪咪地说:“你要的这本书可是畅销书籍,现在脱销了,
啥时候再来还真不知道。”看着我失望的表情,妈妈安慰我说:“我们再去其他
书店看看,也许会有,妈妈一定会帮你买到的。”我满怀期待的朝妈妈点了点头。
下午我和妈妈又去了两个书店,也都卖完了,等我们从书店出来,天都已经黑了,
我和妈妈精疲力尽的回了家。但是没买到书的事情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心
上,总是让我很郁闷。
一天放学回家正在写作业,妈妈打电话给我,让我去楼下拿包裹,我没好气
地说我写作业呢,没时间。妈妈在电话另一端神秘地说既然不想要惊喜那就算了。
惊喜?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包裹里会是什么呢?我带着一肚子的疑问下
楼拿了包裹,沉甸甸的,方方正正的,难道是……我有点激动了,急步上楼拆开
一看,我开心地跳了起来,对,这个惊喜就是我心心念念的《中国诗词大会》,
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书,翻开书的那一瞬间,我仿佛进入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
河,在诗词歌赋的带领下,我体会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
情,感受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苦闷,品味了李煜“问君能
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放之情。
我穿越历史和作者一起去品味、去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与清澈。“叮咚、叮咚”
门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妈妈回来了,我抱着妈妈狠狠的亲了一口,妈妈
笑着说:“看来你的作业一定没做完,诗词倒是看了不少吧。”我这才惊觉到时
间过得真快,一晃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我呢,我吐了吐舌头对
妈妈说:“放心,我会很快写完的,写完了我再继续读我的古诗,再让我梦回大
唐。”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别贫嘴,快去写吧。”
自从有了《中国诗词大会》,只要我出没过的地方都会有她的身影,她就像
我的闺蜜一样和我形影不离。你问我为什么这么爱她,因为她给我带来了快乐,
给我了学习的力量和激情,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浩瀚与魅力,我心里还有一
个小计划,那就是:我要参加下一届的中国诗词大会。为我加油吧!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
连续看了三天第二季诗词大会了,之前的第一季也断断续续看了一点,在此
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部分:百人团一起答题
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比较简单的答题部分,有填字题、挑字题(九宫格)、给下
句说上句题、选择题、挑错字题。从题型来看还是比较全的。另外,题比较简单,
基本都是小学、中学课本里的诗词。我认为这一部分是为了普及用的吧……另外
观众在电视机前也可以一起互动,还挺好玩的。我觉得那个用箭射向屏幕的地方
有点浪费时间,不过可能是为了舞美和答题者的悬念而设的,另外让结果比较直
观。
第二部分:飞花令
这个就比较考验选手的诗词储量了,就是给一个字(这三天的字分别是“花”
“春”“月”)然后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诗词,直到一方说不出来为止。这个我基
本就不太行了,所以看的时候就各种膜拜,另外给予我力量(突然中二什么鬼)
去背更多的诗词。看的时候我以为我爸会跟我说:“你看看人家,都是十六岁,
这么厉害,你行吗??”但意外的是,他居然没说......
第三部分:抢答题
这个前几道题还挺有意思的,是边看画边猜诗,还要求比较高的想象力吧,
反正选手答题时应该挺“惊心动魄”吧...后面的选择题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
主要是看选手的心态和抢题的速度,看得也有点揪心
从赛制来说,我比较困惑,因为从第二季第二场来看,四位选手都是答满了
九道题的,就是看百人团的发挥,感觉有那么一点点不公平。但又说不出来哪里
不对劲。但我觉得整体的赛制还可以(就是选百人团中最强的和第一轮胜出者玩
飞花令,然后胜出者再和擂主比拼,最后再选出百人团的四个人进行下一场的比
拼)关于赛制,大家还可以多加探讨。
关于舞台的设计和效果
我感觉很美,还有潺潺的流水,感觉很有意境,背景板的图画也在不停变幻,
有明月夜、有带有荷花的池塘、有枫叶……本来想上图,但没找到,真是抱歉
关于点评老师
有康震老师、王立群老师、蒙曼老师。讲解的都很棒!我最喜欢听讲解了!
