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其二的意思-刻舟求剑明白什么道理
20关于雪的浪漫诗词 23年4月6日发(作者:料峭春风)
关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关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关关,像声词,借用字,雎鸠的鸣叫声。
雎鸠:毛传:“雎鸠,王雎也。”《尔雅释鸟》:“雎鸠,王鴡
(鴡=雎)。”郭璞(p)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
边食鱼。”《禽经》:“王雎,雎鸠,鱼鹰也。”《现代汉语词典》:
“鹗,鸟名,背部褐色,头、颈和腹部白色。性凶猛。常在树上或岩
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飞翔,吃鱼类。通称鱼鹰。”
洲:水中陆地,小者,亦称之为“渚”。在河之洲,是指“在河
中的沙渚上。”
窈窕:幽静而俊俏,多指女子幽娴貌美体裁好,亦用以形容男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子
深沉而潇洒或风景之幽深而秀丽。如《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无双。”陶渊明《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
丘。”
淑女:指温柔娴静之女子。
逑:本乃合、聚之意,此处指配偶。如《诗大雅民劳》:“民以
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毛传:“休,定也。逑,
合也。”郑玄笺:“休,止息也。合,聚也。”
参差: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 高低不等,长短不齐。
荇(xng杏)菜:一种水生植物,即“莕菜”。孔颖达疏:“白
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
左右流之:左右寻找。流,转动眼球寻视,即口语中的“旋(xu)
目”,山东方言中仍有此说法,如“我流了她一眼,长得很俊。”
窹(w务)寐:睡觉醒来谓之窹,在睡中谓之寐。窹寐求之,意
思是不管醒着还是睡梦中都在追求她,之,代词,代指窈窕淑女。
思服:反复不断地思念。服,通复,反复不断、熟练之意,如
《管子七法》:“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服习,意即复习。
悠哉:忧思之意。古,悠通忧。
琴瑟友之:琴瑟,两种合奏乐器,常用以喻夫妻感情和谐。如
《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友,动词,对之友善
之意。
芼(mo冒):选择,采摘。
钟鼓乐之:钟鼓乃古代盛大庆典用来打击的乐器,这里是夸张手
法,意思是,像庆典一样用钟鼓为之奏乐。乐之,乐为动词。
译文1: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
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
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
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
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
她笑颜。
译文2: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
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
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
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
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
她笑颜。
译文3:
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的沙洲。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正是
好男儿喜爱的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择取。文静美丽的姑娘
啊,我时时都把你追求。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日夜夜都把你思念。
思念悠悠无尽期,翻来覆去难入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采摘。文静美丽的姑娘
啊,我要弹琴鼓瑟亲近你。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
拔取。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要敲钟击鼓地取悦你。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
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
“《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
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
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
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
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
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
“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
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
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
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
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
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
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
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
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
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
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和志向 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
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
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
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
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
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
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
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
“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
‘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
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
‘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
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
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
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
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
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
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
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
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
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
“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
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
‘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
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
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
“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
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展望未来的励志句子 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
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
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
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
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
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
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
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
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
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
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
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
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
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
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
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
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博古通今的近义词 习尚的描写能更真
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
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
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
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
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
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
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
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
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
之道,放于此乎?”
更多推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意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