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的近义词语-感叹圆月美的诗句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不骄不躁)

《三国志13》作战策略思路和攻城心得分享

《三国志13》作战策略思路和攻城心得分享

先说回以前的老玩法,那就是不断登庸武将之余,就是快速攻

夺城池,目标是把一堆又一堆的城池作为产兵的前方,然后再把全

部兵力推上最前面的城池,跟计算机比兵力,谁最快产兵,谁就可

以取得最后胜利。

针对以上的玩法百度古文翻译器 ,《三国志13》推出了三项限制,第一是,后

面的兵搬不上来,第二是玩家主持的进攻队伍,只限十队,第三是

反XX联合阵势,大概是在玩家占据约廿个城池后(存在感也有影响)

就会发生,所以玩家再也不能“以多欺少”,否那么就不会享受到

《三国志13》带来的新考验。

我的攻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即是“精”(专和密),玩家

从一开始要作出精兵和精城的打算,相反的意思是,在没有到达精

兵和精城的根底,不能够去扩充城池和兵力,因为那是没有用的,

反而会陷入计算机所安排的陷阱,到了最后的时候,反而愈快陷入

一种有一大片江山,但却随时岌岌可危,被各路敌人所瓜分的悲

哀。

我经过了各种的测试之后,我认为,玩家从一开始要维持四个

城池,几年后只可扩充到草地的拼音 六个,就是我“精城”,理由是玩家要派

武将前往驻守及开展,平均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喻什么 个城池至少要有五人,才能够到达平

