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本文共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经典文学文化常识

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语文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成绩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师责备,准备了经典文学文化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唐诗三百首》编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编选,共选入310首诗。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耄耋(八九十)期颐(一百)

篇2: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史书体例:1、编年体,如《左传》;2、纪传体,如《史记》;3、国别体,如《战国策》;4、通史,如《资治通鉴》;5、断代史,如《汉书》

(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豆、稻)

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

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四更1—3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27.“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28.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29.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30.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篇3: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大全

一、课内文学文化常识

1.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

2.《文心雕龙》----古代文学理论巨著---南朝梁﹒刘勰

3.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日知录》

4.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5.《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鲁国左丘明

6.《国语》--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7.《战国策》--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史书--西汉刘向---共12策33篇。

8.《论语》--记载春秋末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9.《孟子》--记载战国孟轲言行---孟轲及其弟子--共七篇《荀子》------战国末期----荀况

10.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物种起源》

11.《说岳全传》-----历史小说-----清代钱彩

12.向子期(向秀,字子期)---魏晋(与嵇康、阮籍、山涛、阮咸、王戎、刘伶合称“竹林七贤”) -----《思旧赋》

13.《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古希腊民间故事

14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管锥编》《人·兽·鬼》《围城》。

15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忏悔录》

16孙犁-----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荷花淀》《黄鹂》

17.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文艺心理学》《诗论》

18.王勃----初唐文学家----《王子安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滕王阁序》

19.韩愈(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昌黎先生文集》

20.苏洵(别号老泉)----北宋文学家----《嘉祐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

2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临川先生文集》

22.欧阳修(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文忠公文集》

2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4.归有光(世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的古文家---《震川文集》

25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全集》《己亥杂诗》

2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风格分为风、雅和颂三大类。风是民间歌谣,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27、《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多采用楚地的方言,代表作家是屈原,他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西汉刘向把屈原和宋玉等人的诗歌收集在一起,称为《楚辞》。

28、《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齐名,合称“乐府双璧”。

29、《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30、曹操,字孟德,东汉诗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和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31、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2、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有《杜工部诗集》。

33、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琵琶行》、《长恨歌》等叙事诗都很有名,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34、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有《王右丞集》

35、李商隐,唐代诗人。他的《无题诗》最为人称道,其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最为有名。

36、秦观,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有《淮海居士长短句》。

37、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

38、李清照,南宋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有词集《漱玉词》。

39、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与苏轼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40、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

4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42、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形象: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43.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社戏》《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出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44契诃夫,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有:《套中人》《变色龙》《万卡》等,剧本有《万尼亚舅舅》。

45.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46.沈从文,现代作家,《边城》

47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风云初记》《铁木前传》《荷花淀》

48.莫泊桑,法国著名小说家。《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生》《漂亮朋友》。

49.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50.罗贯中: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白话章回体小说。

51.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明代文学家。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52、“二拍”指明代小说家凌濛初编写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5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

5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有《茶馆》《龙须沟》。

55.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56.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5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58.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59.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60.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西厢记》。

61.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自署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

62.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清代戏曲作家、诗人。代表作《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

63.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64.《山海经》:是古代的地理著作,,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不少是远古的神话传说。

65.《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编,萧统为梁武帝萧衍长子,被立为太子,未得继位而卒,谥号昭明,后人习称为《昭明文选》。

66.顾恺之:东晋画家,晋陵无锡人,他的“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对中国画发展有重大影响。

67.阎立本:唐代画家,庐州舒城人,擅画人物鞍马及历史故事画,用“白描”,对后世影响很大。

68.“八大山人”:即朱耷,清初画家,擅长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练,形容夸张,也画山水,意境冷寂。

69.《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它和《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70.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著有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鸟类概论》及《中国植物图鉴》《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

71.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审判》《变形记》

72.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73.雨果:法国文学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二、课外文学文化常识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四大”古典小说:元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6.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7.元杂剧,是一种把歌唱、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分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角色有末(男角)、外末(老年男子)、旦(女角)、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净(花脸)、丑(小花脸)等。

8.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照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9.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安、传奇、武侠、言情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10.清代大学者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 他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10.”三曹”指东汉汉末年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均以文学见长。

11.“三苏”指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

12.“三袁”指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兄弟三人,是明代散文流派”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13.中国古代书法楷书四大家是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14“.建安七子”指的是东汉末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七位文学家。

15.“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三、古代诗人称号大全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5、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古代诗人字号

李白-----青莲居士。杜甫----少陵野老。 李商隐----玉溪生。 贺知章----四明狂客。 欧阳修-----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 苏轼----东坡居士, 陆游号放翁, 文天祥号文山, 辛弃疾号稼轩, 李清照----易安居士, 杨万里号诚斋,范成大-----石湖居士。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关汉卿号已斋叟, 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文天祥号浮休道人,

篇4:关于语文文学常识

1. 《论语》六则,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 《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3. 《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

4. 《狼》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人,著名诗人。

6. 《弈喻》选自《潜研堂文集》,作者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

7.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8.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

9.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学ィ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10. 《说虎》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

11.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著有《白鹤唐诗文集》。

12.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学家。

13.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溪,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著有《刘宾客集》。

14. 《伤仲永》、《谈孟尝君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5.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字列御寇。