康震老师很幽默,我也超喜欢王立群老师!听完讲解之后我对诗词又有了更深一
层的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只是背下来就可以了……听三位老师的讲解是我看
诗词大会最大的收获了。另外,董卿主持得也很好,感觉她的诗词储量也不错(虽
然应该有提前准备好的资料,那人家也很厉害啊啊啊)啊忘了最可爱的郦波老师!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5
春节期间,央视为广大诗词爱好者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
作为它的忠实观众,我欣喜不已,觉得它就像一场春雨,滋润着读书人的心
田。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诗词迷,只是随着阅读面的扩大,我对诗词渐渐产生兴
趣。前年,我从县图书馆借了一本余秋雨的《中国文脉》,此书写得非常漂亮。
作者用他饱蘸感情的文字为读者讲述了中华悠久的诗歌史,也勾勒了一大批诗人
的面孔。
曹氏父子、苏氏兄弟、王维、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
活在文字中,活得痛快或艰辛。我们和古人一样,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把各
种滋味化在酒、诗、歌里。我们和古人在心灵上相通。去年,我又读了林语堂先
生写的《苏东坡传》,对文学家苏东坡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为他的人格和诗
词魅力所倾倒。后来,我就开始研读诗词,用心领会诗词的意境和含义。这次带
着一份投入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更有收获和感触。那些熟悉的诗句使我想起
小学语文老师,她让我们反复抄写生字并背诵那些诗歌,字词句就这样牢牢种在
脑海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道
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些诗句浅显易懂,也极富画面感,并深深打
动我。凡是流传广的诗句,都写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是苏东坡因为想念手足情深的弟弟而写。近千年过去了,用
这些话来表达人生的无奈仍然是那么贴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是苏东坡为悼念亡妻而写。如今读起来,仍心有戚戚焉。
我们作为21世纪的公民真幸运!我们可以坐在教室、图书馆或是家里,品读
古人留下来的诗歌精品。与古人通过文字对话、交流真是快乐的事情。在庆幸的
同时,也不乏担忧。当下国人还是浮躁有余、定性不足。君不见众人对手机爱不
释手,诸多无聊的八卦信息占据了人们太多的时间。人们很少读书,更不要说读
古诗词了。当然,不可强求众人热爱诗词。只有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媒体共同努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才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古诗词的行列中。
在这一点上,《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创人员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为我们精心
制作了这样优秀的节目,唤起了我们对古诗词的热爱。董卿自然、高超的主持风
格和数位知名学者的精彩点评相得益彰,令观众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用杜甫的“短暂的近义词 好
雨知时节”来概括我的观后感也是最合适不过了。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
腹有诗书气自华。转眼间,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舞台已陪伴着我们走过四个冬
季,正如这一季开场时董卿老师所说:季节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这是我们一
年一度的相约。
那些人
今年,在《中国诗词大会》这个唯美的舞台上,像去年武亦姝那样温婉而又
不乏书香气的高手还有很多:初二学生邓雅文,美丽的容颜下满腹书香才气;靳
舒馨,虽然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师,作为事业,对科学的追求是她的一种
使命,对诗词的眷眷之情,则成为她的一种信仰;还有那小小年纪就登上数次舞
台的“自信小将”陈滢,年龄虽小,却满腹文才,诵读诗词时,那认真的样子,
让人生爱。这一季的诗词大赛,年龄从五岁到七十一岁,他们当中涵盖了学生、
乘务员、机长、警察、科研人员……那些人,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同样对
诗词怀着着一颗赤子之心,有着深深的眷眷之情。
那份情
在上台的选手中,有一人让我印象深刻。夏鸿鹏——他虽然不是本场冠军,
上场的次数也不多,但他却印在我的脑海里。在他瘦削的脸庞上,流露出一种刚
毅与执着。还记得去年他出场时介绍自己:他是一个无胃的人,但他更想成为一
个“无畏”的人。在诗词的陪伴之下,他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而今年第
四季的舞台上,他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这里,与女儿一起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作为一位父亲,他是伟大的。为了信守诺言,他带女儿一起参赛,或许只有这样
亲身体验,才会更加真切。他带给女儿的,不仅仅是这一段陪伴的美好时光,还
有诗词能带给人的精神慰藉!
那首诗
漫游诗词大会,我们可以从主席诗词中感受“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的乐观与自信;体悟杜牧的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让我们感
到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则给我们带来春日
的暖意;在诗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古典
美女,也可以想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可以领略到苏轼的“谁
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旷达的胸襟;也可以获取“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
年时”的前进动力……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总有那么几首诗让我们感动,
总有那么几首诗成为牵引我们前进的力量。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人们传唱
千年!