均开展手上各城池的方案,除非你是曹操这类大腕,假设像刘备的

流派,没有太多人愿意跟随,三四城池已够辛苦了。

“精城”,即是城里首先要做的工作即是提高民心(增兵力),

在民心未推向1000之前,其他工作我做得很少,因为一个城池没有

三万兵力的话,邻居就会来欺负,因此在初期,搞民心,从中也培

育出三位大臣(军师、内政和军事),要设法把这三个人弄上七品

官,军师要90智力、内政要90政治、军事要90统率,没有这三个

人的指令(有90才可实行2指令),你的城池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成长

起来,所以君主开始有的两个指令,我都交给这三个人选搞内政和

巡察,希望在一年后把他们推到大臣的位置上,就是玩家取得第一

步的成功。

第二步就是搞兵种,我通常是选枪兵为先,假设你选曹操,又

占据濮阳,可以训练虎豹骑,那就先选骑兵,把兵种推上2000,就

有精锐枪兵,接着才选弓兵或骑兵,至于内政,我较为专注在农业

方面,因为整体上来说,军粮比金钱重要,我不太用攻城器(嫌它要

筑起来,我直接攻城门更快),当然,内政也有影响兵力陋室铭原文及注释 的增加,但

我的意思是,玩家的两个指令要多专注在巡察、训练和农业,其他

的.就让大臣来搞。

在一般上来说,城池在低开展的情况下,大概有三万多兵,我

“精城”即是把它推上五万以上,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推上七万(满额

是十万),但那是十多年之后,因此有五万多兵力是初期合理的要

求。

那么,我的初期攻略是堆积十五万至廿万的兵力(由三至四个城

池加起来),以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到最后,最强的兵团也只

不过廿四万而己,所以你假设用十五万的“精兵”,要输已经很难

了,再加上你只有四五个城池,不可能有敌人结合起来对付你,只

余下一对一的话,十五万的“精兵”足于抵挡了。

或许有人会说,倒不如想方法攻下一些没人的城池来屯兵,我

也试过了,效果不好,因为你端午节的传说有哪些 要派人去搞精兵,又太远,调动不容

易,最后还搞到邻居送别友人最美好的诗词 不爽你,采取联合阵势来麻烦你。

那么,更重要的一点,初期的每一场战争,我都要亲自监战,

交给计算机的话,兵力损耗严重,倒不如自己来控制,把消耗减至

最低,就可以走到更远,攻上更多的城池。

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只能挑上十位武将,每人有一万五千至二

万的兵力,我的配搭是4:3:3(4骑3枪3弓或4枪3骑3弓),原因

是只有枪兵没有弓兵,没法大量消耗对方的兵力,至于骑兵,是要

进展偷袭或回防,曾试过在野战中,把对方的三万兵力阻挡在半

路,偷袭大营而顺利胜出,因此三个兵种各有好处,不可忽略掉。

在野战中,我通常派骑兵偷袭其中一个驻站,把敌人的主力引

过去,我的主力就全面进攻敌人的主营,让对主力进展回防,在半

途中用主力和骑兵前后挟击,加上伪报和火计,可以轻松地胜出。

至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于攻城就更简单,让对方兵力龟缩在城内,就全力进攻城

门,城门被攻破之后,就把你的各队离开城门,远一点无所谓,这

时对方的主要兵力就会闯出来,这时就是金庸亲口承认最强的人 围剿的好时机,倘假设对

方是弓兵,就会上城头射你,等你把对方兵力消灭,才爬上去消灭

他们。

我的观点是,为了确保你的兵团可以继续攻下去,兵力消耗不

能金缕衣古诗带拼音朗读 过大,少了一两万兵那已经很严重了,因此要惜兵如命,我最开

心的时候,就是占据了对方的城池,对方非常不爽,从远方调来千

多人也要攻你,由于每队到达的时间都不同,在对方攻城时,我只

派一或两支伤兵最少的队伍站在城门,其他队伍就躬在大营里,让

伤兵恢复过来,运气好的话(对方走来走去不攻城),一场攻城战让

我可以恢复一两万伤兵,可是对方这么少的兵,有时甚至我还未出

手,城头的强弩把他们射得干净,因此我攻了一城,是不会解散

的,就是等这个恢复伤兵的时机。

因此,我的想法是,向敌人进攻不是为了占据城池,而是要消

耗对方的兵力,只有等到对方的兵力无法在短期内补回来,就是你

消灭他们的关键时候,因为计算机的想法很死的,它不会偷袭你的

后防,只会追着你的主力来消磨,因此你只须等对方把兵送上来而

己。

“精兵”和“精城”的重要性,是因为只要你有四或五个城

池,随时可以编上廿万名精锐的兵团,就不怕会输给计算机。

至于为什么是四或五个?因为一个城大概只有五万多人,一个武

将可带二万人,因此一个城只容纳二个武将的兵力,因此十个武将

需要五个城池才能编满。

有时,我为了节省时间,每个城池开展的精锐兵种都不同,比

方A城只有精锐弓兵,B城只有精锐骑兵,如此类堆,是不必让每

个城池都有三种精锐兵种。

至于“反XX联合阵势”,那是后期无可防止的现象,第一种防

止的方式,即是先与前方的势力结成同盟,确保他们不会抽后腿,

把前方的势力搞跨之后,才回去抽他们,第二种方式,即是我的大

部份武将(除了大臣和那九位要出征的武将),早在我占据某个城池

之后,就派他们(至少五位)前去驻守,包括派了一位太守,因为你

只要在中期把这些城池开展一下,通常也有三至五万兵力,尤其那

些与敌人对岸的我方城池,总算间隔我的“精城”很远,只要他们

守住几个月,城还未破之后,我的精兵就可以赶到救援。

其实,到了后期,因为你的兵力最多才会被各势力来围剿,届

时并不是你六年级下册英语书 的兵力不够,只不过是被四周围的势力围剿,不知要去

那里救援而己,因此我是未雨绸缪,即是不要夺下太多的城池,夺

城只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势力而己,在中期,尽量维持在廿个城以

下,存在感只让自己当上“公”而己,这时我就会确保与某势力对

邻的我方城池,有足够兵力抵抗,比方说,你是曹操,灭掉北方袁

绍的时候,就是“反XX联合阵势”的开始,那么下方有刘表和孙

权,西方有马腾和刘璋之类,因此,我会先让长江一带的我方城池

有足够的兵力和武将,对方开始进攻,我就带兵守着西方,与马腾

之类对峙,至于向南面的就由其他武将来守着,等到刘表和孙策等

的兵力消耗到七七八八,就是我的南方军反攻的时候,我曹操的大

军根本就没有到南面,只专注在西面而己。

更多推荐

三国志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