16.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17.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关于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篇5:语文文学常识

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 u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 i),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又名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思想主张是“无为”。代表作是《道德经》即《老子》。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 .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3. 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字承祚(zu ),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 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4 .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篇6:语文文学常识

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银、铜、铁、锡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麦、豆

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2

古代名家名作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6、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8、“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

21、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2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23、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25、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2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

27、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3

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 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4

一句话评书

1、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

2、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3、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4、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5、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6、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7、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5

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尊长者自称:在上

7、晚辈自称:在下

8、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6

敬称

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7、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8、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7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8

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5、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6、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8、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9、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10、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11、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12、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13、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14、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15、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16、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17、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18、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9

十大文人书斋联

1、诸葛亮的草庐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苏轼早年书房对联: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3、楼大防的书斋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4、陆游的书房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5、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6、王夫之的书房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7、明末崇祯进士金声的书斋对联: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既是运通。

8、郑板桥的书斋联: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9、蒲松龄的书斋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0、蒋士铨的书斋联: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1、熟读、背诵的习惯。

2、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3、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4、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5、记日记的习惯。

6、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7、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8、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9、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10、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方法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只要老师与家长引导得当,一定能够大幅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语文水平。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

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呢?我们提供建议如下:

1、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

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对写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就是“话”,把它写在纸上就是“文”,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说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说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说法,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秘诀。

2、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写

所谓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给与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不要给予太多的标准,不能把大人自以为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强加在他们头上,最需要的是宽容。忠实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话,多用具体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采用描述性语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3、模仿中创新

人类能借助模仿而飞快地学习。特别是孩子,他们非常善于在模仿中学习,如果不许模仿,他们一定举步维艰。刚开始的所谓临摹,可以以记人家的结构为主,犹如偷学了几招花拳绣腿,当然,临摹“结构”学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级功法。临摹“构思”和“角度”,学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级功法。临摹人家的“思维方式”,学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级功法。

在模仿中要有创新,还应教会孩子像大师一样思考。像大师一样,并不困难,只要对生活的态度不粉饰、不矫情,坦诚地去表现、体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别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兴趣表现的生活,就可以了。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观察思考整理整理写下来。看、想、写,往复运动,盘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带动对生活的构思和表达。

4、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

宏湖是北京某报社的一位编辑,他向邻居高二学生吴菲约稿,没想到吴菲“作文在班里较差”,但是因为稿源奇缺,他还是说服吴菲花了三天的时间写了一篇稿子。后经他的“润色”,文章登出来了,稿费也同时算出来,1600字的文章共得25元稿费。

他想不管吴菲文章写得好赖,毕竟耗时三天啊,25元稿费确实太少了,就自己又贴上15元,凑了个40元的整数给吴菲送去。谁知从那以后,吴菲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拼命写稿,不但是一个优秀小作者,而且在的高考中,以674分的总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写作文,不是因为他写得不好,而是因为教育者缺少一颗宽容的心,缺少一颗发现优秀的心,缺少一颗善于激励和欣赏的心!他们往往“只顾到学生的作文,而忽视了作文的学生。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者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孩子如何写作文上,而应该研究如何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即研究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发表”是广义的,哪怕只是当众念一念,“制作精品作文集”、“内部出版”等都是发表。“发表”——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是最强劲的推动力。只要公开发表过一次作文,从此就会改变孩子对作文的态度。作文的持续热情和灵感,很大部分是靠“发表”运转起来的。

5、多练多改。

巴金说:“只有写,才能写出好文章。”鲁迅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文最后一个步骤,并且非常重要。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一部《复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6、素材积累。

引导和促使孩子通过观察、调查、访谈、上网、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孩子多体验生活。

写作成功秘诀在于写熟悉的事,写具体的事,写感动自己的事,写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体验尝试实践过的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名家之言,多欣赏名篇做积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积累途径概括为以下三点:A观察,B阅读,C体验。

7、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件事。概括起来说,要写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点:

玩中丰富自己的人生实践证明,会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和玩有关系哦。爱玩瓶瓶罐罐的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终身玩炸药的诺贝尔成了大化学家。而那些文学家、大诗人呢,似乎个个都是旅行家,游山玩水,写出了精美的散文、游记。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秘诀——会玩。玩的丰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闭门不出好得多了。

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立品同白玉,读书上青云。爱读书的孩子,没有坏孩子。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二秘诀——多读。精读与泛读像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变他人所知为自己所知,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情感。

思中激发创造的灵感。鲁迅先生说过:“一味只读,就变成了书橱。”这就是孔子警示我们的“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在经历了、阅读了之后深入地思考,才会不断激发创作的灵感,使自己文思泉涌。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三秘诀——会思。

写好表达自己的情感。“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清朝唐彪写过《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稳重强调了多做文章的妙处:“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远矣。”由此可见,多写,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才能锻炼出良好的表达能力。

写好作文的最大秘诀——多写。

玩的、读的、想的,如实地记下来,加以真情的抒发,就是好作文吧。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例如:美国的教育就非常注重孩子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两方面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篇7:语文文学常识

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 u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 i),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又名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思想主张是“无为”。代表作是《道德经》即《老子》。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篇8:语文文学常识

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字承祚(zu ),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 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更多推荐

语文文学常识:文化常识