带着一些留恋与不舍白居易《长相思》 ,第四季诗词大会结束了。但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诗
词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鼓舞我们勇往直前的最
深层的力量。
人生自有诗意,生活不止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带着对诗
词的那份初心,走在追寻经典的路上,采撷在左,诵读在右。一杯香茗,一卷诗
书,在个人成长的路上,有古典诗词常伴左右足矣!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7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已经落下帷幕,是央视科教推出的一档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
赛节目,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档好节目,最近一月,由于我女儿喜欢该
节目缘故,所以从每天晚上八点钟开始,我们全家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在
比赛开始后,我们努力与台上的选手同步答题,只能偶尔答对几题,我连续看了
几场,深深地被选手所吸引。
我常被选手们的精彩答题和二位老师的点评所陶醉,随着老师的点评,脑子
里常常浮想联翩,《诗词大会》用轻松的、愉悦的、有看点的电视节目形式,特
别是有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任主持,著名学者康震老师、郦波老师、蒙曼老师、
王立群老师担任点评嘉宾。评委老师的点评,画龙点睛,幽默文采飞扬的语气,
由简入难地带我们进入诗词的世界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陶醉。在比赛中,节目
很容易唤起我们学生时代曾经背诵过的诗词,成长中的记忆,让我们有更多的人
生思考与感悟,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央视此举,
对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诗词知识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
舞台尝试,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秦时
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等,这些熟悉又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我的脑海中
翻腾,意境显露,带来无穷的遐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带领观众在“熟悉
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正如节目开场白所讲,诗词是传颂古今的歌唱,是感动天地的情怀,是创造
末来的力量,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唤醒了我们
每一个家庭最温暖的记忆,中国诗词大会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
美,让我们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
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诗词会塑造一个独特
的你,会影响你变成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传播中国最美的诗词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举办的很精彩,它深深的吸引了我,感染了我,带我体会最经
典的中华诗词风范。愿我们在工作后,利用闲暇之余时间,去看看类似节目,她
能陶冶我们心灵,生活会更充满诗意,岂不妙哉?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
这个寒假,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主要以打擂台的
形式为主,节目组从各地选出了热爱古诗词的达人,这不论年龄不论职业,只要
爱古诗词敢于挑战自己的都可以来报名,从中选出一百人,由他们组成百人团真
可谓势不可挡,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
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百人团里那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呀!像彭敏、武亦姝、
张淼淼、陈更等等那都是白人团里冲出来的“黑马”,在个人争夺赛里他们的表
现真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个人争夺赛中共有九题,他们
总是全答满并且是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他们把诗句分析的很透彻,讲的头头
是道,就连点评老师都赞不绝口。
最后一个环节是擂主争霸赛,是本场擂主与上一场擂主间的对决,这个环节
最考验答题技巧和反应速度。
正如古人所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
方悔读书迟。现在的时光正是读书的好时光,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学习但同时
也要多积累古诗,把我们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传承下去。
诗词能让人心变得安静,静静地阅读时,人的整个灵魂便处于一种静谧之中,
人便有了一种身心经受彻底洗礼的神清气爽的感觉!让我们爱上诗词,去慢慢体
会诗词的美,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味“问君能有几
多愁”的赞美老师的简短小诗 亡国之恨,感悟……唐诗宋词就像巍峨挺拔的五岳山一样屹立在我们心
头,等待着我们去挑战,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飞花令环节中,是个人争夺赛中得分最高的和百人团里答题最快答对最多
的选手进行的比赛,他们要围绕主题字轮流说出不同的诗句,每一场的飞花令是
最激烈的,因为那是强者与强者间的对决,每次围绕主题字我只能说几句有时甚
至说不出来一句,他们可真是“麒麟阁内真神仙,龙虎山下真英雄”让我不得不
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几场的的比赛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叶飞,他是一个和我同龄的孩子,
他能背几千首古诗还能把诗词当做朋友,在比赛中他不但答完九道题,而且对诗
词的理解十分准确就连关于诗词的典故或背景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再想想自己,
在班里的成绩还算不错但和他一比简直是差远了,再加上我从小就对古诗有着很
大的抵触心理,能背下来的古诗还不足一百首,唉!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
所以我们永远也不能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9
作为央视的台级重点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年的节目制作周期,录制20
多天,前期筹备、策划、讨论近3年。
连续两季担任点评嘉宾的王立群教授在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表
示,4名点评嘉宾只负责点评,并不涉及出题。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央视自主原创的节目,而不是像有些电视台高价购
买国外电视台的成熟的模式,这是真正的自主创新,极为罕见。”王立群说。
制作第一季时,颜芳和她的团队整整工作了600多天,修改了20多版。《中
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曾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综艺栏目奖。
为了第二季更进一步,制作团队在又付出了更多努力。
“创新不易,靠的是电视人的觉悟,为电视人的志气而战。作为国家电视台,
也有责任去担当。”阚兆江说。
第一季的时候出题范围局限在唐宋,第二季入选节目的诗词则从《诗经》到
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
内容设置是《中国诗词大会》最大的难点。作为一档大众电视节目,诗词太
简单和太难都吸引不了观众,必须做到“熟悉又陌生”,不能离观众太远,也不能
离观众太近。
“比如有一道题‘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说的哪个节日,
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在说“重阳节”,这时候观众就会有知识上的满足感,能把观
众黏住,让他有参与感,形成一种与节目与选手的互动。”阚兆江解释。
点评嘉宾康震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做到了知识性、趣味性、竞赛
性和高雅性的结合。
选手陈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更看重专家对自己诗词世界的引导。“哪
