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的组词-推却的近义词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和平的反义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使君:
称刺史。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
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
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前后共二十二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
说23年。
弃置:抛弃。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
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
等人。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
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
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
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长(zhng):增长,振作。
<韵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评析>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
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
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
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
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
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
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
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
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
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
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
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
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
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
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
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
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
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
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
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
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
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
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
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
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
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
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
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
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
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
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
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
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
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
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
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
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常识>
体裁:诗
类别:七言律句
年代:中唐
作者:刘禹锡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
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
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
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
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
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
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
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
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
积极乐观的精神进哀江头拼音版 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
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
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
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
《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
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
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
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
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
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
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
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但许多人可能
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
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
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
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
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
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
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
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
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
“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斯时被贬为广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同榜进士,诗歌
唱酬,友谊殊深。当他读到《陋室铭》后,获知刘禹锡遭受势利小人
冷遇时,愤懑不平,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
换和州,虽得重罪,死不恨。”虽未获准,但足可见“患难识知己,
文人更相亲”的高贵品质。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一抔,而刘禹锡的
《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
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
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
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
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
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
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拈花把酒尽余杯 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
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两小儿辩日课文原文六年级 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
之地。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
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低。
⑷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
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
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
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
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
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
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
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
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7)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8)到:到达
(9)长(zh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作者简介】:刘禹锡简介
【朗读节奏划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
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随的组词是 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
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
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
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
他。
【翻译】:
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
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
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
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
万棵绿树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
振作起精神吧。
【翻译二】: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在线朗读】:
【简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推搡的意思 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首联以
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
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
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
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
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及注释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巴山楚水: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
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
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
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
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
怀旧空吟闻笛赋(f),到乡翻似烂柯(k)人。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刘禹锡也借
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侧畔(pn)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
千林木欣欣向荣。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侧畔:旁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ng)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
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茫茫的意思 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
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
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
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
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
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
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
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
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
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
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
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
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
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zh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
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
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
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
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
做官,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应召回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
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
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
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
白居易。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
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
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
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
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
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
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
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
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
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
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
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
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
“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
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
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
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乡”
指洛阳。一本作“郡”,郡指扬州。扬州是当时淮南节度使的治所,
而和州是隶属于淮南道的。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
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
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
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
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
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
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
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
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
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
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
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
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
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
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
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诗的第一层,
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
诗的第二层,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
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诗的第三层,推开一步,
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
诗的第四层,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
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
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刘禹锡
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
的启迪和鼓舞,所以古今传诵,交口称赞。
评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
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
时所作。“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
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
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
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
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
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关于哲理的古诗-小学拼音声母韵母拼读全表
更多推荐
思旧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