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在1914年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5)俄国:16世纪上半期发展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彼得一世改革为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矗19世纪中期,

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

为了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1903年诞生了列宁主义,

1905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日本:19世纪中期,

由天皇、将军、大名和武士构成封建统治阶级,

实行封建幕府军事专政,

天皇有名无实.

倒幕派武装倒幕,

还政天皇.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君主专制,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障.

1889年,

日本颁布宪法,

形式上确立了立宪君主政体,

实际上加强了天皇专制统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日本也成了帝国主义国家,

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7)意大利:19世纪中期,

意大利处在政治分裂状态和外族统治之下.

1848年欧洲革命火花首先在意大利迸发.

完成统一后,

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意大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和世界霸权的斗争  1.(1)17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

欧洲国家为争夺殖民霸权展开激烈角逐.

从17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中期,

为了争夺殖民霸权,

英国先后同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多次交战,

最终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使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欧洲列强为争夺欧洲霸主地位进行了激烈斗争,

先后爆发了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克里木战争和普法战争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不平衡性加强,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

加紧争夺霸权,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在错综复杂的角逐中,

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各国加紧扩军备战,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英法美等国对外政策及其演化:(1)英国:从16世纪起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18世纪末参加反法同盟.

19世纪晚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和“光荣孤立”政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英德矛盾激烈和自身国力不足,

转而调整同法、俄的关系,

结成“三国协约”,

并通过一战打败德国.

(2)法国:17~18世纪同英国争夺殖民霸权遭到失败.

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

多次对外战争,

性质复杂.

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

被迫赔款、割地.

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推行对德复仇政策,

与英、俄结成“三国协约”,

进行帝国主义掠夺性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3)美国:亚当斯总统推行领土扩张政策.

1823年提出“门罗主义”,

不干涉欧洲列强内部事务,

也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

反映了美国要称霸美洲的野心.

19世纪,

采取多种手段夺取欧洲列强在美洲的土地.

19世纪末,

西奥多·罗斯福以“大棒政策”为外交后盾.

1899年对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

后期对德宣战,

攫取了38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四、两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

随后向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扩展,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都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它把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强国的殖民扩张大大加强,

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再次是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这是最重要的后果;第四是把劳动力引向城市,

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五是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确立后迅速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19世纪70年代前后,

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自然科学新发现被迅速应用到工业上,

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电讯事业新发明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较之第一次科技革命具有三个显著特点:(1)自然科学新成就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其规模更加广泛,

发展也比较迅速,

对一些后进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3)电力的广泛应用,

使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从“棉纺织时代”跨入了“电力和钢铁时代”.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外侵略则以资本输出为主.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综合的、多线索发展的历史过程,

它包括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政治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等等.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向垄断主义过渡的历史.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1.简单协作时期的资本主义(14世纪—16世纪)  (1)这一时期的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14、15世纪欧洲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

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逐渐兴起.

15、16世纪之交,

欧洲各国货币地租的流行,

加速了农民的两极分化,

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纷纷出现,

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资本主义在英、法、荷等国迅速发展起来.

  (2)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诱发了欧洲社会内部的一系列的变化.

新兴资产阶级为求得自身的发展,

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

掀起了一系列反对封建束缚的斗争.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体现了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宗教改革是当时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新兴的荷兰成为17世纪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17世纪—19世纪初期)  (1)这一时期虽然手工劳动仍是生产的主要形式,

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却有了明显的发展,

其数量增多规模也扩大了.

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发展,

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

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

另外,

俄、普、奥等国资本主义都得到了较大发展.

各国为了获取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市场,

大肆殖民扩张,

普遍加强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这大大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适应资本原始积累要求的重商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最盛行的经济思潮.

  (2)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推动下,

世界历史继续以更快的速度,

向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

法、俄、普、奥等欧洲大陆封建国家的改革,

虽然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巩固封建统治,

但由于推行重商主义的政策,

都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迈进.

另一方面,

英、法、北美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成功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3)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相适应,

启蒙运动兴起,

它高举理性的旗帜,

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17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反映.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也为此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是,

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资产阶级还无力改造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仅仅是在欧美几个主要国家胜利.

拿破仑战争的失败,

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证明当时从世界范围来看,

封建势力还占有明显的优势.

  3.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1870年)  (1)19世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