些作品开始读,用什么方式读。对我们业余爱好者而言,这是接触老师,接触经典
很好的机会。”
至于,怎么才能成为接近老师的百人团成员。颜芳透露,百人团的诗词背诵大
致在300首—3000首。“至少要熟背《唐诗三百首》。这是最起码要求。”颜
芳说。
除了内容,第二季的比赛还升级了赛制,如“飞花令”的设置,让节目效果更
加出彩。
有网友说,节目太注重选手的故事。阚兆江承认对选手的选拔有所控制。他
说,如果只是为了比赛,节目组大可以去高校里最顶尖的中文系请几位学生来参
加。
“我们今年特意丰富了百人团的构成。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一百多位选
手来自全国各地,不分年龄、不分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
师,也有普通农民。”阚兆江介绍,“一个人在这里有好的表现能激发一千个一万
个跟他差不多的人接触诗词。百样人生才能激发最大的文化价值。”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0
节目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这个节目火最深层次的原因,
就是中国人仍有不死的‘诗心’。”诗歌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
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抓组词 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
风貌的展示。
本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
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
千年。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
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
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
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传媒研究者靳智伟表示,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
化情结,这构成《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社会基础。“当中国人遇到天大的困难
或灾难时,甚至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有诗。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
诗章,而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事实上,本届选手已经展现出诗词对他们精神的“锻造”。冠军选手武亦姝
说,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读东坡诗词会让人有好的心情,不知
不觉中,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人生挑战。选手陈更说,古诗
词中关于人性、历史的内容,可以映照在自己当“这个节目火最深层次的原因,
就是中国人仍有不死的‘诗心’。”
2月1日播出的节目中,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以“月”字吟诗,被提醒
所说诗句重复了,她脱口而出《诗经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蒙曼随即点评道:“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
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
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说,“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
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
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当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主动选择放弃比赛的时
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正是他们的取舍彰显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
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唤起了我的学习欲望,认识到自己还要学习的东
西很多,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如果让我去参加节目,我可能在第一道题目上就
卡住了。感触颇深,真真的是学无止尽,我们要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好习惯,不
断地充实自己,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发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1
正月里,我爱上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人生自有诗意。”
这是主持人董卿老师常说的话,也是我喜欢这个电视节目的原因。当选手答题开
始,宁静幽远的古风音乐便响了起来,配上绚丽的水舞台,可谓是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我感觉身心都被陶醉了。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诗情,不一样的人生!
《中国诗词大会》中可谓是人才济济。上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稚气未脱
的孩童,高手如云。有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所有想象”的高一女孩武亦姝;
擅长用文言文写作的初一学生叶飞;满腹文采的北大工科博士生陈更;还有伶牙
俐齿的王若西。
其中,第九场的二号选手白茹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茹云是一个朴实、
乐观、坚强的人。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白茹云和诗词的暗字有什么组词 最初结缘,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她的弟弟小时候脑
子上长了一个瘤,发作的时候,就使劲打自己的头,打得头都破了。白茹云这个
长姐就在这个时间给她的弟弟背诗,弟弟听了,便安静下来。弟弟再哭再打头,
她便再背。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古诗词的。
白茹云在六年前也生病了,得了癌症。为了做化疗,为了省24元车费,她
放弃直达的车,早晨5点起床,辗转5小时,转车来到医院治疗。更让我觉得不
可思议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她竟然坚持把一本《诗词鉴赏》看完了。做完化疗,
她五官都有些退化,可她依旧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讲完了这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大
家都忍不住落泪了,而我们可敬的白茹云却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
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我对她敬佩得五体投地。我想,
此时,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她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又想起了董卿老师看见在温暖的会场,白茹云还穿着那件厚厚的羽绒服时
的表现。而对于董卿老师的疑问,白茹云并没有十分惊讶,反而很淡然地说:“还
是保险一点吧,身体重要,我已经不在乎美丑了。”
喔,可爱可敬的白茹云又怎么会丑呢?就如董卿老师说的那样:所有能看到
的美,都是暂时的,表面的。而这种表面上能看到的美对白茹云来说,根本无所
谓,也不重要。她经历了这么多别人难以想象的事但还是和其他选手一样阳光,
一样优秀。她轻轻松松答出了题目,这是大美啊!
《中国诗词大会》中这样的人还有许多:为了照顾母亲回乡的王铁隆,在自
行车摊前与大家探讨故事的王海军……他们是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
们很美,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我遨游诗海,驾驭知识的航船,更让我感受到人间
大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胜利之神就会向你招
手。正如那句诗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更多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